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轮机耐汽蚀喷焊用合金粉末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荣 《青海大学学报》2000,18(2):36-37,40
文中分析了金属材料汽蚀破坏的特点;并阐述了喷烛所用的合金粉末配方的研制及消除网状组织,提高其抗汽蚀、抗泥砂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自熔性喷焊合金粉涂铸件硬性测试和磨损试验,发现经涂铸后试件硬度最高值此基体提高近3倍,达HRC60。相对耐磨性最高时比体提高近12倍.经电子显微镜对涂铸合金层磨损形貌的观察,详细地分析了涂铸合金层磨粒磨损机理,并由此解释了同种粉在不同涂铸工艺下,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同种粉同样涂铸工艺下,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乙炔火焰喷焊WC含量不同的Ni基WC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采用湿砂橡胶轮式磨粒磨损实验机对各涂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喷焊粉末的形貌和喷焊层的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喷焊层的组织为在γ-Ni固溶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碳(硼)化物硬质相,这些细小的硬质相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氧-乙炔热喷焊技术对水轮机叶片(OrCl3Ni4Mo钢)的表面强化作了初步探讨和实验研究。测定了自熔性合金粉末Ni60喷焊层与基体(OCr13Ni4Mo)间的结合强度和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证明:在OCr13Ni4Mo钢表面喷焊Ni60自熔性合金粉末进行强化是可行的。喷焊后可显著提高基体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
熔焊工艺对自熔合金涂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感应熔焊、火焰喷焊、等离子堆焊Ni基自熔合金涂层的金相组织、结合面形态、涂层微区成分及焊层合金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熔焊涂层与基体界面出现了白亮带,焊层底部形成了明显的针条状组织,并且涂层中部w(Fe)整体高于粉末本身;火焰喷焊层得到均匀一致的奥氏体和碳化物共晶析出物,涂层与基体也属于冶金结合,扩散熔合区w(Cr)和w(Ni)较感应熔焊涂层的有所降低;等离子堆焊层在快速冷凝过程中生成了树枝状结晶组织,焊层中的C、B、Si、Cr等元素烧损率以等离子堆焊最大,火焰喷焊重熔次之,感应熔焊最小;感应熔焊对基体与涂层界面处Fe原子的激活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粉末喷焊代替铸铁热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采用镍基合金粉末以气体火焰喷焊法焊补铸铁加工面缺陷的新工艺,进行了材料、喷焊层结合强度,喷焊区加工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及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此种喷焊法代替铸铁热焊可行,且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喷焊耐磨涂层制备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中关键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采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喷焊Fe基和Ni基自熔性合金粉末,获得超厚涂层,从而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制备的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耐磨性能相较于基体金属分别提高约6倍和4倍,大大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和耐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与氧乙炔火焰喷焊技术所制备的涂层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所制备的超厚涂层耐磨性能更为出色.  相似文献   

8.
在非自熔性铜合金粉末中加入特制的添加剂,使粉末具有自熔性,并改善了喷焊的工艺性及感应加热熔敷结合的工艺性。此添加剂促进了铜液与铸铁表面的润湿性,在喷焊时生成一层薄膜覆盖在铜液之上,减少了铜液在高温下的氧化,在Cu与Fe的界面间发生扩散结合,从而提升了普通粉末的使用价值。经微观分析,发现结合界面牢固致密,机械性能完全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艺试验、耐磨试验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研究了火焰喷焊件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喷焊层中起耐磨作用的主要是弥散分布在整个喷焊层内的硬质相.喷焊合金的耐磨性与硬质相的硬度成正比.建议对喷焊合金标注基体硬度和主要硬质相硬度两个硬度值.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两种(Ni-A、Ni-B)成分不同的Ni基合金粉末,在STB A22钢基体上用火焰喷焊技术制备两种喷焊层. XRD和SEM背散射电子实验结果表明,喷焊层内的基体都是Ni和Ni3Fe相,其中Ni-A的基体中含有少量Cu. 在Ni-A、Ni-B的喷焊层内分布有大量富Cr硬质第二相,在Ni-A的喷焊层中,该相有两种形态,且含有较多Mo元素. 在Ni-B的喷焊层中,第二相分布均匀,且无Mo元素. 高温硬度实验表明,由于喷焊层中形成了富Cr硬质第二相,Ni-A、Ni-B喷焊层的硬度较高,而由于Ni-A第二相中含有较多Mo元素,Ni-A的高温硬度比Ni-B高,两种喷焊层的高温硬度均比基材常温时高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自蔓延熔铸法制备CuCr合金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自蔓延熔铸法制备出CuCr合金.分别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对合金成分、添加剂CaF2对合金试样宏观形态、不同铸模对合金试样微观结构以及铸模预热温度对合金试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的理想配比为w(CuO):w(Cr2O3):w(Al)=100∶140∶160;添加剂CaF2降低了渣的熔点并强化了渣金分离效果;金属铸模中合金冷却速度比较大,所得合金试样的结晶晶粒较细;采用石墨铸模浇注时,提高铸模的预热温度可改善合金的质量,当预热温度为500℃时,可以得到致密的CuCr合金.  相似文献   

12.
以Cr2O3,Fe2O3,Al为实验原料,采用自蔓延法制备铬铁合金,采用XRD技术对铬铁合金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热力学计算,反应一经引发能够自我维持进行,加入硝酸钠作发热剂来补充热量,可以使铬铁合金熔体与熔渣更好地分离;制得的合金主要由Cr-Fe,Al2O3和Na2O等相组成。铬铁合金中铬的质量分数≥60%,相应的铁的质量分数≤35%,熔体中的熔渣(Al2O3和Na2O等)质量分数≤5%。  相似文献   

13.
自蔓延高温合成钙钛矿型人造岩石固化体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制备钙钛矿(CaTiO3)固化体,通过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钙钛矿固化体的微观组织、浸出率以及其对高放废物的最大包容量.结果表明,固化体样品密度高,孔隙率小,浸出率低,对SrO的包容量可达到35%(质量分数).自蔓延高温合成的钙钛矿人造岩石是固化锶核素的理想固化体.  相似文献   

14.
SHS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自蔓延高温合成陶民复合钢管研究现状及用SHS法生产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的原理、工艺特点,给出了SHS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Si添加物对铝热法制备钢管陶瓷内衬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铝热自蔓延法制备了钢管Al2O3内衬,测定了不同硅添加量下Al2O3内衬的相组成,硬度及显气孔率,并研究了含硅量对凝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Si的添加使衬层相组成发生变化,同时改变了凝固方式,使正温度梯度下的顺序凝固区逐渐减小,而浆状区扩大。因而气孔由连通状变为布,降低了显气孔率,此外,还分析了钢管Al2O3内衬在压扁试验下的应力应变行为。讨论了硅添加量对钢管衬层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静态铝热法SHS陶瓷涂层的L艺因素对涂层形成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粉末充填密度、粉重基体比及简易的引燃措施,并研究了金属一陶瓷涂层的界面行为及涂层组织.  相似文献   

17.
首次将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用于锰铝中间合金的制备。采用Miedema生成热模型、金属间化合物的双参数模型估算了锰铝中间合金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熵及比热容。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Mn3O4-Mn2O3-CaO-Al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以Mn2O3、Mn3O4和CaO、金属Al为原料,进行了锰铝中间合金的自蔓延反应合成试验,采用化学滴定、X射线衍射以及光学显微镜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分析。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为3 160 K,确定了该体系进行自蔓延反应的可行性。采用自蔓延合成法制备出了锰含量高达78%以上的锰铝中间合金,拓宽了锰铝中间合金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研制一种新型的碳氮合金化喷涂丝材,通过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在Q235低碳钢板表面制备耐磨合金。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涂层形貌,用EDS分析涂层化学成分,并用显微硬度仪检测涂层显微硬度及磨粒磨损试验机测量涂层磨损失重。研究涂层的成形、耐磨损性能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使用添加N替代部分C进行碳氮强化的喷涂丝材所制备的涂层合金成形良好,涂层组织均匀,结构致密;涂层显微硬度平均值为568HV0.1,最高值达593HV0.1;涂层结合强度达到45.8MPa; 细小的碳氮化物硬质相颗粒使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其耐磨性是4Cr13不锈钢涂层的1.58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零件材料为K141合金的锁紧块遇到的难题,通过多种丝锥的加工试验和振动攻丝的研究,以及数控技术的引入,总结出了对这种小孔、难加工材料的螺纹加工方法——数控插补铣削螺纹。数控插补铣削是一种可行、高效的螺纹加工方法,尤其是对小孔难加工的螺纹。通过对零件的加工试验,螺纹插补铣削克服了零件材料的难加工因素,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