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外一般规定仲裁协议效力由仲裁庭来决定,集中体现为仲裁庭自裁管辖权原则,此原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而目前我国将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主体赋予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且法院有优先管辖权,这不符合国际商事仲裁的惯例,阻碍了仲裁事业的发展。运用比较分析法去论证我国立法规定的利弊,明确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确立的必要性,有利于完善这一立法。  相似文献   

2.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础,没有仲裁协议就没有仲裁,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涉及到仲裁协议的有效和无效问题,直接影响到仲裁程序能否进行下去,基于此,有必要对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外国相关仲裁立法,完善我国的仲裁立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原因和特定的社会背景,我国没有对临时仲裁的效力予以规定,只有仲裁地不在我国境内或适用外国法审查协议效力的临时仲裁可能被法院认可。从避免我国当事人遭遇不公、排斥理由已不复存在及经济效率性角度来说,立法应当尽快确认临时仲裁之效力。此外,完善立法并不只需删除仲裁机构之强制规定,更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全面整合及制定相应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与相关国家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和相关的国际公约,论述了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认定仲裁协议有效性标准,而由各国法院依据应当适用的法律作出认定。鉴于各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不同,我国法院应当适用管辖特定涉外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均适用我国法对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作出认定。法院在决定涉外仲裁协议准据法时,首先应当考虑适用当事人双方在仲裁协议中共同选择的法律,如无此项选择,则应当适用与该仲裁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来认定该协议的有效性。在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上,仲裁地点通常被认为与仲裁协议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双方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寻求仲裁机构解决纠纷,根据或裁或审原则,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这是各国通行的司法准则。针对仲裁协议产生的消极效力——妨诉抗辨,从其法理基础、具体学说、具体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商事仲裁开始变得全球化。和国际仲裁相比,我国仲裁业因仲裁立法的禁锢而缺乏仲裁第三人方面的立法,导致仲裁效率低下、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难以充分实现。本文围绕仲裁第三人制度改革的法律事实,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仲裁第三人基本概念的理解、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分析、针对我国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建议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仲裁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临时仲裁是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经济纠纷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时仲裁在世界范围内通行,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可,但我国目前还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本文在分析临时仲裁的优势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仲裁制度应与国际发展趋势相符合,建立临时仲裁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增强我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和法院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审查时,通常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其实,各国关于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立法意在划分本国法院和仲裁庭之间对特定争议的管辖权,立法规定不可仲裁的事项是各国立法为本国法院保留的一块自留地.只有当法院对争议的专属管辖权受到威胁时,才有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的必要.从支持仲裁的角度出发,仲裁庭和法院应适用使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仲裁解决消费争议具有快捷、高效、便利、权威的优势,我国一些省市的消费者协会和仲裁委员会也对消费争议仲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消费仲裁在我国也存在发展的障碍。要打通消费争议的仲裁途径,必须完善消费争议仲裁立法,扩充消费争议仲裁协议的达成方式,放宽对消费争议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认定标准,制定专门的消费争议仲裁程序规则,充分发挥仲裁解决消费争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正>消费争议仲裁是指消费者和经营者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消费纠纷提交消费争议仲裁机构仲裁的制度。消费争议仲裁具有自愿性、自主性、权威性、专业性等特点。我国消费者争议仲裁现状我国消费争议仲裁制度主要体现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我国仲裁法)。自1998年起,我国的一些省市,如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石家庄、浙江杭州和湖州等地,先后成立了消费争议仲裁机构,探索通过仲裁解决小额消费争议的工作。《浙江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  相似文献   

11.
临时仲裁作为仲裁的初始形态,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对于国内案件,我国司法现在并不承认临时仲裁制度。对于我国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现阶段存在着仲裁制度构建时间短、发展不完善;不存在临时仲裁产生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不存在西方临时仲裁制度所依赖的信用基础等诸多障碍。故在构建临时仲裁制度时应注意结合我国现状,避免制度超前于实际;与现行机构仲裁制度相对接;并为制度补充与发展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仲裁作为一种法律调解制度,从西方植入我国只有短暂的十年左右,但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却为仲裁在我国的推行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本文以民族心理学为基础,阐述了中国国情下民族文化与仲裁核心思想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商事争议的日益增多,各国对仲裁关注的力度也在增加,因此,重新审视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一步推进该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成为我国目前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回顾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中存在立法缺陷,笔者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高效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仲裁法》中树立了我国仲裁机构应当民间化的旗帜,但是现状却与之相反,仲裁机构逐渐行政化。然而,根据仲裁的私权属性。以及仲裁机构行政化所带来的弊端,我国仲裁机构应当重回民间化道路。也就是说,应当对行政化的仲裁机构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善,使其可以沿着民间化的方向走下去。  相似文献   

15.
1995仲裁法的颁布,对于规范和统一中国的仲裁制度,促进我国仲裁制度与国际上通行的仲裁制度的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中国的仲裁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但几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它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相互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历来是两岸四地研究区际法律冲突、区际司法协助的学者们关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为解决中国目前两岸四地的区际仲裁裁决司法协助,内地和港澳地区签订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两个"安排"之后,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差异更是引发学者们讨论的兴趣。安排中各地区对管辖法院、区际裁决的认定、公共秩序的适用等问题尚存差异,从两岸四地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实践看,其问题逐渐显露。这些问题在实现统一区际司法协助立法中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仲裁制度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大量的仲裁协议还不够规范,尤其是裁审并存的仲裁协议,争议极大,现有的规定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制约着仲裁制度的发展,应对相关之仲裁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端口SoC系统仲裁调度中性能与代价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提前仲裁机制和请求等待机制扩展到固定优先级仲裁算法之上的仲裁策略.提前仲裁机制利用数据传输时间段来裁决新的总线访问请求;请求等待机制对发出总线访问请求但未获访问允许的主设备端口设定请求等待时间,当等待时间到达时,端口将获得对总线的优先访问权.理论分析和实例测试表明,该策略可使总线利用率提高10%左右,它不仅能够兼顾各个主设备端口间的优先性和公平性,而且能够以较低的实现代价获取较高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枉法仲裁罪之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刑法修正案》(六)草案中有关于枉法仲裁罪的规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反对设立枉法仲裁罪的观点认为,仲裁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契约性,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事业单位法人,仲裁员的行为是私人裁判行为,所以仲裁员对其不当仲裁行为应只承担有限的民事责任,而不应该承担行政责任,不应用刑法规制仲裁。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六)》第20条确立了枉法仲裁罪,从该修正案的草案阶段开始至今,围绕该罪是否应该设立,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现在,枉法仲裁罪的确立虽已尘埃落定,但各种批评意见却愈发热烈,且直指该罪存废问题。纵观仲裁员刑事责任制度的价值诉求、理论基础、法律基础、现实条件及经济学依据五个方面,枉法仲裁行为刑事规制的正当性自然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