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刘久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43-49
本文认为“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的观点是不合理的。亚洲南部的季风(下称南亚季风)和亚洲东部的季风(下称东亚季风)一样,都属于海陆季风,主要是由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的。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对南亚地区的影响强度受到海陆热力差异的制约,其固有的季节移动作用,对南亚季风形成只起加强的作用。南亚夏季的过赤道西南风强大,是大陆及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结果。没有东南信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地区也会有西南季风出现。 相似文献
2.
地球南北半球20°~30°的纬度带是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因而在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等地区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然而,处于相同纬度带的中国东部区域却是另外一番气候景象,充沛的降水使这里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鱼米之乡”。这主要归功于强大的亚洲季风。 相似文献
3.
4.
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与亚洲季风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相关分析和EOF方法,研究了云南5月大雨、暴雨日数与亚洲季风这一大尺度气候环流背景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与南亚季风强度指数相关较好,其中同期5月,相关系数为0.493,前期4月,相关系数为0.447,均超过了99%的显著性水平;其次是前期1月,相关系数为0.312,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而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仅与前期4月南海季风强度指数相关较好,相关系数为0.415,通过了98%的显著性检验,与其他月份相关不显著.同时11a滑动相关系数也清楚地反映了南亚季风对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的影响大于南海季风.另外,利用EOF方法,获得了云南5月大雨、暴雨日数3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全省一致型(除昭通市)、西部和东部、南部相反型以及东部和西部、南部相反型.第1类型与亚洲季风强度指数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与南亚季风;第2类型主要与南海季风相关较好,第3类型受亚洲季风强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垂直方向具有9层σ面、水平方向菱形截断波数为15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下10年积分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亚洲冬、夏季季风平均环流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去除地形,使夏季高层的南亚高压、低层的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及冬季的大陆冷高压在位置或强度上发生了改变;地形的有、无决定着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有地形时明显较无地形时强;地形的有无还影响着降水强度和雨带的分布。另外,副热带高压中心及雨带的季节性移动与高原大地形的存在与否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永明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21)
最近,我国万象洞中发现的一根石笋让研究人员得以重新构建出一段长达1 810年的"历史记录",其中关于亚洲季风的线索为人们了解季风强度如何与我国历史朝代的兴衰联系起来提供了独特的一瞥.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近百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温明显加速.而降水量变化则相对比较复杂,20世纪初至80年代,降水量在波动中缓慢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区西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部降水量仍保持上升趋势.由此反映出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西部向暖干方向发展,而东部则向暖湿方向发展.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表现出以退缩和物质亏损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20世纪初至30年代,冰川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20世纪30~60年代处于后退,60~80年代初期则处于稳定或减速后退状态。80年代中期以来又转入后退.白水1号冰川区和海螺沟冰川区50年来累积物质亏损分别达18000 mm和11000 mm水当量.冰川表面形态也表现出显著变化,贡嘎山海螺沟流域和玉龙雪山漾弓江流域径流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径流增加明显且主要是冰雪融水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1982~1996年亚洲热带夏季风建立迟早的探讨(Ⅰ)热带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和季风建立指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CEP再分析的 1982~ 1996年的风场和高度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亚洲热带夏季风环流的若干基本特征 ;从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出发 ,定义了一个季风建立指数 ;计算、确定和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和印度季风区 15年平均的季风建立时间 .结果表明 ,在 1982~ 1996年期间 ,平均而言 ,东亚热带季风 5月第 4候建立 ,维持到 10月第 2候 ;印度季风 6月第 2候建立 ,比南海热带季风晚约 4候 ,持续至 9月第 1候 相似文献
9.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风向对流现象。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暖热潮湿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大,对减少病虫害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造成衣业减产,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为不利。据统计,占世界总人1:760%的人类活动受季风影响,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因此,提高对季风的认识及预测水平,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NCAR1948-2010年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南侧10°-30°N低层前季风环流的气候、结构特点、突变及周期等特征,以及与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环流4月最强,且为低纬地区冬季Hadley环流型和夏季季风环流型间的一种过渡.该环流第一主周期为23a,同时还存在4,7,13a的主周期.20世纪80年代该环流的减弱是一突变现象,具体是从1982年开始的.前季风环流强度与西南地区大部4月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且四川东部、重庆西部、贵州中部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1.
作为16、17世纪欧洲新兴的强国荷兰,其当时的经济、贸易、科技和军事实力在整个欧洲是首屈一指的。然而,这样的一个强国到了18世纪以后却变得悄然无声,慢慢的从世界强国的名单中消失。时至今日,荷兰已经沦落为世界三流国家的角色。这值得我们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营口被开辟为商埠,基督教也开始向东北传播。传教之初,基督教遭到民众的强烈排斥,但最终得以在东北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传教士开展的社会事业在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东北的发展,而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则是其得以融入本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应贵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3)
时间观念往往与个别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性质有关 ,有些时间观念是由其社会文化中其他更具支配性的基本文化概念来界定的。在基本文化分类概念的探讨上 ,时间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课题 ,而且是基本文化分类概念上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营口被开辟为商埠,基督教也开始向东北传播。传教之初,基督教遭到民众的强烈排斥,但最终得以在东北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传教士开展的社会事业在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东北的发展,而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则是其得以融入本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发生的"三害"、"五毒"现象是极其严重的,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试图从思想根源、法律制度、社会环境等方面分别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8~2001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2.5°×2.5°和1989~2008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1.5°×1.5°的ECMWF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1980~2006年鄂尔多斯市4个气象观测站春季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春季大风、沙尘暴变化特征与高原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06年鄂尔多斯市春季大风、沙尘暴日数的时间总体呈减少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来年春季大风、沙尘暴的变化特征与高原季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密切相关,来年春季大风日数与7月高原季风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来年春季沙尘暴日数与5个月(1,5,7,11,12月)的高原季风指数平均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跃进”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军正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4(3):70-72
文章分析了"大跃进”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和平竞赛及中国"赶超”战略;毛泽东"左”的错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错误理解及宣传;群众对领袖的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9.
20.
历史演变进程中校训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建国前校训以传统文化为主体到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校训以政治激励为主流,再到改革开放后校训以多元化发展为主导的历史进程,并在分析校训问题的表现形式基础上,探讨导致校训问题主要是校训多重矛盾的对立,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教育价值理念的偏失以及学校自身定位不明等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