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虑纤绳振动桅杆结构的随机风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4振型自由度索单元的基础上,推导出在强迫振动下纤绳动张力实用计算公式和振动桅杆的扩阶计算方程。推导过程中,考虑了纤绳在空间的耦合振动以及纤绳和杆身的相互作用。通过空间风荷载的模拟,给出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桅杆风振响应时不能忽略纤绳非弦向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低速风洞强迫振荡试验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的精确控制,需要建立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的振动特性,避免共振.首先,提出适合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的线性弹簧理论,应用动力学分析软件 ADAMS搭建动力学三维模型;其次,通过对系统进行振动分析,得到系统固有频率满足强迫振荡试验要求的弹簧参数;然后,对系统进行受迫振动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符合振动规律,验证了系统建模的正确性;最后,将每根绳索离散为10段线性单元,并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发现离散前后系统的固有频率值相近似,且满足强迫振荡试验要求,说明采用线性弹簧理论建立绳索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为了简化建模,无需将绳索离散化.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士人作为思想前沿的一个群体,对明王朝的衰亡和清王朝的崛起各自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士人的忧患意识在此时期有的表现出了对明亡的担忧,以直言极谏或者领兵抵抗的方式体现出来;有的明哲保身,以隐居或潜身学问的方式避世;更有的士人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为新崛起的清王朝服务。各种表现的原因:一有传统忠君观念的影响,二有个体意识的觉醒,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塔架的振动模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多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对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塔架的振动模态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运用次空间迭代法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塔架在自由振动时的力学特性,获取塔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塔架的一阶固有频率高于叶片通过频率,属于刚性塔,不会因风轮激励而产生共振;依据振动理论,塔架振动过程的能量主要集中于一、二阶频率处,而一、二阶振型均为摆振,因此摆振是塔架的主要振动方式,是引起塔架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无线电引信自差机非共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建立的晶体管自差机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谐波平衡法,研究了多普勒无线电引信自差收发机受迫振荡的非共振振荡特性,推导出了自差收发机在不同强度信号作用下的幅频特性. 在非共振状态下,系统的定常振荡为强迫振荡项和自由振荡项之和. 仿真结果表明,弱信号使自由振荡项趋于一个非零的定常振幅,大信号使得自由振荡项衰减为零,而小信号则使某些频率区域中的振荡情况更复杂.  相似文献   

6.
用连分式展开法和标度拓展理论得到两类新型非正则标度方程——奇异标度方程.探究奇异标度方程的有理函数序列在运算有效性、运算性能、运算振荡周期方面与以往分抗迭代方程的不同之处和优势之处.由复平面内的零极点分布证明了奇异标度方程是物理可实现的,并且总结了逼近性能,此方程为分抗逼近电路的实现与设计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和新思路.由零极点与阶频特征的局域化特征,找出了任何物理可实现的非正则标度方程运算振荡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冬半年环流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劲松  陈波 《广西科学》2014,21(1):64-72
【目的】为了给北部湾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北部湾冬半年的环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方法】通过POM模型构建三维斜压后报模型,模拟2006~2007年南海西北部的环流,模拟时考虑了日平均风场、日平均热通量、河流径流和潮汐等强迫场;通过无季风驱动的敏感性实验分析东北季风对北部湾冬半年流场的作用;通过洋浦港外海在2005年12月25日到2006年1月25日的一个月海流观测数据来分析冬季海南岛西北岸的海流特征。【结果】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北部湾冬半年环流呈气旋式,嵌套着南部的气旋式环流,而且秋季与冬季环流存在季节性振荡特征:在秋季,南部的气旋式环流可向北侵入至19°N,比冬季深入得多;在冬季,湾西岸和海南岛西北岸的南向流比秋季要强;这种季节性变化特征可从表层直达深层。另外,海南岛西北岸流在冬季为西南向而非东北向。【结论】冬半年北部湾的北部环流为局地风驱动,南部环流是由东北季风驱动的南海陆架流侵入北部湾而形成的;这种季节性涛动受东北季风的高频振荡分量驱动,尤其风场的南北向分量贡献较大,也说明风场的时间分辨率对北部湾环流影响较大;海南岛西北岸的西南向流受琼州海峡的西向流驱动,而东北季风只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跨悬索桥的抗风性能在大跨悬索桥梁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桁式加劲梁由于其优良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在大跨悬索桥中经常被采用。本文以湘西矮寨特大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舍弃目前常用的单主梁、双主梁或三主梁模式而采用按实际桁架的构成建立仿真三维梁单元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整体结构的三维分析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体系进行动力特性的分析计算,得到了该桥型的横向、竖向、主缆、扭转以及耦合振动的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桁架结构和索、杆的共同工作效应,使得这种体系的整体刚度好,特别是主缆抵抗变形能力强,动力性能优越,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分析结果将会为该桥梁进一步的抗风、抗震等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级数法求解横风向的弛振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得到了三维结构的简明的稳态响应和临界风速表达式.从理论上阐述了可能发生弛振的关键因素:即升力线斜率为较大的负值,也就是只有非流线形的剖面,形成气流分离的结构才可能出现.形成不稳定的充分条件是结构的质量轻、刚度小、阻尼小、或是高度(长度)大、长细比大.非线性速度平方项不影响临界风速值,但它使弛振的稳态响应加大,使频率减小,临界风速只取决于速度的一次项.而且弛振响应在最初的几分钟也几乎完全取决于速度的一次项.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很方便的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  相似文献   

10.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considering both the wave breaking and absorbed at critical level, a parameterization with a continuous spectrum of gravity waves is realized by introducing a momentum flux density function for the wave spectrum, and then th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of the gravity waves is improved. Choosing parameter values of the background atmosphere and wave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a more realistic equatorial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driven by the incorporated drag from the planetary and gravity waves can be simula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rcing magnitude of the planetary and gravity waves varies with the wind field, and in some phases of the QB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gravity waves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the planetary waves. After the QBO is steadily formed, its amplitude and period and wind configuration are relevant to the effect of vertical diffusion and the momentum flux distribution with spectrum, however, independent of the initial background wind field. Moreover, for any given nonzero initial background wind, a steady QBO can be finally generated due to the incorporated drag from the planetary and gravity wave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40731055 and 40774085),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Project,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AP07315),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Grant No. GYHY200706013) and the Open Programs of Key Laboratory of Geospace Environment and Geodesy, Ministry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