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乙醇做溶剂,水合肼做还原剂,AgNO3为成核剂,由钴的氯化物经化学还原法低温合成了超微钴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方法对产物的物相、颗粒尺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分散剂种类及氢氧化钠和氯化钴的质量比等条件来探究超微钴粉的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及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钴粉对固体火箭推进剂高氯酸铵(AP)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在NaOH与CoCl2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50℃时制备的产物催化性能最好,可使高氯酸铵的高温放热峰向低温方向移动212℃。  相似文献   

2.
通过液相膜反应法成功合成氧化亚铜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分析探究了还原剂种类、膜两边反应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其尺寸、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并以活性艳红X-3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吸附-可见光催化脱色性能。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还原剂、铜离子与氢氧化钠初始浓度比为1∶3、还原温度为50℃时,通过膜反应法制备出的氧化亚铜为表面粗糙的正八面体结构,同时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可见光催化性能,对活性艳红X-3B的光催化脱色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泡沫分离法对水中钴离子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质量浓度、pH值、铝钴摩尔比、气流量等因素的影响.当水中的钴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采用SLS做表面活性剂且质量浓度为10 mg.L-1,铝钴摩尔比为1∶1,pH值为11,气流量为300 L.h-1时,去除率可达97.61%.  相似文献   

4.
采用维生素C还原亚硒酸溶液的方法,在PVP作模板的水溶液中,成功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纳米硒.分别讨论了纳米硒制备过程中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如:还原剂浓度、模板剂用量等对纳米硒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稳定的纳米硒的条件为:反应体系中亚硒酸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控制反应温度可制得不同形貌的纳米硒.  相似文献   

5.
芦丁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糖蜜酒精废液中有机物还原浸出软锰矿的机理,采用芦丁为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直接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芦丁浓度、硫酸浓度、反应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锰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和芦丁浓度;当硫酸初始浓度2.35 mol/L,芦丁初始浓度0.041 mol/L,反应温度90℃,浸出时间90 m in时,锰浸出率达94.9%。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钴冶炼工业的发展,水钴矿已成为我国进口的重要钴资源之一.采用硫酸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还原剂用量和反应终点pH值对水钴矿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中反应时间影响最大,pH值影响最小.当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3 h、还原剂用量为50 g、反应终点pH为0.5时,钴的浸出率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分别制备了纳米铜粉、钴粉和铜钴复合粉,利用XRD、HRTEM、SEM分别对样品的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形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钠米铜粉、钴粉及铜钴复合粉呈颗粒均匀的棒状、纺锤形和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70 nm、50 nm和80 nm.采用DTA方法对添加了纳米粉的高氯酸铵推进剂热分解情况进行表征,发现添加的纳米粉在不同程度上使AP高、低放热峰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1,2-丙二醇和Co(OH)2为原料制备了超细钴粉.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钴粉粒度、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利用SEM、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钴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阻止钴粉颗粒的团聚和长大,并能对钴粉进行分散,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1,2-丙二醇作还原剂,司班-20与吐温-80为添加剂制得的钴粉为球形,并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主,钴粉粒度分布较窄,平均粒径小于0.7μm.  相似文献   

9.
以银氨为原料,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超细球形银粉。考察加料速度、溶液初始pH、反应温度、AgNO_3溶液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银粉形貌、粒径的影响,对银粉进行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ζ电位分析等表征,研究银粉的分散和生长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快速加料法,在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大于0.5 mol/L,反应温度低于60℃,银氨溶液初始pH为12.0,不使用分散剂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分散性好,形貌规则的球形银粉。银粒子在该体系中具有自分散作用,银粉的生长符合二段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制备活性氧化铝负载铁、钴作为催化剂,并用XRD和SEM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负载物初始浓度配比,Na2S2O8浓度,催化剂用量,苋菜红初始浓度,紫外光光照时间,pH值以及无机离子对降解苋菜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的Fe:Co=1:2时,其降解能力最强。在苋菜红初始浓度为40 mg/L时,过硫酸钠浓度为1.5 g/L,催化剂用量为1.0 g/L,pH值为5,紫外光照射30 min的条件下,苋菜红的脱色率最高可达97.91%。且不同无机离子对反应体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片状Al2O3粉体,以片状Al2O3粉体为基材,TiCl4为钛源,尿素为缓冲剂,用液相沉积法制备纳米TiO2/Al2O3珠光颜料.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初始pH值、反应时间、钛盐质量分数和尿素加入量对包覆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TiO2/Al2O3珠光颜料前驱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确定了影响前驱...  相似文献   

12.
官章琴  金春姬  方迪 《河南科学》2010,28(3):281-284
采用松果粉末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吸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pH值越低、投加量越大、Cr(Ⅵ)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Cr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羧基和硫酸基.  相似文献   

13.
稀土氟化物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氧基二硫代磷酸(DDP-18)的最佳合成条件:以C18醇及P2S5为原料,在起始温度90℃,反应温度120℃,P2S5用量超出理论用量的10%,反应时间6h时,可以制备出硫磷酸含量接近80%的表面修饰剂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的固体粉末.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双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18)表面修饰的LaF3纳米微粒,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过四球抗磨实验测试了其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修饰稀土氟化物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其作为添加剂调制出的润滑油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化学沉积法,以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室温下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还原性溶液中得到银颗粒的悬浮液,并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制得用于印制电子业的超细银粉.用TEM、XRD与粒径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粒径与性状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PVP与硝酸银浓度对银粉粒度及产率的影响.这种制备工艺避免了传统机械研磨工艺中银粉纯度低、技术指标不一致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配煤炼焦实验,研究入炉煤的性质、炼焦工艺和添加剂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单种煤还是配合煤,焦炭初始反应温度均随入炉煤煤化度的提高而上升;随着焖炉时间的延长,焦炭初始反应温度显著升高;随着入炉煤细度的增加,焦炭初始反应温度有所升高,而入炉煤的堆积密度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基本没有影响;具有催化作用的添加剂能显著降低焦炭的初始反应温度,而添加铁矿粉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较消石灰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超微二氧化硅的超声制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醇水氨体系中利用超声波工艺制备超微二氧化硅粉体,其中氨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利用XRD,SEM和IR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二氧化硅为非晶态球形颗粒,粒度均匀,外形规则,且样品中含有大量羟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波功率、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和氨水质量浓度对样品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对样品粒度的影响最大,反应物摩尔配比次之,氨水浓度影响也很可观.  相似文献   

17.
混合稀土抛光粉一般为混合稀土氧化物。它由草酸盐或碳酸盐等中间体焙烧而成。本文研究了焙烧温度及在特定焙烧温度下保温时间长短对抛光粉性能的影响。对于草酸盐中间体来说,最佳焙烧温度在900~1100℃范围内,而在1100℃高温下保温4—5小时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用三口瓶作反应器,先加入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质量)为18%(1:1)、温度为85℃、盐酸与铁粉的质量比为1.4:1、反应时间为20min的最佳制备条件;再加入稀盐酸,在酸性条件下用双氧水将氯化亚铁氧化成氯化铁,确定了反应过程中搅拌速度为20、双氧水与铁粉质量比为1.63:1、温度为55℃、双氧水加入速度为0.5~1.0mL/min的最佳氧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炼钢用锰球团矿直接合金化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锰球团矿对钢的直接合金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初始钢中碳、渣中MnO含量和渣的碱度及炉温等与反应过程渣中MnO的还原速率的关系.MnO还原的表观反应级数为一级.实验得到锰的平均回收率为79.67%.  相似文献   

2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保护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成功的制备了纳米银和纳米铜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银和纳米铜为纯银和纯铜.且硝酸银的浓度、反应时间对纳米银形貌及粒径有着很大的影响.当选择合适的硝酸银浓度及反应时间,能够制备平均粒径为10 nm、粒径均匀、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另外,UV光谱也证实,所制的溶胶为粒径均匀的纳米银和纳米铜溶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