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学习阶段,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能否在这一时期全面地发展自我,顺利地完成学业,将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起点──大学一年级,又因其所具有的许多特殊问题,特别是从中学向大学过渡时期所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倍受教育者关注,在此,我们仅就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正确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健康的心理开始大学的生活,迎接人生的挑战。一、大学新生过渡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2001年5月的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呢?一般地讲,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容包括: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已跨越了学校教育范围(小学、中学、大学)而贯穿了人的一生,即终身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已从单纯的求知进而成为生活的方式;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机构以使“所有的求学者均有其理想之处”为己任。“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学教室,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的时候,仍有极少数在校大学生不珍惜学习时间,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其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四点:一、主观方面的原因1.自我感觉进了保险箱。少数学生自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起,就认为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捧上了“铁饭碗”,进了“保险箱”,不思进取。中学时的起早贪黑、勤奋好学的劲头没有了,感兴趣的是交朋结友,吃喝玩乐,下棋打牌,跳舞打球。而对学习感到枯燥厌烦。2.认为文凭万能。近几年社会上有一种只重文凭,不重能力的用人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只重文…  相似文献   

4.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历来探讨最多的是封建礼教及家长制与爱情自由之矛盾,有的兼论焦母变态之寡妇心理及刘兰芝无子嗣等问题。但这些论述都较空泛,“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与“爱情自由”等概念在论述中缺乏具体的时代内容。许多论者忽略了一个事实:《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发生在一个文化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这一时期便是从汉末开始的魏晋。诗中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乃这一多元化价值观念矛盾之产物,其人物也体现了文化转型时期的特点。从汉末至魏晋,是人生价值观念发生激剧变化的时代,个体生命从汉代…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的变革。社会转型给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心理冲击和挑战,出现了一些负面心态。这些负面心态的产生和形成,既有思想、观念、人格、心理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本文试图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常见的几种负面心态作初步探讨和剖析,以求教于同仁。一、“社会人”的实用心态在务实避虚的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在学习价值取向方面,不少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学与大学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衔接是培育“四有”新人、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本文从地位、理论和战略上的高度,揭示了中学与大学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衔接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引言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多次进行规划和部署,我校在本科高年级设置了专业英语课,以期巩固我院本科生的大学基础英语知识,是借助专业知识这个“桥梁”来学习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表述、概念的澄清、思考的交叉、观念的碰撞等方面的技巧或能力。是一种“再教育”。学生可以在这种“再教育”中激发起更大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达到“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一、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  相似文献   

8.
在入校新生中,外语教师经常可以看到两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其一是有些学生刚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只顾沾沾自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变得不求上进,可谓“不愿学”;其二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想学,但在中学惯用的英语学习方法适应不了大学英语学习的要求,可谓“不会学”.这两种现象的存在使笔者认识到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转变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择业“心病”的预防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择业中的“心病”,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某种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的折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病有以下四种;一、就业焦虑症(1)主要症状: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  相似文献   

10.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今课堂教学仍是我国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但是仅仅有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无学生的能动性、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津津有味”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分必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别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我授课的对象是选矿专业高年级学生。他们在这一阶段里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准备毕业、未来就业的动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将这种潜在…  相似文献   

11.
曹蓓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1):131-132
本从图书馆司空见惯的工作现象出发,发现图书馆工作对馆员来讲存在着一个难以逾越的“惯性周期”,具体分析了“惯性周期”各阶段馆员的心理特点,并根据馆员的心理需要和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对“惯性周期”现象在管理上提出了疏导和调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受阶级斗争历史的影响,当提及矛盾的解决方式问题时,人们往往注重的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双方所代替。经研究笔者发现。马克思还曾提到过这样一种矛盾解决方式,这就是要解决矛盾,我们必须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探讨这一问题,可以丰富我们对马克思矛盾解决方式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完成好反对霸权主义、堆护世界和平和实现祖国统一三大任务,最终实现中国和谐发展和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与社会互动的内涵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农业时代,大学只是游离于社会之外,工业时代大学只是社会的边缘,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才真正进入社会的中心。社会因大学的科学技术、人才而获得负熵流,提升自身的动力,大学因与社会的不同层面的融合而获得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学与社会只有互动中才有双赢,才有崭新的未来。一、高校与社会互动的基础 高校与社会(主要是政府、产业、校友)之间的互动是各方各自需要的必然结果,互动的双方有合作的坚实基础。 1.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面”上互动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其重要地位,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是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创造性水平的提高,使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正日益产生着一些观念性的变革。其中,建立发现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新体系亦正成为现代大学教学过程的首要革新目标。而在这样一种新的教学体系中,形成大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无疑是最重要的。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学习是由学习主体各种心理能在高水平上的综合而实现的。它凝聚着学习主体的独立思考和大胆探究,是一个充满主体精神且催人奋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使人的身心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并不断增进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活跃的过…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其中对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性大学的冲击尤为强烈,本阐述了高等教育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确立的“五种意识”,剖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性大学日益加剧的“五大矛盾”,提出了地方性大学主动迎接挑战的“五个对策”,以求与时俱进在“狭缝”中求生存与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法、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梦想、新的机遇与挑战,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都要经过一个过渡期。大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新的挑战,尽快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积极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帮助大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顺利渡过困惑期,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分析了大学生活中的几对关系,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帮助他们更快、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面临着从高中到大学的重大转折,能否很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是关系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本文剖析了大学生学习环境适应的丰富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从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和自我调适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统筹建设,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走向社会的前站。从中学升人大学,是一个质的飞跃,大学生活一般都经历过适应期、塑造期和职业生活准备期三个阶段。新形势下,适应期的大学新生呈现出多种心态,其中包括多种不良的心理,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不良心理和及时纠正,对于学校稳定,大学生成才,造就跨世纪的合格接班人有着深远意义。一、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1.自我满足的骄傲心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七月沙场的较量,在众多争渡者中,成为了同龄青年的位使者。在这些新生头脑中,今后自己会有一个好的职业,好的前程,不会为生活而奔波劳累。特别是农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高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信息的时代。作为主要培养未来中学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信息社会不仅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了新格局和新气象,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则是如何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以下简称“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我们可以从师范生的实际出发,将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道德三个层面。在信息意识方面,高师生必须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知道自己何时需要何种信息;必须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的信息观,主动地学习各种现代信息工具并熟练地运用于学习工作中;必须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力及分析判断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合并后形成的多校区校园文化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指出成功的校园文化融合与建设是大学的发展凝聚力、竞争力、辐射力。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构和深化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多校区大学“大”与“小”、“多”与“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