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维余  郭炳 《甘肃科技》2009,25(24):197-198,120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正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文章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失范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发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66-66,7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在为青少年提供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渠道的同时,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阐释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和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顺祥  曾秀丽 《科技资讯》2006,(32):115-116
网络道德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突发事件所表现的带有道德评价的意见或言论,形成舆论共振,从而对社会构成一种舆论压力的情况。它不仅形成迅速,而且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对青少年特别足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道德舆情的多元、冲突、情绪化的特点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革命周期日渐缩短,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随之日渐加深,该群体的网络伦理素养问题也日趋显露。青少年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凸显出的道德责任感缺失、情感交流贫乏以及其他青少年自身迷惘等问题,应为当前网络伦理教育的首个重要目标。因此,本文提出应从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个角度全方位综合考虑,将学校教育作为中心、家庭教育作为基础、社会教育作为补充和转承、个人自我修炼作为关键,四个方面共同协作,有针对性地完善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培养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负面效应,分析青少年网络的原因,找出摆脱网络成瘾的办法,将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我国使用互联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在众多网络用户中青少年占80%以上,他们已成为使用网络、推动网络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网络文化就其影响面言是有利有弊的,它既给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给青少年带来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用户的日益增加,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耐心的教育引导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作用,而使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迅速、便利、超时空的传递方式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学经验,就网络新时期下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阐述,并就其相关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大永  李化树 《科技信息》2007,(31):340-341
现今网上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十分突出,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德育工作者讨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网络道德建设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完全依靠法律的强制约束来进行,必须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技术等全方位、多视角来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出现了一种以互联网为犯罪手段的新型犯罪--网络犯罪.其犯罪主体绝大部分为青少年,这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焦虑.文章以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为基础,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渠道。网络环境下公民道德教育出现了5个转化,通过分析这5个转化,以及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给公民道德建设带来的思想、行为冲击,认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必须治网和治人相结合,并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全球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和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我国有1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分析网络成瘾症基本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从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塑造角度分析了运用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知识产权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使得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得格外突出。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目前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侵权问题,分析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主要难题,针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提出构建法律、技术和道德"三位一体"的对策,实现对网络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社会迈向了网络社会,自从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青少年一直是网民队伍的主体,尤其是近几年,青少年上网的人数更是与日俱增。互联网的使用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本文主要就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网络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网瘾,网瘾长久的存在于网络用户之中,青少年群体的网瘾问题具有最广泛和最严重的问题。网络内容的复杂,青少年自身性格以及自制力不足,家庭结构混乱,学校教育不足等,都会产生各类诱因让广大青少年染上网瘾。一般的依靠药物,心理咨询治疗和教育的方式并不能在根本上的解决网瘾问题,由此看来,青少年网瘾的戒除是医生,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发展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高校德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网络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大学生道德失范。文章论述了大学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列举了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的种种表现,剖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加强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柴始青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11):124-127,131
随着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出现了一种以互联网为犯罪手段的新型犯罪——网络犯罪。其犯罪主体绝大部分为青少年,这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焦虑。文章以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为基础,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在网络社会中,新的人际关系与网络道德随之产生。然而,处于道德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在这个虚拟社会中引发了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分别就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产生背景、原因、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针对学校提出了无律、他律到自律的网络道德教育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