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生嫉妒观     
本文摭拾70余条古今中外有关嫉妒的民谚,分作七类,以概括世俗社会的嫉妒观。文章还概述印度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教观、教义以及传说中有关嫉妒的部份内容,以概括宗教社会的嫉妒观。文章认为,二者虽各自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他们的嫉妒观却十分相同或相近,妒源都来自同一现实世界。二者对嫉妒虽持批判的态度,但也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宽容。宗教抑制嫉妒是出于自身的需要,但同时也起到为统治者所欣赏的稳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时行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他坚持抗金,反对投降,却不为朝廷重用,居家十七年。其时,佛教与道教盛行,冯时行也受其影响,因此,其诗中表现出儒、释、道三种思想的融合。本着重论述他的佛道思想。  相似文献   

3.
浙江在南宋之前的道教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领袖和思想家,一大批籍贯不是浙江的道教学者、思想家也往往长期在浙江传道、讲学,他们及其思想构成了浙东学派诞生的部分前奏和思想背景。在南宋之后,又出现了众多宗师、学者,他们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思想构成了浙东学派发展的思想背景。受其影响,浙东学派的诸多大家的思想中杂有道家、道教的成分或有鲜明的受道家、道教影响的痕迹。同时,道家、道教的影响使得浙东学派形成了一些独到的特点和富于特色的面貌。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认为,浙东学派思想博杂,其所重之史学与儒学有一定的距离,浙东学派这一概念的地域性与学术思想性要实现统一有一定的困难,而浙西的思想史也需要研究,故建议把浙东学派扩展成为“浙学”。  相似文献   

4.
嫉妒是人类相当普遍的负面情绪,但是研究它的人却相当少,其成果则更少。造成这种不正常状况的因素主要是:目前尚没有较科学的方法展开准确的研究;很少有嫉妒者愿意向研究人员真正敞开心扉;研究者害怕引起某种“后果”,知难而退。虽然如此,但国外学者的嫉妒之研究在对象、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均有所进展.对嫉妒与平等、嫉妒与社会政策等敏感话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谢安是东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在联合士族抵制桓温篡代和淝水之战中都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对东晋社会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瞿佑《剪灯新话》集中而细致地表现了士人阶层在元末明初战乱期间的经历遭遇、价值取向、心态情绪及感情生活,在明初产生了重要影响。小说无论从取材还是思想方面都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这与明初道教社会影响力及瞿佑的生活经历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湛方生是东晋文坛比较优秀的作家。虽留存的作品不多 ,却为东晋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山水诗以阔大壮美之景物表现了诗人同化于自然 ,拥抱自然的纯净、宁定 ,淡化了玄言的成分 ,走出了玄理表达的狭隘世界。其田园诗开魏晋南北朝田园诗风之先 ,以质朴通俗的语言 ,恬淡、宁静之景物描写 ,奠定了后世田园诗作之风格。他的咏怀诗比之同时期的同类作品 ,成就虽不高 ,但在表达人生的感悟 ,归思之情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道教是从大陆流传过去的,其发展与移民为始终。流传在台湾的道教是大陆道教的正一道。正一道在海峡两岸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其发展走向表现有三:1、以西中、西南部为传播重点的布道走势与大陆相异;2、与佛教杂糅的形式衍变与大陆相通;3、融道教为民俗,兴民俗以倡道教的发展趋向与大陆相彰。  相似文献   

9.
对道教典籍中内蕴的物理学思想进行了钩沉,并就其特征做了分析。认为道教物理学思想是道门中人在探索自然万物之理的活动中形成,其内容广泛,涉及古代物理学的宇宙论、力、光、电、热学等领域,具有零星的科学思想火花和专门化的科学思想论述并存的形式特点。道教物理学思想十分零散和质朴,散见在道教典籍和其他一些古籍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佛法东流后,地域性的佛教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佛教在中土的整体弘展进程。山东佛教形成规模源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僧朗及其僧团的建制与发展,而其所在地泰山亦成为山东佛教的影响中心。泰山佛教的起源与发展除了僧朗的贡献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潮,泰山本土信仰,道教思想,以及羊氏家族的尊崇都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佛教在泰山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之能够埋根于此并且延绵至后世而能兴盛。  相似文献   

11.
东晋画家顾恺之绘制《洛神赋图》的原因跟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主要原因有“玄学”思想的盛行;士族中普遍形成了绘画鉴赏、收藏,品评的风气;画家与画工的区别等。并对顾恺之的画学理论在他的作品《洛神赋图》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张姓人士在道教发展中表现突出,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的后人继承发展了五斗米道,使之不断壮大,成为中国道教之源。唐代的张果和元明时代的张三丰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道长,进一步推动了道教的发展,扩大了影响,最终使道教成为我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13.
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始,随着蒙古铁骑的南征北伐,各种外来宗教开始随着外来居民的涌入而传至国内,并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萨满教和儒学思想相互糅合,不断地发展。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皆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利用其来加强自己的统治。随着多元教派在蒙古社会的逐渐渗透和广泛传播,蒙古社会发生了巨变,蒙古族丧葬习俗的变化尤为明显,如火葬、天葬等新的丧葬方式开始在蒙古族实施,并表现出时代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它一直都对《三国演义》的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而深受道教影响的《三国演义》,全书也都弥漫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些影响既广泛表现在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描写上,又涵括了文学创作与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东方思想史上,朱亮以其对儒学的贡献而开辟了一个用学中兴的时代,他在承续道统方面的成就不仅在于变"学在官府"而为"用在官府",使儒学以其更加完备的形态而成为国家政治之指导思想;也不仅在于他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对心、性、气、理、宇宙等都作了精细探讨;更重要的是经他补充、完善的进植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凝结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对中国乃至于对进个东方都发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朱森这德价值观的内涵朱叠的道德价值观以伦理关系为依托,突出伦理本位,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完善,并…  相似文献   

16.
高平郗氏一族与东晋政局之发展密切相关。而高平郗氏的崛起始于郗鉴,他不仅本人位至三公,而且使其家族由一般士族晋升为一流士族。郗鉴在东晋的崛起,除自身军事实力和政治手段之外,他自身的品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郗鉴的个人品性突出体现在:效忠朝廷,鞠躬尽瘁;儒者仁心,抚困济贫;多谋善断,谋略超群;临危不惧,英勇顽强;书文并茂,儒雅洒脱等五个方面。郗鉴对于东晋政局除"制衡"之功外,更有"驱动"之力。即他首创的京口集团,制衡了江左朝局中的诸多矛盾,改善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并推动了江左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晋一朝,玄言诗一直占据着诗坛的主导地位。晋末宋初,"元嘉三雄"之一的颜延之为革除玄言、开拓元嘉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诗歌雍容平实,"情喻渊深","极貌以写物",表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特征与风格,为刘宋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8.
忽思慧作为元代重要的少数民族医学家,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所著《饮膳正要》一书,既是膳食营养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又蕴含深刻的道教养生思想。但关于其人其书及其族属问题近年来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值得进行深入地研讨。忽思慧是一位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医学家,其对《饮膳正要》享有无可争议的著作权,说他是回回人虽然不无问题,但他显然是不信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亦可归类于色目人之属。他对道教养生文化具有极深的素养,但要说他是一位虔诚的道教徒,尚没有十分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东晋后期至南北朝,随着道教的发展进入高潮,道教志怪小说创作亦发展到新的阶段.继葛洪《神仙传》之后,众多真人传记风行一时;受其影响,一批有成就的道教志怪小说如《汉武帝内传》、《十洲记》、《周子良冥通记》等纷纷问世,由此带来了此时期道教志怪小说创作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思想家,其科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作用。他的科学思想的形成基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也与他早期的求学活动、上书科学救国之策,西方国家的科学考察和实业救国运动等实践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构成了孙中山科学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