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今世界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者历来主张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和平竞争,由各国人民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的愿望作出自由选择。但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从来不抱善心,他们在不放弃武力颠覆的前提下,总是利用一切可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企图不战而胜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努力促进世界和平目前,我国人民都在以乘风破浪的气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兼程迈进。在全国各个生产战线上都在大跃进,每一个人都在鼓起革命干劲,力争上游,要做一个“促进派”。在国际关系上,中国人民也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要做一个“促进派”,努力促进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促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坚决反对威胁和破坏国际和平、制造紧张局势的战争势力。 2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全第五次会议上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讲话中,再一次重申我国坚定不移的和平政策。周  相似文献   

3.
在上一讲中我们已经指出,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的特点。这个阵营坚决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反对把人类投入一次新战争的任何企图。由于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开辟了通过真诚协商来解决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的道路,井团结了最大多数热爱和平的人民,使得战争势力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起了决定性的变化:和平力量的日益壮大肯定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但是帝国主义好战势力是不甘心失败的,和平力量的任何进展都是经过尖锐的斗争取得的。而且,随着和平力量的继续发展,战争势力一定会更加疯狂地进行反扑,斗争就会更加剧烈,并呈现出反复的形式。从1950年起,战后国际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一方面,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进一步巩固,它的影响和威望愈来愈扩大和增长;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好战势力从准备战争转入了发动侵略战争,也就是从“冷战”变为“热战”,使国际局势大大紧张,但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现在,除了一小撮害怕和平和仇视和平的好战分子以外,谁也不能抹煞或低估各国政治家和人民团体的互相访问和接触对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了。从亚非会议闭幕以来的一个半月中,亚非国家政治领袖和人民罢休及著名人士互相访问的日益频繁,证明了这一地区的广大人民要求促进彼此友好实现和平共处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关于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关于两派中谁得势或谁失势的议论增多了。究竟什么是“保守派”,什么是“自由派”呢? 目标一致,手段有别在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这两个名称被用来区分有不同政见的政界人士,以及持不同主张的经济界、学术界人士等。这两个术语并没有公认的严格的科学的定义,在如何划分两派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不少争议。一般地说,主张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现状实行某种资产阶级改良措施的,叫自由派,主张维持现状、反对”大规模”改良的,叫保守派。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曾提出一套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自由主义主张,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古典自由主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个时期以来,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贬低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制度.胡说什么“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两大遗产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超越了历史”,是“主观幻想”.因而,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化”等等.虽然,他们反对社会主义,鼓吹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早已昭然若揭,但是,这股思潮却严重地侵害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肌体,搅乱了人们的思想,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而,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界早已形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共识”——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特有的东西,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并且只能为资本主义服务。搞“三权分立”就是摘资本主义,就是复辟资本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甚至就是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本文反驳了这个“共识”,认为三权分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是政治运行的规律、原则,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将其运用于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同时,向全党提出了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影响的历史任务。他改革了干部人事制度,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他反对"个人迷信",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反对官僚主义,推进了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进程;他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铲除了封建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他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时间,经过全党的努力,政治思想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情况已经扭转。但是,这场斗争远没有结束。邓小平同志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存在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还要进行几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出现,不是偶然事件,它有其深刻的政治、历史、经济及思想根源。本文试从自由化思潮产生的哲学渊源上进行某些探索,以期达到增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思潮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是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发展的时期,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如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等掀起一股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恶浪,拼命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相互关系的科学论断,否认历史有规律性,否认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会的教育职能,即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成为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的职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会要在职工中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要突出抓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自从美国的杜勒斯提出:“……放弃使用武力,并不意味着维持现状,而是意味着和平的转变。"这一思想后,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推行着和平演变的战略,他们妄图在地球上消灭共产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80年代末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被演变后,我国就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攻击的主要目标和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高等院校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重点场所,是无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接班人的主战场,是反和平演变”的前沿阵地。我们要把高校办成无产阶级的坚固堡垒,就必须在各方面加强对西方腐朽思想的抵制和批判,肃清和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对反“和平演变”的认识,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但具有鲜明的实事求是精神,而且显示了高起的逻辑思维艺术。关于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c一意搞建设和“一国两制”等问题的论述,无不显示出这个理论本身严格遵循逻辑规律和规则,而且具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列宁是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他晚年“特别关心”政治体制改革,把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作为“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今天,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之间,面临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学习、研究、贯彻列宁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 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但是,“我们接收了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①我们的机关“不过稍微涂了一点苏维埃色彩罢了”。②均匀产阶级国家政治体制在旧社会的基地上的建立,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社会的痕迹。这样,“我们称为自己机关的那个机关,实际上是和我们完全格格不入的,它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③使“浸透了资产阶级观点的分子”④把他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带到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中来。同时,  相似文献   

15.
前些年,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民主问题上大做文章,抽象地谈论民主,攻击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鼓吹西方的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反对共产党的领导,鼓动青年学生“争民主”、“要自由”,以极端的方式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这种思潮影响下,  相似文献   

16.
在1960年,我国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贯彻执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侵略、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争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继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国在执行和平共处的政策方面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就。我国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有了重大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声望越来越高,朋友越来越多,而刻国孤一赵我国的美国帝国主琴及其追随者却自·陷于更大的孤立和.遭到挫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坚定不移地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最为旗帜鲜明,从来没有说过不要问姓“社”姓“资”的话,他十分重视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强调要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邓小平在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时候,前面都有“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限定词,显然在他的思想里,社会主义是既定的前提,而“三个有利于”指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而不是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是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初期曾有革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根据俄国实际提出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方针,布尔什维克党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武装夺取政权,“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俄国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俄国也经历了由革命和平发展向武装起义转变的政治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列宁最先提出国与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重要思想。和平共处重要思想倡导所有国家间平等相处、共同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创设良好国际环境。列宁和平共处重要思想成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我们再研读当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审定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深感这一协议对于西藏的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七条协议”中闪烁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展现了毛泽东对新中国建国的政治主张,体现了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愈向前走愈可以看得出来”效果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