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成 《科学之友》2008,(8):112-113,115
文章从地震灾损特点、受灾居民关注重点和地方政府关注重点3个方面为切入点,在寻找如何进行震后重建起步的方法上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东中部地区温度变化的重建(601~9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全胜  刘浩龙  郑景云  张学珍 《科学通报》2010,55(31):3048-3052
根据史料对隋唐时期初终霜雪、春耕、山桃开花、秋收、海冰、柑橘种植北界等现象的记载, 重建了公元601~920年的东中部地区温度变化. 结果发现: 隋唐时期, 东中部地区的气候在总体上比较温暖, 与1961~2000年相比, 601~920年的冬半年平均温度高约0.22℃; 其中, 601~820年的冬半年平均气温比现在(1961~2000年, 下同)高约0.52℃, 821~920年时比现在低0.42℃左右; 隋唐时期的冬半年温度存在显著波动, 其在100, 50, 30和20年尺度上的最大变幅分别达到1.05, 1.38, 2.02和2.3℃; 在最暖的4个20年(601~620, 641~660, 701~720, 781~800年), 冬半年平均温度分别比现今高约1, 1.44, 0.88, 0.65℃, 在最冷的3个20年(741~760, 821~840, 881~900年), 冬半年平均温度分别为–0.37, –0.45, –0.87℃.  相似文献   

3.
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地质背景的强烈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少土,生境异质性高,在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下极易诱发石漠化,是我国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简要介绍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岩石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水文-侵蚀过程与规律,探讨了植被恢复现状与治理对策,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应基于水土过程研究,将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和惠民增收有机结合,促进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巨灾应急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度、烈度和造成的损失都远超唐山地震的5.12汶川大地震.已被认定是这100年来全球第8大灾难.这场巨灾及其延续的次生灾害也给科学界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将包括堰塞湖在内的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危害降到最小限度?下一阶段灾区恢复重建已有哪些预案?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建──兼向余谋昌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与著名学者余谋昌先生“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相反的观点:①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理论形态的人类中心主义.但根本就没有产生过实践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②困扰人类的一系列问题也并非人类中心主义说所致;③人类中心主义应当重建.它是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唯一的、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中午,日本东海岸发生千年罕见的9级强烈地震。面对随之而来20多米高的海啸巨浪,历来防震训练有素的国民也茫然失措了。然而,更令人茫然的是处于震中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6个机组中已有4个发生了氢气爆炸,未来几天里放射性污染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生命安全如何得到有效保障,这些担忧在已十分凄惨的灾民心中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陈忠才  张朝晖  朱星  翟中和  唐孝威 《科学通报》2003,48(18):1940-1943
非细胞体系是研究有丝分裂中核重建过程的重要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以其高分辨成像的功能已成为观察生物体系的有力工具, 但目前原子力显微镜在非细胞体系研究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的空气干燥样品制备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过程, 得到了高分辨、高质量的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过程的形貌像, 并且清晰地分辨出直径为100 nm的膜泡和它在接近染色质表面的形态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核膜的重建机理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羊毛角蛋白浓度对其双硫键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潇  林章碧  崔树勋 《科学通报》2007,52(17):2082-2084
发现了从羊毛提取的角蛋白的浓度对其在透析过程中双硫键重建的影响, 即在较高浓度时角蛋白聚集体中形成交联网状结构, 而在较低浓度时优先形成分子内双硫键. 这项初步研究展示了在不加入其他化学试剂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方法调控角蛋白链间交联的可能性, 有助于构筑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体.  相似文献   

9.
千年气候模拟与中国东部温度重建序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进行的1000年长时间积分气候模拟试验与中国东部区域温度重建资料作对比, 以验证ECHO-G模拟中国区域气候的能力, 并探讨近千年来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原因. 重建资料是中国东部地区(25°~40°N, 105°E 以东)1000年来分辨率为3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模拟试验以随时间变化的有效太阳辐射、CO2浓度和CH4浓度场为外强迫, 从1000年开始积分至1990年. 结果表明: 重建和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37, 置信度为97.5%. 模拟和重建结果均反映出了1000~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1300~1850年的小冰期和1900年之后的升温期. 对于1300~1850年的小冰期和1900年之后的升温期, 模拟和重建的正负距平基本一致, 尤其是1670~1710年Maunder太阳黑子最小期时, 模拟和重建值都达到了温度低谷, 且无位相差异. 但对1000~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 模拟与重建资料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重建资料质量降低有关. 模拟的变幅(1.62 K)略小于重建值(2.0 K),但两者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模拟结果的诊断分析表明, 在1000年尺度上, 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是控制全球和区域温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而在最近百年尺度上, 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对快速增温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体预备姿势的重心位置出发,对怎样精确选取起跑器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踝关节与起跑器的接触面达到最大屈角的情况下,起跑器角度的选择在重心位置与后蹬腿的发力作用线重合或者距离最小重合时,才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浩浩然宏伟巨著,连接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过去和现在,也架起了通往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历史桥梁。它的博大精深,它的字字珠玑,引领着后来人不断前进的步伐,甚至连它曾经历过的艰难也是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去了解少数民族新闻史,如何去做一个少数民族新闻人。它的出现添补了中国新闻史的空白。本文就此书的特色浅谈几点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浩浩然宏伟巨著,连接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过去和现在,也架起了通往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历史桥梁.它的博大精深,它的字字珠玑,引领着后来人不断前进的步伐,甚至连它曾经历过的艰难也是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去了解少数民族新闻史,如何去做一个少数民族新闻人.它的出现添补了中国新闻史的空白.本文就此书的特色浅谈几点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高速公路隧道照明采取多种节能设计方式,交通部、各省市、各地设计院规划及设计时侧重点均有不同,在满足公路隧道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考虑到设计规范、降低投资成本、注重安全性、提升隧道形象建设、考虑降低后期运营费用等等,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同时,最大化节能减排设计.追寻符合这一潮流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考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确保隧道行车通行安全、降低投资成本及运营费用的前提下,采取适宜的隧道照明节能方式,让隧道运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从平纵线形、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山区旅游公路改建设计的要点.改建设计应合理选用路线标准,客观拟定最优方案,充分利用老路资源以节约占地和投资,保证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此外,还应注重环保,促进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庆 《科学之友》2008,(1):50-51
文章从多个方面对中西部山区公路病害进行了分析,说明公路病害形成和发生的自然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公路在选线、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防止公路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周庆 《科学之友》2008,(2):50-51
针对水泥路出现的裂缝问题,以赵四公路为例,分析了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广,为了进行节能降损,提高设备出力,改善电压质量,配网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配网中使用无功补偿装置的要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以期为提高使用无功补偿装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找准切入点,破解疑难点和锁定突破点3方面论述了怎样做好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辛元欧 《科学》2005,57(4):21-24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先后统率由百余艘远洋帆船、二万七千多名船员和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在茫茫的印度洋上“维绡挂席,际天而行”,“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沦溟十万余里”,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这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走向远洋的空前壮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