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的储层结构模拟方法 ,并开发了相应的建模程序MOD-OBJ。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先验的地质信息 ,将确定性和随机性模拟相结合 ,可用于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的砂体分布建模。基于目标的模拟比基于象元的模拟更能逼真地反映储层的结构特征 ,如相带、河道、砂体分布等。文中还给出了利用MOD-OBJ程序建模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华池油田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方法预测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储层的分布。方法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SIS)对华池油田长3层段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岩相及砂体展布进行随机模拟。结果砂岩岩相模拟的三维实现表明,长31、长32、长33小层中以长33小层砂岩最为发育;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长33小层砂体厚度最大,主砂体主要为东北—西南向展布的条带,主砂体向前伸展并演化为三条次级砂带。砂岩岩相与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结论在主砂体上砂岩厚度大、物性好,常常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相控储层建模技术是当前提高地质建模精度、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其关键是准确地建立储层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的数字模型,进而模拟储层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预测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应用多参数协同、分层次约束的方法,从沉积(微)相形成与演化的成因角度建立沉积相带的地质模型,以沉积相带的时空间展布特征对安塞油田长2河流相储层建模过程进行了约束.结果通过相控技术得到的储层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和砂体的连通性,并能较准确地模拟地下含油气储层的属性分布规律,同时为油藏模拟、剩余油预测及挖潜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六区辫状河三角洲为例,探讨了薄互层型储集砂体构型的建模方法。采用基于半幅点小层划分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克服了传统的基于自然伽马相对极大值和(或)自然电位正异常来确定小层界线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储层、隔层厚度与深度的缺陷。分析了研究区夹层类型与分布,认为研究区以泥岩夹层为主,夹层的分布以局部为主,在此基础上,用低渗层厚度和渗透率回返程度两个参数来识别夹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建模精度。依据辫状河三角洲受河流、湖浪双重水动力控制,地层具低倾角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提出了"硬"数据控制、分层建模、储层与夹层钳套的薄互层型沉积体构型建模研究思路,建立了昆北地区切六区辫状河三角洲构型模型。通过对构型模型进行构型单元间关系的研究认为,目的层存在侧向拼接、侧向分隔、进积型、加积型4种构型模式,但以各种砂体的横向拼接与纵向加积模式最为发育。与传统建模方法比较,在薄互层沉积的情况下,新建模方法更具优势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储层隔夹层精确表征能为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开发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从隔夹层表征方法的差异性角度出发,对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隔夹层进行重新分类,并依据层次建模思想对隔夹层进行逐层定量表征。研究认为,PL油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隔夹层可划分为层间隔层、砂间夹层、砂内夹层和物性夹层4种类型,分别对应储层构型研究的6级至3级构型界面。应用3种建模方法分别对4种隔夹层进行逐层定量表征,即应用基于井孔资料的确定性三维砂描技术表征层间隔层和砂间隔层,应用基于自适应河道方法在单砂体的控制下对砂内夹层进行表征,应用等效表征的方法对物性夹层进行表征。分级定量隔夹层表征方法很好地再现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结构和隔夹层分布特征,且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储层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方解石、绿泥石、浊沸石、伊利石、石英、长石和少量伊一蒙混层.储层面孔率一般5%~8%,主要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浊沸石溶孔和少量裂缝孔隙.部分微裂缝在地下处于开启状态.在成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6油层成岩演化序列.油砂体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分布和聚油面积受三角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性质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对陆相非均质储层压裂缝扩展规律及储层改造程度认识不足,首先通过测井曲线对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区块目标层段进行单砂体细分,采用常规测井、特殊测井与沉积微相特征结合开展油藏三维物性与岩石力学场建模,其次进行随井间储层和应力场变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最后通过裂缝的展布情况与油田动态数据结合,对非均质储层动用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多期河道侧向叠置砂体储层单砂体在垂向差异大,侧向变化快,因此须突破传统的压裂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实际三维模型的单砂体全缝长压裂模拟更为合适。所提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实施后增产效果明显,实施井次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平均日增油2 t以上,说明该方法可应用于低渗非均质储层开发中后期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8.
为表征M区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指导新井部署,确保天然气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平台,采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地震解释和地层划分与对比相融合,"岩相模型相控、流体模型相制"的方法,研究M区砂体展布、流体分布及接触关系。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指导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在储量核算时能够充分匹配实际生产动态,便于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有效指导天然气高效开发,提高砂体控制程度。这种方法对于砂岩气藏储层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对双河油田 1 - 3层系储层河控扇三角洲沉积微相进行了细分研究。研究区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扇三角洲泥共五种沉积微相 ,不同的微相见于不同钻井中的不同流动单元中。研究区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远砂坝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由于其形成环境不同 ,其物性和分布有较大差异。沉积微相明显地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平面展布。从整个层系看前缘席状砂微相始终控制着剩余油储量 ,应作为挖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探讨适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地质特征的相控建模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14加密实验区为解剖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基础之上,用反演波阻抗数据协同模拟泥质含量模型,进而利用泥质含量识别储层的下限标准建立岩相模型;再利用岩相模型对砂体规模和展布进行分析,并获得基于目标建模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用基于目标体结果的方法(示性点过程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开展不同"相控"条件下的属性模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中,心滩内部储层物性条件最好,其次是点坝,再次是河道微相;而以岩相控制的属性模型无法反映不同沉积微相内部储层物性参数的数学期望值与方差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利用该方法所建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可精细反映各微相的平面、剖面形态以及各微相的接触关系,其约束下的属性模型分相带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三维服装CAD中人体建模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研究当前三维人体数据获取方法和各种三维人体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三维服装CAD系统中人体模型的建模方法。对多面体建模、基于特征的服装人体曲面建模、参数化的曲面建模、以网格边界线连续为条件的三维人体建模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储层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目前储层建模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方向 ,是根据地质适用性的不同而建立的不同模型。针对我国储层的特点 ,文中提出了建模原则和建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储层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目前储层建模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寞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方向,是根据地质适用性的不同而建立的不同模型。针对我国储层的特点,文中提出了建模原则和建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几种建模方法,阐述了将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小波分析与传统建模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的智能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UML的信息融合系统自适应敏捷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建模是面向实践的建模过程。研究了基于UML的自适应敏捷建模方法。结合信息融合系统分析,敏捷建模使用UML的一个子集,从域模型出发,进行健壮性和自适应分析,将系统动态建模和静态建模结合起来,快速、有效地构建系统模型。通过关联算法模块的建模证明:该方法可以大大方便设计人员和使用人员的沟通,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对信息融合系统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建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界已出现了许多建模方法,但是随着业务流程再造的提出,企业管理的模式从基于功能越来越转向基于流程。所以对企业进行基于流程的建模是当前企业建模的一个研究内容。由于基于流程的建模框架研究还不多,因此在对目前建模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将给出一个基于流程的建模框架。  相似文献   

17.
 平衡剖面技术是通过几何学原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将变形构造全部复原成合理的未变形状态的一种模拟技术。它可以对地层构造演化进行定量、半定量的分析解释,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勘探、盆地模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原理及模拟过程的限制条件;论述了平衡剖面校正的方法;着重阐述了平衡剖面正演和反演制作方法。提出了平衡剖面技术的不足:平衡剖面技术测出的缩短量和缩短率精度有待提高;三维模拟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应将地层岩性展布考虑进去,并纳入沉积相;地层厚度的精准度对平衡剖面技术的准确性影响很大。随着对平衡剖面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平衡剖面技术在构造变形剧烈,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多领域机电系统的键合图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20-sim软件包对直流电机伺服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设计了LQG控制器。建模和仿真过程表明,键合图法建模简练、实用,是一种理想的多领域机电系统图形建模方法,其参数与物理组件直接相关,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机电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介绍了Matlab软件及其相关技术,接着以一个实例重点介绍了开发基于Matlab的数学建模详细步骤,阐明了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将Matlab用于数学建模可以提高数学建模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的建模机制,通过对综合性旅游信息系统组成及开发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UML综合性旅游信息系统的建模方法,并采用Rose工具对其进行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建模,给出了详细的建模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支持系统需求分析,快速捕获系统的设计缺陷,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