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作物性状间的相关性是作物育种后代选择的重要根据。小麦品质性状测定困难,掌握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有助于利用农艺性状对品质性状进行间接选择,节省人、财、物,提高育种效率。为此,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小麦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荣田教授     
李荣田教授,1963年生,198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199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些年对其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从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和性状改良6个方面进行.现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中华鳖育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华鳖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性状遗传力估测”的研究,是对小麦24个杂交组合的七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力作的估测,数据材料比较丰富,测算的性状比较可靠。虽然国内外曾有过研究与应用,但对如此之多数量杂交组合的主要性状遗传力作出较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是空前的。遗传力估测虽是数量性状遗传的理论值,但它是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指示数量性状遗传的内在规律性的。同时,也反映了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双亲性状在传递给杂种后代的过程中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为小麦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育种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验证了遗传与育种学理论,更丰富了遗传与育种学内容,也为今后农业院校遗传与育种学教学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三个冬小麦单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遗传力,遗传进度和杂种后代品质性状表现在年份间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小麦几种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早代选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值容重的遗传力较高,蛋白质含量和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力较低。沉淀值、蛋白质产量在各杂种早代的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均很高,在20%以上。不同品质性状对环境影响所表现出的稳定性不同,但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蛋白质产量,沉淀值在年份间的稳定性相对较高,蛋白质含量,容重的稳定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述了达尔进化论与作物遗传育种的关系。指出:1达尔的进化论仍是现代育种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理;2,应引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宽可遗传变异的范围,为育种提供新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7.
张新友男1963年8月生,1989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花生学组副组长。长期以来,病虫害一直严重影响着我国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其中锈病、叶斑病和青枯病危...  相似文献   

8.
应用花药培养的技术,进行单培体育种,是育种方法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它能够使隐性基因迅速表现出来,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速度,因而国内外对这项技术都非常重视。我国在花药培养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烟草和水稻等作物上已经育成了新品种。然而,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冬小麦,由于花粉植株诱导频率低,难度大,至今还很少有育成花培冬小麦新品种的报导。省农科院生理室和小麦所从1976年开始用花药培养新技术应用于冬小麦育种研究,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一个综合性状优良、耐旱、耐寒、早熟、适合中上等肥力水平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花培2321。现将其研究方法、培育过程和产量表现等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九五”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型育种和抗逆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如在小麦品种方面,先后育成了综合性状优异的高产品种豫麦34、豫麦47等适合加工饼干、蛋糕、面包、面条的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我省广泛开展生理生化、遗传规律和种质资源创新等农作物育种基础性研究工作,先后采用了诱变育种、太空育种、花药培养、离子束及同位素辐射、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的育种手段,促进了育种水平的提高,缩短了品种选育周期,加快了品种选育步伐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就龙胆染色体做了一定工作,以便为东北龙胆开展多倍体育种打下基础,为遗传及染色体分类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查清了东北龙胆的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外部形态,变动规律,变动比例。这些方面尚无报导。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棉花育种工作落后于稻麦等其它作物,其原因之一是种质资源贫乏。通过远缘杂交,是获得新的种质、提高棉花丰产性能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棉花远缘杂交的孕性不好和后代不易稳定等问题,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故往往收效甚微。目前,正研究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以提高育种效果。据国内外报导,利用单倍体人工创造新品系的方法,大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以诱导单倍体植株;另一途径是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单倍体。由于棉花花药培养难度大,因此,截止目前,国内外均未诱导出独立植株,而应用无融合生殖,即半配合的方式产生单倍体,在国外已见成效。本文《棉花单倍体的半配合产生》材料,系根据单倍体的遗传是与嵌合体的遗传,即是一种半配合的特殊受精现象产生的。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半配合的产生、转移、遗传及利用半配合产生单倍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各种基因重组的、遗传性稳定的纯合新品系。利用这种方法,如抓紧时间进行温室加代,可望一、二年内见成效。这就为现代的棉花育种和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水稻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穗部枝梗教影响稻谷产量.就穗部一、二次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枝梗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具高的遗传力和变异度,其基因的表达受水分胁迫、不同年份的影响,并存在基因间上位性以及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枝梗数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在早期世代和高代分别对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进行选择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韩灿功 《河南科技》1989,(11):24-26
<正> 为进一步探讨大豆覆盖作物秸杆的增产效果,我们于1987~1988年在董店乡五里庙等试验点,组织安排了(1)麦秸覆盖后对大豆主要生育阶段的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麦秸覆盖后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由于人均土地的减少,粮棉争地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变一年一熟制的春播棉花为一年粮棉两熟制,势在必行,因而夏棉发展很快,1991年新乡市区夏棉播种面积90.8万亩,占棉田面积的69.8%。所以掌握夏棉的生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对提高棉花产量、纤维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一、夏棉的生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夏棉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晚、短、快。即播种晚,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新乡市农科所1989-1990年对予棉五号的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棉株发育规律——播种后5天出  相似文献   

15.
植物基因组减数分裂重组热点作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并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这是形成遗传多样性的来源和进化的原动力,也是育种的遗传基础。重组起始于程序性DNA双链断裂(DSB),其修复过程可导致染色体交换(CO)。DSB和CO在基因组中并非随机分布,存在重组的热点。植物重组热点分布及其产生机制研究较少,但对育种有很大价值。在植物减数分裂重组途径的不同阶段可对重组热点进行作图,一类方法是通过重组后代分析CO位置,另一类方法是对重组发生时的DNA断点序列进行直接检测。本文结合酵母与动物中的工作对这些技术方法的原理、其对植物重组热点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新的技术路线可提高重组热点的作图效率,对认识和利用植物重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花粉管通道法自建立以来,在谷类分子育种中已有广泛应用.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良好青储饲料,玉米是谷物中最佳研究和最易操作的遗传系统,使其成为首要模式系统.阐述了中国科学家最早提出的花粉管通道技术以及在玉米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地综述了花粉管通道技术的操作、遗传转化机制和导入后代的分子验证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绪言用不同方法能够实现对作物产量的估算,这些方法取决于作物生长情况和计算条件。确定平均产量的一种比较常用方法是测定指定作物总产量,和除以该作物总面积。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测定与引起灾害可变因素有关的变化产量,换言之,问题不是用实际产量减去正常产量的方法来评价作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小麦所常规室小麦产量试验7年的数据,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性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温、降水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比较突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产量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差异较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试验品种的特征特性探讨克字号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即西部应在保持新克旱九号小麦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株粒数;东部则应在保持克丰三号小麦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育种是推进小麦产业发展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小麦生产重要基地,要加大对小麦育种方向的探讨和分析,增加小麦品种的产量,改良农艺性状,不断增强其抗逆性和抗病性。为此,本文将结合河南省小麦育种实际,在育种目标、育种方向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微肥对向日葵的作用,以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硼、钼、锌肥施用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食用向日葵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当增施硼、钼、锌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盘直径等农艺性状;适当增施硼、钼、锌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的单株粒重、百粒重、结实率和产量等经济性状;适当增施硼、钼、锌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粗脂肪和粗蛋白等品质性状.随着硼、钼、锌肥施用量的增加,部分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