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外源脑啡肽基因在哺乳动物体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转染脑啡肽基因体细胞用于爱滋病和晚期癌症患者生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和脂质体包裹法,分别将henk基因或henk与neo基因导入三种哺乳动物体细胞,观察转染效率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转染后henk基因的瞬时表达及稳定表达水平。结果:双基因共转染加G418筛选组的henk基因稳定表达水平(100~200pg/mL)明显高于单基因转染未经筛选组(60~100pg/mL);脂质体包裹法在基因转染率(133%~161%)及表达水平(150~240pg/mL)方面均优于磷酸钙共沉淀法(20%~26%和100~200pg/mL),两者的稳定表达水平与PC-12细胞的分泌水平(160pg/ml)相当,均能满足细胞镇痛的要求。结论:转脑啡肽基因体细胞的脑啡肽分泌量(107个细胞)可以满足镇痛的要求。若用于AIDS患者,可望长时间地缓解全身疼痛,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ppsA,pckA基因的克隆与串联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烯醇丙酮酸合成酶(ppsA)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ckA)是糖代谢中心途径中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PEP)的2个关键酶,在大肠杆菌中分别由ppsA和pckA基因编码,首先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K12菌株基因组DNA扩增得到了ppsA和pckA基因,并将ppsA,pckA以单独或串联的方式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λPR上,构建成的质粒pλPR-ppsA,pλPR-pckA,pλPR-ppsA-PckA导入E.coli P2392菌株中表达,结果表明,ppsA,pckA基因的单独表达使宿主细胞的ppsA和pckA酶活力分别提高到5.2和2.5倍,串联表达使宿主细胞PAt和PckA酶活力分别提高到3.1和2.3倍,还使得以PEP为底物合成的3-脱氧α-阿拉伯 酮糖-7-磷酸(DAHP)产量提高到2.1倍,2个基因串联表达比单个基因表达更有利于提高DAHP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反兴奋剂--奥林匹克永恒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体坛兴奋剂泛滥成灾,玷污圣洁的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兴奋剂不断涌现,令IOC防不胜防.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基因兴奋剂将很快产生,奥林匹克将面临极为棘手的课题,反兴奋剂斗争似乎永远无法停息.应当加大力度呼吁全世界人民提高对兴奋剂危害性的认识,杜绝研究、制造和使用兴奋剂.同时应当鼓励运动员人人从自我做起,拒绝使用兴奋剂,奥林匹克的圣火才能永放圣洁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与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着 密切的关系,并已证实肺癌是一种多基因分子异常病。它的基因治疗是针对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特点,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新的外源目的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大部分叶绿体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分子量较大的前体蛋白,转运至叶绿体实施其功能.TOC33/TOC34是叶绿体上发现的一个外膜蛋白转运器构件蛋白,它与TOC159、TOC75和TOC64相互作用,构成了叶绿体外被膜上的一个蛋白转运器.目前已从豌豆(Pisumsa tizrurn)、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玉米(Zea mays)、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油菜(Brassica napus)克隆到TOC33或TOC34的cDNA或DNA的编码区.与其功能研究相比,Toc33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较少,该基因5’端调控区域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均未见报道.为此,在本实验室已经克隆到甘蓝型油菜Toc33基因编码区的基础上,采用单引物PCR方法进行染色体步移,克隆出Toc33基因的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Toc3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faciens)的介导,将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转入烟草中,得到的转化株能在含有卡那霉素和梭苄青霉素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Nopaline检测表明转化体中具有章鱼碱合成酶(NOS)的活性.1.5%的戊二醛可以固定植物中的内源背景,X-gal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出外源目的基因LacZ的表达.从而确定广泛用于动物和微生物基因工程的报道基因LacZ可以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BYDV CP基因转化小麦原生质体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PEG介导的直接转基因方法相结合,使高频率分裂的小麦济南177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与具有分化能力的小麦济南177胚性意伤组织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融合细胞;同时,利用PEG对原生质体的直接转基因作用,将带有抗病毒基因(BYDVCYgene)的质粒Ppp15与带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质粒严PBlActSN导入融合细胞中.经抗性筛选获得抗潮霉素(Hm)的阳性克隆并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作PCR检测表明,CP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8.
反兴奋剂——奥林匹克永恒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体坛兴奋剂泛滥成灾,玷污圣洁的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兴奋剂不断涌现,今IOC防不胜防。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基因兴奋剂将很快产生,奥林匹克将面临极为棘手的课题,反兴奋剂斗争似乎永远无法停息。应当加大力度呼吁全世界人民提高对兴奋剂危害性的认识,杜绝研究、制造和使用兴奋剂。同时应当鼓励运动员人人从自我做起,拒绝使用兴奋剂,奥林匹克的圣火才能永放圣洁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将活化癌基因T24-ras的全cDNA序列正向插入真核载体pMAMneo,构建成重组质粒pMAMneo-T24-ras.将该质粒转染NIH3T3细胞,通过药物筛选,建成细胞系3T3(T24).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T24-ras基因已整合于受体细胞染色体中.3T3(T24)细胞表现出形态学方面的明显变化:具失去接触抑制能力,且在裸鼠体内致瘤等恶性行为.本文构建的T24-ras基因真核表达重组体和建立的转化细胞系可用于肿瘤的诊断、预防、治疗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评估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丹粳-5号)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将含有GUS和HPT基因的CM2质粒导入水稻细胞.经过50mg/L的潮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并在同样筛选压力下诱导分化成苗,获得抗性苗.共获得17个抗性克隆.GUS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有12个克隆为GUS阳性,GUS和HPT基因共表达率为70%左右.Southern分子检测证明HPT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使用兴奋剂及反兴奋剂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奋剂的使用在现代体育日益泛滥,并困扰着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使用兴奋剂的概念以及种类进行介绍,结合THG、基因兴奋剂的出现分析了使用兴奋剂技术的新动向,探讨了兴奋剂检测技术特别是检测EPO、hGH等肽类激素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反兴奋剂研究工作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Sm掺杂Ti/SnO2-Sb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涂层热解法制备Sm掺杂Ti/SnO2-Sb电极.以C6H5NO3(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不同Sm掺杂量下制备的电极的电催化性能,采用LSV(线性扫描曲线)、降解曲线和破损的分析方法研究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和使用寿命.结果表明: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50℃,xSn∶xSb∶xSm=100∶10∶1电极的综合性能最好.在降解有机物试验中,不掺杂Sm的电极降解率为74.4%,掺杂率为1%的电极降解率为85.6%,掺杂率为2%的电极的降解效率仅为74.2%.因此,适量的稀土Sm掺杂有利于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磷酸锰锂(LiMnPO4)微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过程及其电化学特性。在水热合成过程中,改变各种参数,如反应温度、反应物LiOH浓度、铁元素掺杂等,制备一系列LiMn-PO4粉体。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表征,获得了优化的水热合成LiMnPO4工艺,制备了性能稳定的LiMnPO4正极材料。研究发现,水热合成温度是形成LiMnPO4物相的主要因素,在140℃以上温度合成时,可以得到纯相LiMnPO4;LiOH浓度对合成物相的影响不大,但是它改变了晶体的生长习性,导致粉体显微形貌从针状向颗粒状、片状转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随之增加;纯相LiMnPO4的电化学性能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可以通过Fe元素掺杂形成固溶体,使LiMnPO4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有望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联合煅烧法合成了一种蒙脱石负载S掺杂赤铁矿的高效新型非均相芬顿催化剂(S-α-Fe2 O3/Mnt).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EPR)以及捕获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了催化性能及其增强机理.结果表明:S-α-Fe2 O3/Mnt的可见光芬顿催化性能良好,且...  相似文献   

15.
n-TiO_2多晶薄膜光阳极的掺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晶薄膜 n—TiO_2光阳极通过掺杂以扩展其在可见光区的光谱响应。分别掺入的多种非稀土元素均能扩展其光谱响应,与稀土元素一同掺入可同时增加光阳极在紫外区的量子效率。对掺杂 TiO_2光阳极光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表明,光谱响应的扩展与其禁带宽度的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在诺依曼体系机上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疾病诊断模型,并给出实验分析.然后文章提出用遗传算法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从而从整体上提升疾病诊断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在诺依曼体系机上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疾病诊断模型,并给出实验分析。然后文章提出用遗传算法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从而从整体上提升疾病诊断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有源层的光吸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器件———具有多光学间隔层结构的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结构通过调节多光学间隔层折射率的分布方式,调节有源层内光电场的分布,使有源层 对入射光得到充分吸收,进而优化器件性能。采用传输矩阵法对这种多光学间隔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进行了 光学模拟,探索了多光学间隔层折射率的分布方式对倒置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有源层光电场的分布和 短路电流密度( Jsc) 的影响。模拟选取的多光学间隔层是通过在ITO( Indium Tin Oxide) 玻璃衬底上依次旋涂未 掺杂ZnO 和掺杂浓度分别为0. 002 5 mol /L,0. 005 mol /L,0. 01 mol /L 的铯掺杂氧化锌( CZO: Cs doped Zinc Oxide) 薄膜制备而成的。模拟结果显示,采用从上到下铯掺杂浓度依次增加的多光学间隔层结构能有效提高 器件有源层对入射光的光吸收和短路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9.
环氧树脂凭借优异的绝缘性和经济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和光电信息等领域,纳米掺杂对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强度、耐电晕性、耐电痕化、导热性、耐低温性、耐辐射性和耐候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掺杂不同种类纳米颗粒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等对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空间电荷行为等主要电气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复合电介质中界面区域的影响机理,并对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的方法及其对环氧树脂复合电介质电气绝缘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Al共掺杂和氧空位缺陷对Co掺杂ZnO磁性质的影响,发现Al原子共掺杂引入的自由电子载流子会稳定体系的反铁磁性从而减弱Co原子间的铁磁性交换,而氧空位缺陷束缚的电子载流子对提高体系的铁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氧空位引入的电子载流子部分转移到Co原子和近邻Zn原子,形成以电子载流子为媒介的Co原子间的耦合作用,稳定体系的铁磁态,增强Co原子间的交换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