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交换工作台液压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中,选用一对自整角机作为角差测量装置进行交换工作台的旋转角位移反馈检测,通过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马达提供动力驱动交换工作台转动实现角位移控制。液压回路中分别设置了蓄能器和相关的卸荷回路等来提高系统的工作平稳性和降低功率损失。该交换工作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装置数学模型研究 ,从硬件角度得出实验装置中二次调节转速系统和转矩系统间的耦合关系与检测信号的类型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关的结论 .将转矩转速传感器从液压马达和加载对象之间移至加载对象和负载泵之间可以极大地降低两系统间的耦合 ;如果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换成单一的转速传感器 ,而在负载泵变量油缸上安装位移传感器间接检测加载转矩 ,则两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可完全消除 .最后对比了两种硬件消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神华集团神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维修中心张永林同志发明的“自动液压油缸密封测试装置”,是在机座的两测垂直固定着对称的两个导向杆,两导向杆内侧的机座面上装有对称的两个加压油缸,两加压油缸中间装有被测试的油缸,该油缸腔上分别接有循环油管,该油管上连接着多个三通、四通和多路油管,并分别接有安全阀,压力表、继电器、电磁脉冲计数器、电磁换向阀和高压油泵。  相似文献   

4.
通过二次调节扭矩加栽装置数学模型研究,从硬件角度得出实验装置中二次调节转速系统和转矩系统间 的耦合关系与检测信号的类型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关的结论.将转矩转速传感器从液压电动机和加载对象之间 移至加载对象和负载泵之间可以极大地降低两系统间的耦合;如果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换成单一的转速传感器,而 在负载泵变量油缸上安装位移传感器间接检测加栽转矩,则两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可完全消除.最后对比了两种硬 件消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李向峰 《科技信息》2013,(20):491-492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在回风顺槽与采空区的交界处,对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采用以液压油缸为主运动机构,液压马达驱动滑轮为辅助运动机构的气体检测仪器吊挂装置,实现了自动升降气体检测仪器。通过在现场安装试验表明,该升降装置使用效果良好,工作稳定,可靠,节省人力,且具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液压技术已在我国各行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油缸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以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摆动的形式,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输出。在油缸的设计过程中,缓冲装置的设计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油缸缓冲装置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油缸缓冲装置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针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大臂常出现裂纹现象,采用3-D软件PRO/E建立了整个工作装置的实体图,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挖掘角对工作装置的挖掘阻力影响较大;工作装置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大臂与油缸的连接处;得出了不同姿态角度下工作装置的动力响应结果及受力状况,为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动态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150 kN单臂液压起重机由吊臂、转轴、斜拉杆、主油缸、旋转油缸组、机座等组成.起重高度5.6 m,装有双油缸180°旋转结机构,本文介绍了总体设计及主要部件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第四章 油缸     
油缸是液压传动系统中最常用的执行元件。它与油马达一样,都是把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油缸通常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二类:1、直线往复运动油缸;2、摆动油缸。(旋转角度小于360°) 直线往复运动油缸又分为二种:活塞杆油缸和柱塞油缸。 活塞杆油缸又分为双出杆活塞油缸,如图1所示,和单出杆活塞油缸,如图2所  相似文献   

10.
液压元件的故障模式分析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以液压油缸伸出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液压元件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液压元件的故障模式,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参数变动与液压元件故障模式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AMESim建立了液压油缸伸出过程的仿真模型,设置了虚拟测点,并完成了液压油缸回路多种故障模式的模拟仿真,仿真结果可用于故障诊断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姜占东  杨阳 《科技信息》2013,(3):152-152,164
按照武汉设计院对石槽村煤矿主井胶带输送机的设计要求,机尾拉紧装置采用徐州五洋科技有限公司的ZY-400型自动液压拉紧装置。液压拉紧装置的油缸通过单根φ24.5mm钢丝绳直接拉紧机尾滚筒底座,张紧力为35-100KN。机尾底座的受力点只有一个。该拉紧力为定滑轮拉紧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机尾滚筒跑偏现象,且缺乏安全性。工程技术人员基于力学原理将机尾拉紧方式由定滑轮改为动滑轮原理,液压油缸受力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机尾底座的受力点改变为对称的两个,增加安全性能的同时保证了胶带输送机运转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装置上,测量人脑磁场比起实验室研究通常所采用的仪器需要有更好的性能.这里我们介绍准备作为神经磁的临床应用以及更广泛的生物磁研究的装置的一些重大进展;报道一种闭循环致冷机的研制情况,这种致冷机能提供以SQUID为基础的传感器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同时又不会引起噪声水平的严重增高.闭循环致冷机无需使用液体致冷剂,因而允许传感器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操作,即使倒过来向下也行.然后对一种用作神经磁研究的新型磁屏蔽室的性能作出评估,这种屏蔽式的优点是可以预制和提供一个便于临床研究的较大的内部空间.磁屏蔽室的天花板上装有一台万向吊机,吊机下方装有一套或两套磁传感器。当用一个磁性系统来精确测定传感器相对于病人头部的位置时,这个装置可以精确决定出脑内神经源的位置。最后,介绍了目前藉助于神经磁测量正在开展的几种临床研究中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我院研制成的350立式塑料注射机与现有的注塑机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注射、锁模、工作台移动均采用液压传动,运行平稳。装有自动控制设备,操作方便;有点动、手动、半自动和自动四种操作方式。还可单模或双模并用,双模时能延  相似文献   

14.
本设想涉及一种能自动跟随太阳光正射角转动的装置。在太阳能利用装置的前部设置一跟踪探头,该探头由分设在四方的光效传感器和定时器组成,定时器定时接通电路,通过其中相对两个传感器对感光强度的测定,经电路比较后鉴别出阳光的偏移位置,再经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带动电机转动。待太阳能装置正对阳光时,电机自动停止工作,电机又进入待机状态。本装置自备有太阳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大量程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量程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该装置把反 射式气动传感器固定在数控工作台的滑座上,组成了一个测控一体化的测量装置.它 根据气动传感器离被测工件表面的间隙大小来自动控制数控工作台滑座前进或后 退,保证传感器离工件表面的间隙基本不变,从而实现小量程传感器的大量程测量. 还对该装置的测量静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该装置在80mm的测量 范围内,测量精度达到±O.1mm,适用于大量程非接触尺寸测量场合.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一般的运输车,经改装加强后,安装上随车起重机,就成了一种载货随车起重运输车。随车起重机是一种全液压折叠式起重机,起重机臂由液压缸带动进行伸缩动作和变幅。由于这种吊机没有配重,需设计成带伸缩腿式的底座增大支承点的距离以达到自身平衡的目的,并在伸缩腿上有支撑作用的支承油缸将吊机安完稳固地支承于地面,以便于安全作业。作业完成后,需收回到底座下面去,且不能超过汽车容许的最大宽度。有些底盘在安装随车起重机的位置,正好有轮胎在下面,支承油缸就不能完全收回,在遇到这种情况,需将支承油缸旋转180度,使支承油缸在大梁上面,从而避开轮胎的位置。使支承油缸旋转的方法通常有全手推式和液压推动式两种。其中手推式因需用双手推动,在支承油缸较大时,存在不能推到180度的转角,在放下来时,靠油缸自重向下方旋转,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就液压推动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种手动液压随形活动支承定位装置,涉及一种定位装置。该实用新型包括主体,在主体内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主体内下部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在主体的上部安装有油缸外套,在第一通孔上部设置有弹性套;在油缸外套内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一手柄相连接;在弹性套内设置有活动支承,在第一通孔的下端设置有下堵盖;在第二通孔油缸侧的外端设置有端盖,内端设置有第二衬套,在第二通孔另一侧的外端设置有螺纹堵盖,内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在螺纹堵盖上设置有通气孔,在第二活塞与螺纹堵盖之间设置有弹簧;在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锥阀,锥阀的一端穿过端盖与第二手柄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相连,锥阀的楔形块与第二衬套相配合。  相似文献   

18.
多级油缸可以做到柱塞总行程等于油缸长度的二至四倍.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作者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双级油缸为例,详细提供了这种油缸的技术参数、结构及设计计算方法.为保证运动平稳性,作者在油缸内装有流量控制阀,并推导给出了其计算公式。 上述理论亦可应用于三级、四级油缸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9.
18A型钻塔的起落,常用的起塔架、羊角架起塔或吊车起塔等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文针对野外钻机的18A型钻塔,研制了二级油缸液压起落钻塔的安全方法,通过相关技术论证,从18A型钻塔的结构、液压油缸的设计论证,起落装置中二级油缸的同步性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果。该装置通过野外安装施工,实现了18A型钻塔安全起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常用的缓冲装置,无论是机械的或液压的,其大多数都不能均匀地消散动能,减速特性为非线性,因而要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利用特殊设计的液压缓冲器,可易于获得理想的等减速或近似等减速特性。 本文通过适当的分析和公式推导,提出一种多孔式渐变节流液压缓冲器的设计计算新方法。比法简便、精确,并可推广到新型油缸端部缓冲装置的设计中。 这种液压缓冲器可制成通用或标准部件,使用方便,易于调整,能用于某些工业机器人和其他机械的位置控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