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得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心和喜爱。目前,有关大熊猫的研究,多集中于大熊猫繁殖方面,这说明大熊猫种群繁衍及大熊猫未来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熊猫的未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故乡,距离"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不足20千米.那么,在这次大地震中,卧龙大熊猫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劫难?它们现在怎么样?植物苞片变态更精彩  相似文献   

3.
国宝大熊猫是全世界的动物明星,为了拯救它的濒危状态,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大熊猫的人工育幼上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4.
5.
大熊猫的研究进展冯文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世界濒危“活化石”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将它的图案作为会旗和会徽,大熊猫成了全球性野生生物自然保护的象征,对它的研究,一直引起生...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十分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国宝.它们的可爱身影出现在不少动物园里,而且在一些影视剧中也能见到它们.最近,美国好莱坞拍摄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影片的主角就是一头胖胖的大熊猫.  相似文献   

7.
用熊猫粪菌造生物燃料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真的浑身是宝,就连它的粪便也不例外。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研究员阿什莉·布朗在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他们已经在大熊猫粪便中找到一种细菌,可以有效地打破坚硬的植物细胞壁,使之转化为糖,进而制成生物燃料。这一发现有助于降低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人类对生物燃料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用熊猫粪菌造生物燃料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真的浑身是“宝”,就连它的粪便也不例外.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研究员阿什莉·布朗在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他们已经在大熊猫粪便中找到一种细菌,可以有效地打破坚硬的植物细胞壁,使之转化为糖,进而制成生物燃料.这一发现有助于降低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人类对生物燃料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1983年1月24日上午,海拔2 500 m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察站外寒风呼啸、雪花飘舞.年关将至,正是家人团聚的时节,原始森林里却有5个人在快速地行走.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13,(7):59
在福建省通道县境内,人们发现了零星分散的青钱柳,很多村民已自发将其移栽至自己的田间地头。青钱柳,又名摇钱树、麻柳,胡桃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是冰川四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仅存于中国,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据记载,青钱柳的树皮、叶、根有杀虫止痒、消炎止痛、祛风之功效。中医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其有药理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减脂肪和尿糖,是糖尿病治疗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现。青钱柳作为中国特有的天然保健食品资源,用其叶炮制成的青钱柳茶,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刘维新 《科学通报》1979,24(9):414-414
大熊猫是稀有珍贵动物,饲养条件下难于繁殖,原因之一是成年雄兽不易配种。因此,要开展大熊猫的繁殖工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解决配种问题,而且对探索大熊猫的繁殖规律也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是举世闻名的“超级动物明星”.它的姿容出类拔萃:毛色黑白分明,潇洒大方;举止悠然自得,高雅庄重;神态温和笨拙,憨态可掬.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所以称誉全球,盛名不衰.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国宝,这已被世界所公认。但是你也许还不知道,最早发现这种珍稀动物并为它命名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法国人。而且,他发现大熊猫的经过,应验了一句科技发展史上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1862年2月,法国南部有一个名叫爱尔芒德·戴维的神甫,正准备从马赛港启程,前往遥远的中国传教。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米勒·爱德华兹教授闻讯后,委托他代为完成一项任务:希望戴维在中国传教之余,帮助博物馆搜集当地的动植物标本。1865年,戴维来到了北京,后又去了上海。几年后他从一个来自四川的学生那里…  相似文献   

14.
在大熊猫发情期,叫声和遗留气味标志是主要的通讯联系方式.若直接相遇时,则外加体语和接触表示意图.通过叫声大熊猫可以提供身份、性别、生殖状况和感情状态.每一种大熊猫叫声都有一定的结构和生物学意义,将无敌意或友好的叫声播放给发情期中的大熊猫,会加速它的发情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国宝,有独持的学术研究价值。由于其数量十分稀少,繁殖也比较困难,所以,人们对大熊猫的人工繁殖非常重视,本文提供一些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并恳切希望从事大熊猫工作的同行订正,补充。从一九三七年,大熊猫苏林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首次展出以来,人工饲养大熊猫将近五十年,半个世纪中,全世界各地的动物国内,大熊猫怀孕分娩四十二胎,幼仔成活半年以上,即算繁殖成功的有二十胎,成活二十仔。动物园内还没有一胎双仔同时成活的记录,详见表一。其中首例自然交配繁殖成功(编号1)和首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编号19)都在北京动物园,编号31是国外唯一一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大熊猫怀孕期最长记录是一百七十多天,在北  相似文献   

16.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是我国野生大熊猫重要研究基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熊猫研究工作者在保护区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大熊猫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对区内大熊猫的长期跟踪观测,更使他们获得了许多有关大熊猫的鲜为人知的生存和繁衍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单种群按年龄结构分布的莱斯利(Leslie)模型,并用于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动态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基地三期工程建设以及有计划地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大自然的目标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澹台明 《科学之友》2005,(11):33-3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历史记载已有300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貔(pí)貅(xiù)或貅——《诗经》、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礼记》、《峨眉山志》、《洪雅县志》等。白狐——《尔雅》。(hù)(幼子)——《尔雅》。执夷——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的一天,一位80岁高龄的美国老妇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老人叫弗·达梅柯,是美国泛太平洋东南亚地区妇女协会的副主席。她此行的目的是遵照年迈多病、已无法外出的丈夫维尔·亨利的嘱托,将一只名叫“宝贝”的大熊猫的老照片带回故土,以了却他们60年来的心愿。达梅柯带来了一本已经泛黄的相册,其中保存着14张“宝贝”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最终交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博物馆。面对这些虽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但仍然十分清晰的放大照片,我仿佛回到了那动荡的上世纪之初,见到了内忧外患的中国。而…  相似文献   

20.
<正>放归圈养大熊猫以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一直是大熊猫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本刊特约“熊猫爸爸”张和民教授和熊猫保护专家谢浩高级工程师,以他们的亲历,给我们讲述大熊猫野放的故事……在长江上游,秦岭、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密林之中,生存着最后的大熊猫野生种群。800万年以来,大熊猫历经气候和环境的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