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成了固体酸催化剂SO4^2-/ZrO2-TiO2应用该催化剂合成了三乙酸甘油酯,实验表明,Zr:Ti=2:1,活化温度为45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酸强度和酸量分布表明中强酸位于有利于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2.
钨化合物,TiO2对活性绿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采用钨化合物,TiO2粉末催化剂对活性绿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通过测定废水中的COD值确定废水降解程度。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顺序为:活性白钨酸〉新制TiO2〉蓝色氧化钨〉黄钨酸〉久置TiO2〉WO3。  相似文献   

3.
在Mo/TiO2催化剂中添加Cu^2+离子,利用固定床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u^2+离子的加入提高了Mo/TiO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二种用于多元醇酯化反应催化剂的合成:SO_4~(2-)/ZrO_2和SO_4~(2-)/TiO_2,并测试了该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酸强度、比表面等性质。研究了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其催化性能;进而用红外吸收光谱证实了超强酸催化剂表面的SO_4~(2-)主要以SO_3的化学物质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TiSiW12O40/TiO2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首次合成了非均相固载型杂多酸盐催化剂TiSiW12O40/TiO2,并用IR、UV、XRD对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在合成DOP中的催化作用。实验表明,在合成DOP的酯化反应中,TiSiW12O40/TiO2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从反应机理、几何构型、化学性质及活性模型四个方面对甲酸甲酯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甲醇的催化剂进行了理论设计.结果表明,最有希望的活性主组分有MgO,CaO,ZnO,Cu,TiO2,ZrO2及MnO.较有希望的载体有γ-Al2O3  相似文献   

7.
从反应机理,几何构型,化学性质有活性模型四个方面对甲酸甲酯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甲醇的催化剂进行了理论设计,结果表明,最有希望的活性组分有MgO,CaO,ZnO,Cu,TiO2,ZrO2及MnO。较有希望的载体有γ-Al2O3。  相似文献   

8.
TiSiW12O40/TiO2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首次报道了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多相催化剂,通过对羟基苯甲本和正丁醇反应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iSi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醇酸摩尔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2.0%,反应时间2.0h,反应84-92℃,酯化率可达91.1%,并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9.
TiSiW12O40/TiO2催化合成葡萄糖五异丁酸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道了新型催化剂TiSiW12O40/TiO2催化酯化合成葡萄糖五异丁酸酯的糖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褚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TiSi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糖酸摩尔比为1:5.5,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液的2%,酯化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100 ̄105℃,反应产率可达89.6%。  相似文献   

10.
γ—Al2O3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二甲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浸渍法制备了H4SiW12O40-Ti(SO4)2-La2O3-γ-Al2O3(HTLA)复合催化剂,以吡啶为化学探针分子,研究了HTLA及γ-Al2O3的表面酸性质,并将HTLCA作为催化剂,用于甲醇缩合制二甲醚的模型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用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O2-SO4^2--ZrO2催化肌苷制备1,2,3,5-O-四乙酰-β-D呋喃核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TiO2和自制的ZrO2分别用硫酸溶液浸泡,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制成SO4^2--ZrO2和SO4^2--ZrO2和SO4^2--TiO2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制成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肌苷和乙酸酐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酯化反应,可使1,2,3,5-O-四乙酰-β-D-呋喃核糖的收率达到84.6%。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脱硝催化剂的主体二氧化钛,系统研究了原料配比对二氧化钛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当V(TBT)∶V(乙醇)为1∶4时得到平均粒径为60nm的二氧化钛球形颗粒。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V2O5和WO3负载量的催化剂,并对其进行BET表征,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当保持WO3含量不变时,随着V2O5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有减小的趋势;而当V2O5含量不变,随着WO3含量增加时,比表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此外,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比例的黏合剂和结构助剂对催化剂机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利用二氧化钛的催化性能及活性炭的分散性能,通过浸渍法得到活性炭负载的纳米二氧化钛,探究此催化剂在自然光照射下对工艺模拟废水——酸性品红溶液的降解率。探讨不同的复合比例、催化剂的投入量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回收再利用问题。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与活性炭质量比为2:1时的催化效果最好,对于160mL质量浓度为10mg/L的酸性品红溶液投入该催化剂1g时催化效果最好,在50min后,降解率达到98%,回收再利用的催化剂在50min内降解率达到97%,与第一次的降解率相近。  相似文献   

14.
 氟离子掺杂能够改变TiO2的光生载流子传输、比表面积、孔道结构、表面酸度等本征性质,从而影响光生电子-空穴派对的复合和对母体化合物的吸附,因此氟离子掺杂能够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尤其是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氟掺杂纳米TiO2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受到制备技术、热处理温度、前躯体种类和化学计量等的影响,而使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如金红石相形成、生成Ti3+、量子产率增加以及改变吸附性(如表面极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氟修饰TiO2的制备及光活性,主要包括催化剂制备方法、相变过程和母体化合物的矿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对污水中有毒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更加有效的处理,采用了一种V-O型高级催化氧化技术,通过试验初步探讨了其催化机理、催化性能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自制的6种催化剂中,V-O/SiO2/N2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性能和活性;其催化机理为催化剂和臭氧反应。生成了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催化臭氧化时间、催化剂用量、进气臭氧浓度、体系pH值等因素均对降解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该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波辐射处理五水四氯化锡溶胶制备出活性二氧化锡,小试研究活性二氧化锡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并研究了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制备的二氧化锡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产率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产率高,也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二氧化锡催化产率;活性二氧化锡催化酯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45min,最佳温度为85℃,乙酸酐与水杨酸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21.活性二氧化锡催化剂安全无毒,克服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强氧化性、难于与产品分离、对环境污染大等诸多缺点,因此,活性二氧化锡可望成为一种较好的能取代液体浓硫酸并对环境友好固体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掺铜方法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水解沉淀法、机械混合法制备了铜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XPS,TPR等手段对不同样品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及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为反应探针,对3种催化剂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掺铜影响催化剂表面性质如吸附氧、元素价态及分布,进而影响光催化性能.吸附氧的性能以及存在合适比例的氧化还原对Cu+/Cu2+导致浸渍法制备的掺铜TiO2光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比三种锐钛矿二氧化钛溶胶的常温制备方法,选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和氨水为原料制得二氧化钛溶胶。浸渍处理表面经过氧化处理的活性炭。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合成二氧化钛的晶相,扫描电镜观测了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前后表面形貌变化,利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行了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形貌和光学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负载二氧化钛膜变得较完整。复合材料与无负载、简单氧化处理的活性炭相比,显示了更高的对甲基橙的光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纳米TiO2对偏二甲肼污水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并对光催化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试验证明该技术对偏二甲肼污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纳米TiO2对偏二甲肼污水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并对光催化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试验证明该技术对偏二甲肼污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