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援用错误记忆中经典的DRM范式,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对呈现的颜色刺激作辨别反应时任务.同时将DRM词单中的单词作为边缘刺激随机呈现.随后意外地要求被试对边缘处单词进行再认.结果证明了被试在作反应时任务时,对边缘刺激产生无意识知觉同时进行了自动的无意识语义加工,这种对单词的无意识语义加工体现在随后的再认任务中,较多地再认出了与词单高度相关但未呈现的关键项.发生了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掩蔽启动范畴判断任务范式,通过改变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关系,考察了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第二语言英语和第一语言蒙语的语义通达特点.结果表明,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为翻译关系和语义联想关系时,都存在蒙语对英语的启动效应,而未发现英语对蒙语的启动效应,提示蒙语和英语为概念共享,但不同的启动方向为非对称性.实验结果符合分布式表征模型观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透明词和衍生假词(由不透明词词素颠倒而得的假词)的词汇判断任务,来考察真假词的N400词汇效应,不透明词和衍生假词的运用排除了各种语义整合难度的差异对N400的影响.研究发现:衍生假词比不透明词诱发了更大的N400,而且无论真词是否透明,假词总比真词诱发更大的N400.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实物客体间的社会性关系时,人们至少获得了两种信息:一是关系的抽象结构信息;二是关系的概念信息.本文以两客体间社会性关系材料作为刺激,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离抽象结构与关系概念信息的熟悉性再认效应.结果显示,无论作为再认线索刺激(实验一),还是作为学习材料刺激(实验二),结构条件组诱发的熟悉性效应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了解再认记忆状态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的性质,与传统的ERP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往往都局限于时域特征不同,该研究采用非负张量分解(NTF)技术,提取再认记忆实验中与"Old"和"New"刺激相关的ERP的多域特征值。多域特征值是从多个导联ERP信号的时频转换中提取的,因此可以同时反映ERP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上的性质。研究结果发现,多域特征值可以明显地反映出不同刺激类型下ERP信号的差异,与额区新旧效应相关的FN400在"New"刺激下的多域特征值显著大于"Old"刺激下的,与顶区新旧效应相关的P600在"Old"刺激下的多域特征值显著大于"New"刺激下的,说明多域特征值能很好地用于区分和识别再认记忆中的新旧刺激,这不仅为再认记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而且为基于ERP的认知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延迟匹配的实验方式,要求被试完成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延迟干扰任务,主要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阶段的行为和ERP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发现: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再认速度产生影响,正探测条件下,位置不同条件显著快于位置相同条件,而负探测条件则正好相反.正探测条件在枕区诱发的P1和N1的波幅大于负探测条件.此外,还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P300的潜伏期存在差异,正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位置不同条件;而在负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位置不同条件.实验结果说明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刺激评估和反应决策阶段.  相似文献   

7.
以恒河猴为被试,选择人类面孔、几何图形和食物3个范畴的刺激。为使恒河猴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反应,经过了3个连续训练步骤(同时辨别、相继辨别和重复启动范式)。结果表明,恒河猴通过训练,能和人类共享一种重复启动实验范式,且正确反应率达到90%所需训练时间具有刺激范畴依赖性。讨论了恒河猴重复启动实验范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DRM(Deese/Roediger Mc Dermott paradigm)范式,探讨汉语错误再认的影响因素.实验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并分为想象组和控制组,共54名被试参加实验,每组27名.每名被试在学习阶段进行视听两种不同呈现通道的实验,其中想象组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的词语进行正字法的判断任务,而控制组不进行该任务.测验阶段为词语再认测试,为视觉呈现.结果表明,汉语错误记忆存在通道效应,视觉通道条件下的错误记忆高于听觉通道.当在想象组中听觉通道加入正字法编码任务后,这种通道效应消失.说明正字法是编码是影响汉语错误再认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影响与国外研究不同,可能与汉语自身的语言特性和加工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该文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以词汇判断的实验范式探讨了维吾尔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刺激材料设计了4个因素,分别为单语素词(没有带任何词缀)、单语素假词(真词中替换2个音构成)、屈折词(单语素名词后加格附加成分构成)、屈折假词(假词干真词缀的词)。实验材料的长度严格控制在平均词长为6个字母。脑电实验数据显示,屈折词和屈折假词在350~550ms时间窗口出现比较明显的N400效应。其中屈折假词的N400效应是被试加工假词时词汇搜索失败的标志,但屈折词的N400效应则反映了词汇通达时词干和词缀之间的交互作用。另外还发现单语素词、屈折词和屈折假词这三者的认知神经基础也不同。在大脑右半球屈折词引发的负波平均振幅比左半球要大。结果表明:母语为维吾尔语者的被试在加工维吾尔语屈折词时按其语素分解加工,但是加工维吾尔语单语素词时是整体加工及存储的。  相似文献   

10.
将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和低社交焦虑组,通过3个系列实验考察非临床社交焦虑者对害羞表情的加工特点.实验1通过启动范式,以害羞和中性表情为启动刺激,要求被试判断中性几何图形的情绪类型;实验2、3分别要求被试对害羞和中性表情做情绪类型判断和喜好度评定.结果发现,在非注意加工和注意加工情况下,被试均倾向于将"害羞"判断为"积极"表情;相对于中性表情,被试给予"害羞"表情更高的喜好度评分.上述结果在高、低社交焦虑者中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倾向于认为"害羞"表情是偏积极的,这一偏向与其社交焦虑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