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通过自建的可视化气体水合物反应实验台,对质量分数为0.2%的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式为C12H25SO3Na)水溶液和HCFC141b在单根水平换热管外生成气体水合物的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通过照片和采集的温度值对水合反应的过程特性进行了描述,发现气体水合物和冰的生长形态完全不同,它不是围绕着换热管生长,而是沿着固体表面(换热管表面)渗透到制冷剂相中生长.采用表面自由能理论进行机理分析表明,其原因在于水溶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着换热管表面自发渗透到制冷剂相中.据此可以认为,在间接接触换热式气体水合物蓄冷系统中,如果在换热器外增加垂直金属翅片,将有利于改进气体水合物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蓄冷空调实验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设计建立了一台多功能蓄冷空调实验装置,它可以模拟制冷剂直接蒸发式冷蓄冰罐的运行过程,循环水直接接触融冰供冷循环过程和对房间实行低温送风过程,运用冷媒,可以进行间接冷媒冷却下有限空间内管束外冰-水固液相变过程的研究。应用该实验台,进行了有限空间内管束外冰-水固液相变过程的研究,和制冷剂直接蒸发式冰蓄冷过程动态特性的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冰蓄冷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添加剂对气体水合物蓄冷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R141b水合物在添加不同比例的次氯酸钙或苯磺酸钠的结晶生成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适当比例的添加剂使水合物生成过冷度明显减小,3/10000的苯磺酸钠可以使过冷度减小0.78℃;水合物生成速度显著提高,8/10000的次氯酸钙可以使水合物平均生成速度增加0.2g/s.蓄冷装置实现了稳定高效的蓄冷密度和蓄冷效率,加入3/10000的苯磺酸钠时,蓄冷量为4.74MJ,蓄冷密度为206.07MJ/m^3,满足了实际蓄冷空调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内置换热、外置促晶式小型气体水合物蓄冷装置,以HCFC-141b气体水合物为蓄冷工质,测试和计算了气体水合物蓄冷过程中蓄冷量、生长速率、水合率以及总体换热系数等特性参数值,详细考察了换热器种类、十二水合硫酸钠(SDS)的含量、各种促晶方式(连续促晶、促晶5min以及融冰快速成核)等因素对以上特性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带垂直金属翅片的换热器相对于采用光管换热器,可以大大提升蓄冷性能,而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0.04%的SDS,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对于3种促晶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促晶具有最好的蓄冷效果,但会额外增加能耗并诱发装置故障;融冰快速成核的蓄冷效果最差,但不需要促晶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促晶5 min的蓄冷效果处于中间状态,是目前最具有应用价值的一种促晶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引射方式下气体水合物的形成与蓄冷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介绍了用水作为动力引射R12液体,在混合室中由于降压R12汽化并与水充分混合而形成絮状的R12水合物晶体的过程。由于气体水合物的蓄冷密度与冰相当,蓄冷温度在8~12℃的范围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水冷机组相匹配,所以是一种极有前任的蓄冷介质,还给出了引射式R12气体水合物的蓄冷物 曲线并得了佳引射比为0.43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间接接触蓄,放冷模式下,蓄冷罐内状态点在相图上的变化情况,得出了蓄,放冷过程中蓄冷罐内各层之间的传热特性数据,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蓄,放冷过程中的过冷度,气体水合物疏松度的影响,模拟了实用气体水合物蓄冷系统的蓄,放冷过程。  相似文献   

7.
内融冰式冰盘管蓄冷槽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空调蓄冷装置,对这种蓄冷槽传热性能的掌握对于工程应用非常重要.现有的这种蓄冰槽模型均为同心圆柱模型,不能反映冰水密度差对这种蓄冰槽传热性能的显著影响.本文对内融冰式冰盘管蓄冷槽的蓄冷(结冰)和取冷(融冰)实验结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建立了传热性能动态模型.采用同心圆柱模型描述蓄冷过程,而对取冷过程采用了准同心圆阶段、偏心阶段和碎冰阶段的三段动态模型.合理地反映了融冰过程不同阶段由于冰水密度差造成的换热速率变化的机理,因此模型的适应性强,预测性好.实验对比的结果也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入口流量、入口温度蓄/取冷过程的蓄/取冷速率、出口温度的变化,因此可直接为工程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通过物质在不同相态之间的亮度差别来识别物质相态的变化,冰、水和水合物之间较大的亮度对比使MRI成为监测水合物生成分解动态过程的有效工具.采用MRI原位监测了冰融化和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分解的微观过程,从微观角度对比研究了THF水合物分解与冰融化过程的异同.冰融化和THF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受传热程控,冰的融化和水合物的分解总是沿着固-液界面从外向内推进,消解速度持续加快.固相表面的"结构化水层"是冰和水合物立体结构瓦解的主要原因.THF水合物的分解过程与气体水合物不同,没有明显的"自保护效应".由于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异,液相产生自然对流,造成了水合物的分解及冰的融化过程中固-液界面运动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气体水合物及其蓄冷应用研究现状 ,实验研究了过冷度、搅动、表面添加剂和反应物历史对R14 1b和R14 2b水合结晶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水合结晶过程温度 时间曲线的测量 ,发现了这些结晶动力学因素对水合结晶过程的不同影响特性 .较大的过冷度、合适的表面添加剂和搅动使水合结晶速度增大 ,反应物历史对水合结晶过程具有较复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间接式冰浆制取过程中冰层生长的动力学特性,建立冰层生长控制模型,对间接式冰浆制取过程中冰层生长速率与冰层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乙二醇溶液冰浆生成实验与模拟结果的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运用该模型分析添加剂种类、添加剂质量分数和流速等因素对冰层厚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乙二醇溶液相比,相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具有更强的抑制冰层生长的作用;添加同一种添加剂时,添加剂质量分数越大,抑制冰层生长能力越强;溶液流速越大,越有利于抑制壁面冰层过快增长。通过冰层生长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可为间接式冰浆制取冰层厚度控制与预防冰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给出整数幂的和的另一种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 ,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 ,通过实践证明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总体消费的基础水平,而且影响到各阶层消费水平及消费方式.虽然一个国家的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不等性的大小往往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来描述宏观收入的不等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宏观收入的不等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