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界关注     
《科技智囊》2010,(3):I0048-I0048
“第十届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 2009年12月30日——2010年1月1日,以“迎接中国世纪——共同发展、共享成功、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第十届顾家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成功举办,参会人数达4000人,再次在全国吹响学习号角。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20世纪后50年的发展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工业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当我们还在憧憬中国未来更美好的蓝图时,21世纪已悄然来临。“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21世纪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健康经济、健康人居、健康农业、健康文化等也竞相从意识形态中陆续迈向现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两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和犹太国,分别于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被亚述和巴比伦灭亡。公元前二世纪时犹太人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公元前一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征服。此后绝大多数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散居世界各地。十九世纪末叶,在奥地利、德国、俄国的犹太资产阶级中流行着一种犹太复国思想,鼓吹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具有一致的“民族利益”,号召各地的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去重建“大以色列国”,企图使犹太工人和劳动人民服从  相似文献   

4.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23):66-66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中国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方向。在全会公报中有一句引人注目的话,叫做“以开放促改革”。这句话背后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30年来,改革与开放是中国历史的主题,犹如一对孪生姐妹,缔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把“开放”放在“改革”之后。但从时间顺序上来说,中国的巨大变迁实际上是从“开放”开始的。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偷偷约定包产到户,常常被认为是改革的起点。可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国家层面上合法化,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5.
美国《时代》杂志创始人亨利·卢斯在1941年曾将20世纪描述为“美国世纪”,这一说法深入人心。而在历史刚刚迈入21世纪十个年头后,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球世纪”,而中国是领跑发展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12,(13):69
改革开放以后,犹太人再次掀起了移居中国的高潮,特别是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更加促进了犹太社团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每年来大陆访问、经商、旅游、投资、学习和生活的犹太人达万人次,其中有不少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08,(23):9-9
11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京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使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人类发展指数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接近“高人类发展国家”的标;隹。这份主题为“惠及十三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报告说,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类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进步,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从改革开放前(1975年)略高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的0.53。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09,(16):6-6
法新社2009年7月9日报道说:“文革”结束,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趋浓厚,在无神论政策实施数十年后,佛教开始大规模回归中国。 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允许宗教发展,尽管仍有许多框框。现在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寺庙内香火旺盛,大殿里信徒济济,僧侣们云游四海扬法。佛教的复苏在五台山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犹太民族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随着新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世界各地犹太人来华再次形成高潮,在中国大陆又出现了新的犹太社团和犹太居民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犹太人来华形成三波热潮.第一波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重新向世界打开大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到中国访问、工作、经商、旅游.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间,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经历了初建睦邻互信的十年、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十年"和"钻石十年",从而成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区域合作范例。从"冷眼相看"到睦邻互信的十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受冷战影响,东盟成立后的十余年里与中国鲜有互动,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尤其是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年末,去了趟以色列,是为参加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和闪亮文化传播公司(Shinework Media)共同发起的《犹太人在近代中国》大型历史图片展开幕礼。这个展览是我和国内著名学者、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近30年交情的写照。30年来,我们的友谊始终凝聚在一件事上: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人民向犹太民族伸手相助的动人事迹,用民间和人文交流的办法促进中国和以色列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为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几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由于中国的科研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重研究、轻转化”的倾向,造成了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实践日益脱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改革开放30年的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11日至13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就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内在机理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研讨。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政治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一些犹太人陆续来华,中国大陆逐渐出现了新的犹太社团和犹太居民群体。但是鉴于获取资料的途径有限,要统计今日在华犹太居民的确切数量非常困难。实际上,除了可以将以色列犹太人认定为犹太人外,来自其他各国的犹太人绝大多数是以这些国家的公民身份、而不是以犹太人的身份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设立了心理学会和心理学系.但是心理学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仅有北京大学设有心理系,每年仅招生30人。改革开放后.心理学在中国逐渐得到发展.并在大学校园内悄然升温。近10年来,心理学学历教育空前发展.开设的心理学系、  相似文献   

17.
围绕研讨会的主题,主要从五个方面梳理了大会发言的内容:(一)对建国30年文学和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学及其发展、演进与经验教训的认识和评价;(二)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学及其在90年代的发展态势的研究与批评;(三)关于更新“中国当代文学”史观和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问题;(四)关于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的讨论;(五)关于提倡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主张创作、批评多元化的论争。此外,还有关于新诗的创作问题、拓展当代文学研究范围问题、展望新世纪文学生态问题的讨论和发言。并给予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的犹太社区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犹太社区.1933年创立的哈尔滨犹太医院在哈埠医务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哈尔滨犹太社区医药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存在为依托,是哈尔滨犹太社区领袖们不断的倡导、无数犹太移民共同努力和诸多社会因素积聚释放的最终结果.犹太民族的团结、互助和奉献精神是其建立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的开创时期。由于文革的破坏,国际法学研究陷入了十年左右的萎缩和萧条。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国际法学研究得以恢复,并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冷战结束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国际法学研究发展迅速,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在三月二十七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深圳发展银行共同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国际研讨会的开幕辞中指出:从明年起,中国将进入“十五”(2001年至2005年)计划时期。中国政府正着手制定第十个五年计划,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