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艺术中舞蹈、诗词、书法和绘画同属于一种文化思维系统,各有其韵律美的规律,且彼此之间有许多共性,在艺术表现元素里所表现出异质同构的韵律之美,与中国画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产生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气韵"在中国画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书法、诗词韵律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韵律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套色印刷是中国古代继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之后又一重大技术突破,"饾版"的发明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所印刷的版画不仅色彩绚丽,精美鲜艳,且能表现画面的深浅浓度,把套色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拱版"技术的创新使印刷品更为美观精致,它比18世纪中叶德国第一次应用凹凸印刷技术要早150多年。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发挥这一门艺术,是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要课题。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使得传统的滔滔不绝的填鸭式"满堂灌"和"满堂问"没有了用武之地。艺术需要想象的空间与创造的时间,就像传统的中国绘画"留白"艺术一样。留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得魅力就在于留给别人想象与创造。从而达到类似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的园林建筑,阐述了园林建筑与园林、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以及园林建筑与"诗"和"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气韵非师”是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精髓,它影响了中国绘画几千年,并在当前及以后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其意义不但能让我们更加深人的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画深层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更为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指明了方法。六法中深层修养层面的首法虽“非师”,但可以后天培养,其他形式方面的五法则可“师”,可以“师”的部分一定要学习和钻研,不但要外“师造化”,而且要内“师古人”,这样才能中得心源,才能使中国画的发展走上继承、发展、创新的正确发展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6.
王仲书 《科技信息》2009,(32):259-259
艺术要创新,创新首先要基于在自身的民族传统上。立足本位,再图发展。确立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品格后,才能对这一"舶来"画种的创新、发展作进一步探索,以使中国水彩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世界艺坛立稳脚跟,也才能用其艺术精髓影响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在评价杜甫诗时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也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都说明了诗歌形象与绘画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绘画借助视觉来表现形象,正如元人王履《华山图序》所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诗歌的创作过程与绘画有着相似之处,也是从视觉形象向语言艺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学上,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基因是生命的密码,是基因决定了中国画、油画的"物种"特质。"生命的密码"互相制约、相互提携共同打造了东方艺术的"中国"品牌。"中国"基因的变异与消失正是中国画的"中国"性逐步消解、中国画面临被逐步异化危险的关键所在。诸多的忧思与呼吁正是我们系统研究中国画基因问题、加固中国画本体精神的必要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谷卿 《当代地方科技》2010,(22):162-163
张颐武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为"30年的文化画出一幅速写式的,但却充满着独立分析和独特视角的图像",让我们沿顺着"新时期"、"后新时期"和"新世纪文化时期"的变迁与发展,来体验正在经历着的文化记忆,并通过回顾历史对当下的经济、文化现状作一次清醒的审视与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师陀笔下的"新女性"来自城镇乡村,她们在家庭、社会和心灵深处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却屡遭挫败。师陀立足于女性个体立场,展现了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实践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师陀揭示了女子自由平等启蒙理念在"以人为本"层面的缺失给"新女性"带来的创伤,启示人们思考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究竟给女子自由平等实践提供了多少自由的空间?把鲁迅先生对"娜拉走后怎样"的理性质疑进一步拓展到了文化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师陀笔下的"新女性"来自城镇乡村,她们在家庭、社会和心灵深处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却屡遭挫败。师陀立足于女性个体立场,展现了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实践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师陀揭示了女子自由平等启蒙理念在"以人为本"层面的缺失给"新女性"带来的创伤,启示人们思考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究竟给女子自由平等实践提供了多少自由的空间?把鲁迅先生对"娜拉走后怎样"的理性质疑进一步拓展到了文化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国学视阈下《戏曲鉴赏》教学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与国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学校重新审视并调整《戏曲鉴赏》教学的定位,创新《戏曲鉴赏》的教学思路,以便提高《戏曲鉴赏》教学的质量,适逢其时。《戏曲鉴赏》教学目的在继续保有原来"美育"和"素质教育"的规定內涵的同时,新增国学内涵之后,可以表述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教育"。当然,要从根本上提高《戏曲鉴赏》的教学质量,要将《戏曲鉴赏》教学思路创新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师资水平亟待提高,必要的硬性条件和软性环境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张启涛 《科技信息》2008,(12):25-25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如何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变"教"师为"导"师,本文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油画现状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画在中国发展百年有余.现在已是与中国画比肩的大画种,是中国现代艺术中最具探索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中国油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复苏,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多元格局。当代中国油画的多元生态主要表现为新古典、新具象、新表现、抽象四个方向,艺术形态的多元是中国油画艺术健康和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父子相传、师徒相授"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传承方式,贯穿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传统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借鉴运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并对这一师徒制美术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现代转型改造,以适应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12)
在世纪之交,中国画界再掀波澜,画界中有重要影响的两位人物张汀、吴冠中先生的关于中国画"笔墨是否等于零"的激烈辩争引起了人们对21世纪中国西发展前途的关注。为此,笔者来到中国画专业研究机构——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采访了该院院长、著名国画家刘勃舒先生,倾听他对中国画前途的思索。刘勃舒先生说,作为综合反映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画,具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首先,以绘画材料来看,它由毛笔、宣纸、水墨(颜料)、印章组成完整的体系,这与西洋的水粉画有很大区别。因绘画材料上的差异导致了绘西表现手段、表现效果的不同。西洋画、日本画等等虽然与中国画一样都是在表现作者对社会的感悟,但其深度、广度是有很大差距的。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表现方  相似文献   

18.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绍森 《科技资讯》2010,(35):222-222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职学生要有一年顶岗实习"的思想指导,我校着重对外出实习工作做了科学、客观的论证,实施了《实习指导师制度》,这也是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工程,以"创建全国一流的品牌学校"为核心,实现"三满意"成功办学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实际经验对强化在外实习生的管理工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人五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对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天人合一"的独特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人重整体思维的基本特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合"文化在中国外交中表现为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倡导与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