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辉煌的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时间的纵、横轴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了分析,认真思考了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西古典建筑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古典建筑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故而在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建筑空间布局上,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主张"天人合一";西方建筑中则体现"人天对立"的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在建筑用材中,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而西方传统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位的风格。在建筑空间艺术上,中国重整体,西方重个体。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使得中西古典建筑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建筑实际上就是一部国家、民族的文明史,而这也正是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令众多西方游客神魂颠倒之处,近年来的建筑,无论是公益性的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复制欧式建筑形式,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3.
尚子力 《科技信息》2010,(21):382-383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理性严谨,善于归纳的的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相比,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则重经验,轻理论,凝聚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里,可以大致概括为风水之美、主体布局和园林之美。本文以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为例,从环境选择、建筑格局和园林营造三个方面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旨在从古建筑的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以明清时代的宫殿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建筑群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建筑进行比较,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现在的影响.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简介;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通过中西方建筑材料、建筑本位、布局与装饰以及色彩、建筑价值的对比来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由来和对现在的影响.第三部分进行全文总结,综述差异比较的意义与启示.建筑方面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探讨这些不同,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反省我们的不足,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吸收有利于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明显地面临两大理论课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和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诗歌精神重建”以对诗歌和社会、时代关系的科学性把握为中心;“诗体重建”以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为美学使命,在探索完成两大课题中,现代诗学应当继承中国诗学重人文精神的传统,又恰当地吸取西方近现代诗重科学分析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伦理层面反思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和建筑市场的秩序建设.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失语状态,指出其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和职业失范;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伦理的视阈透视了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特征,反思现代建筑发展的伦理轴线,提出伦理关怀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动力和建筑永恒的本质;最后把视点回归当代中国,从研究现状、学科建设、实践需要等不同方面,阐释了当代中国建筑伦理探求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色彩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油画是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也是一种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交融.自从油画引入我国以来,先后几代画家都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语言进行着有国画意味的中国油画的尝试和探索,并在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章结合油画进入中国的历史分析了中国油画民族色彩的成长过程与体现,预示了坚持中国油画的民族色彩性与特色,是中国油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9.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西方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由于背蒂的不同,中西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对比中西方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潮要以文化背景为前提,并使它们的优越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建筑设计,丰富设计理念,以便使中国的建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志明 《科技资讯》2011,(7):76-76,78
建筑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而不同民族,不同的国度,建筑的文化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大多具有一定时代的影子.但这些建筑也凝聚着不同的民族智慧,成为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建筑,分析其建筑文化,揭示建筑艺术对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从中西方建筑理论的根源处解释了中国古建筑和西方建筑在情与理的处理方面的差别,再从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建筑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东西方建筑的审美特征的不同。最后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出发,解释了外环境和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说明中国人最早而且最坚定、最始终如一地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相照应,共同体会的。  相似文献   

13.
文中主要探讨了东西方传统的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通过对中国及西方不同古典园林的特征比较,明晰东西方古典园林建筑不同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蒋竹鸣 《科技信息》2011,(25):I0155-I0155
琉璃制品是一种涂玻璃釉的陶质制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良好的琉璃装饰效果,常常被用作建筑琉璃制品、建筑装饰雕塑琉璃制品和琉璃工艺美术品等,但在使用方法、工艺和用途等方面,中西方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新巴比伦时代的伊斯塔尔门与中国故宫的九龙壁的比较研究,寻找其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展示琉璃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月下老是主管婚姻的“媒神”,西方的维纳斯是爱神与美神,他们正好代表了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爱情观、婚姻观:中国重婚姻、轻爱情,西方轻婚姻、重爱情。这种差异源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6.
谷相国 《科技信息》2009,(17):131-132
“行政主体”是中国行政法学借用西方学说提出的一个概念。但这种借用过程中却进行了很大的改造,造成了中西行政主体理论的巨大差别。在简要介绍中国以及法、德、日三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后,本文比较了中西方行政主体理论之不同。主要有团体与机关、重内部权利与重外部职权、抽象与具体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西方古典绘画艺术同样也用尖头笔,类似中国的毛笔。而且西方古典绘画也注重线条的明晰与表现。这使我们想起西方一位学者在比较西方古典与巴洛克风格时曾说过,"古典是线的艺术,巴洛克是光的动态的艺术。"工具上的巧合,还真使中西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产生了相似的效果。但假如将这二种巧合的作品放在一些,你却会发现各自体现的审美意味很不同。  相似文献   

18.
崔爽 《科技信息》2011,(29):352-353
位于同济大学东北角的建筑城规学院四幢楼,建造于不同的年代,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纵观A楼、B楼、C楼及D楼的设计历程,笔者认为正是对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发展的诠释。众所周知,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就是以包豪斯思想为基因的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精神。同济的建筑规划设计教育从一开始就未以古典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西方古典绘画艺术同样也用尖头笔,类似中国的毛笔。而且西方古典绘画也注重线条的明晰与表现。这使我们想起西方一位学者在比较西方古典与巴洛克风格时曾说过,"古典是线的艺术,巴洛克是光的动态的艺术。"工具上的巧合,还真使中西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产生了相似的效果。但假如将这二种巧合的作品放在一些.你却会发现各自体现的审美意味很不同。  相似文献   

20.
王健 《科技信息》2009,(9):340-340
本文对西方建筑思潮中新古典主义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且探讨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起后,新古典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