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20世纪以来的哲学主导性问题,科学与价值关系问题,其历史意义与哲学意义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对"科学价值中立"说和"科学的价值负载"说的具体意义分析,我们应当明确,科学与价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张力关系.这意味着,科学应负它该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一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关于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理论界提出了"科技负载价值"、"科技与价值无涉"、"科技价值中立"和"技术负载价值而科学与价值无涉"等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此,我们不想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的评价,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即从劳动价值论视域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解读.从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科学不是"魔鬼"但却是"魔鬼般"地负载着人类科学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价值库",因此科学所形成的"价值库"即"科学价值库",是"魔鬼般的价值库".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抛开哲学层面的一般争论,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价值关系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评论.从中不难看出,在近代科学刚刚诞生时期科学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地位以及科学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微妙的变化,这对于我们透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赖西将科学价值中立主张概括为无偏见性、中立性和自主性三个相关的论题,他把科学看作是系统的经验的探究,其目的是获得关于对象的理解,其终极价值是保持人类持续繁荣.在这一价值预设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多重战略的构想,并据此对三个论题进行修正和辩护.但是,由于其论证前提的合理性及对科学的矛盾态度,使其结论在"科学价值中立"(理想)与"科学价值负载"(现实)之间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5.
吴海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9):100-101,108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在思维模式、精神气质、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具有相互不可归约的独立存在的价值.但科学与人文又并非绝然对立的,它们既相异区别,又同源共生、和合统一.科学与人文皆源于人对自由的追求,它们都是反映人的类特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都是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6.
自从进入近代以来,科学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科学的争论此起彼伏,近年来科学善恶的争论也经常见之于出版物.有人根据科学的现实有用性,断言科学在本质上是善的,有人则根据科学在工业、战争、医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得出科学本质上为恶的结论.他们之间尽管看似尖锐对立,但在否认科学的价值中立性上则是共同的,都认为科学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性.这是对科学的一种误解,也是对善恶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的价值分为渗透于科学中的价值和从科学中溢出的价值。前者包括认识价值、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后者指科学自身的价值可以在文化和社会上更广泛地重新分配,表现为科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模型和科学在风险评估中的权威、科学对传统伦理观念提出新的挑战。科学中的价值的评价来自于实践,建立科学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建立卓越科学中的价值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向来是科学哲学热议的问题,因为它促进了科学哲学中最富活力的讨论。19世纪科学与价值的分离,表现在三方面:科学发展的专业化倾向,这是促使价值从科学中分离出去的强有力因素;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性运动,提供了有利于科学与价值分离的观念形态和思想氛围;蔓延于19世纪的实证论思潮是对以往空泛、浮夸的观念和假设的总清算,尤其那些被看做科学进步障碍的事物。如果说在以往,价值多少在科学中留有余地,那么在19世纪,在上述几种思潮的推动下,科学与价值开始了更为彻底和激进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自然观与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观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是自然观的前提.肯定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是生态伦理学和现代有机论自然观的特殊表达方式,它是人在特定价值观背景下对自然界的一种理解,是特定的解释模式与自然界可观察的经验现象的统一.这一分析对于正确理解事实与价值、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的客观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认识论认为,科学知识是用简单明了的不带主观性的程序得到的一组被证明是真的命题,评价科学知识就是要对科学的真理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传统认识论认为科学是中立的,并不负载价值.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在社会中的功用逐步得以发挥,尤其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彰显出来.而科学发展到当前,尤其是现代"大科学"的发展,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科学也逐渐展现出人性化、美学化、生态化、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科学更加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