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20-20
1953年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两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自那时起,中国人就希望在本土做的工作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至今,国人对诺奖的期待已经有50多年。但是,由于中国真正的原始创新不够,不具有获诺奖的可能。11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演讲中作此表述。  相似文献   

2.
在日前举行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18场主题报告会上,一位研究生提问:在中国大陆,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回答说,诺贝尔奖是科学技术积累到一定水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一个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要闻速递     
2007国际科技园区北京论坛呼吁全球合作创新;7名中国科学家当选2007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7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举行。  相似文献   

4.
11月20日至23日,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在海南省召开。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亚伦·戴蒙德爱滋病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何大一先生等海内外著名科学家,以及50余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及科技企业家近3000人出席了本届学术年会。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是继1999年至2003年分别在杭州、西安、长春、成都和沈阳成功举办了五届学术年会之后的又一次科技界盛会,由中国科协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本届年会围绕着“以人为本、协调…  相似文献   

5.
王振义院士一生中拿过无数奖,其中最有份量的,除开美国"凯特林医学奖"、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外,国内就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是中国的诺贝尔奖.业内称,王振义院士是中国唯一一个拿过除了诺贝尔医学奖以外所有国际医学大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正在河南,吴养洁是"第一"——他是建国60多年来,河南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位科学院院士。而10年后的今天,他的学生——丁奎岭,当选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师生双院士,堪称佳话。现年47岁的丁奎岭是2013年上海新增的8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河南永城,曾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后赴日本作博士后研究,并在东京工业大学担任UNESCO研究员。1998年,在时任上海有机所所长林国强院士的举荐下,丁奎岭举家回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设立已逾百年的诺贝尔奖,国人不仅极为关注,而且一直期待能早日花落中华大地。尽管对于诺奖有各种各样的介绍,也不乏获奖者的传记问世,但对其中"规律"的探寻,一直困扰着我们。最近,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来自澳大利亚的彼得·杜赫提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通往诺贝尔奖之路》。承蒙该书中文版审校者高福院士馈赠,先睹为快。杜赫提在书中真实再现了他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不凡经历,讲述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墨守成规的教育,原本置身局外的感触,以及对不同观念的探  相似文献   

8.
钱永健 关于色彩的许多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是2008年10月8日公布的诺贝尔奖化学奖的得主之一;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系教授;他是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的先驱。《圣迭哥联盟论坛报》评论说:"他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脑"。  相似文献   

9.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2005年7月24至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邓楠,全国科学院院长、本届大会顾问路甫祥院士,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历史学家李席条宗院士和柯俊院士国际科学史学会前主席的代表来自土耳其的史学会秘书长Saldana先生,英国驻华使馆的John Oennis公使等出席了开幕弃;、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主持。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者参加了此次北京盛会。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应邀出史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化与多样性”‘,关注的焦点是历史上不同文化间科学与技术的影响二大纷…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集体成立至今50多年来已成为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荣誉与威望的一个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实行每两年一次的院士直接增选的制度。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与经验,对增选工作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11.
《青海大学学报》2006,24(4):100-100
2006年7月22日至26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及其夫人翁帆女士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副校长岑章志、党委常委白永毅等领导陪同下莅临青海大学访问,并举行系列报告会、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天津科技》2004,31(6):49-50
一个孤独的男人1895年在巴黎写下遗嘱,他的家人在他死后才发现这薄薄的一页纸。写在这页纸上的短短几十行字,成就了如今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年复一年,诺贝尔奖都会引起巨大反响,有时甚至引发争论。诺贝尔奖最初只设立了医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奖项,1969年首  相似文献   

13.
编哲 《创新科技》2012,(11):12-13
<正>又一届诺贝尔奖落下帷幕。虽然莫言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国人振奋,但含金量更高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却仍与中国无缘。"中国人距离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再一次唤起人们心中的期待……在日前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几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预测,中国人距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但缺乏原创、缺乏认真和执著是中国人尚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新闻"这个圈子里混了十几年,常有机会见到科学大家和诺贝尔奖得主,也常能听到一个"老生常问":中国人的诺贝尔奖之梦何时能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成立50周年之际,记者就中国科学家冲击世界科技高峰问题,专门采访了中科院院长路甬祥。 诺贝尔奖当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路院长说本世纪初的1901年设定了诺贝尔奖,迄今为止已有700多人获奖,有6位获奖者是华裔,其中,扬振宁和李政道在获奖时还是中国国藉,所以说,有些人曾谈论过什么时候中国人可以首先获得诺贝尔奖,他们谈论的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6.
才女庄小威     
正1.华裔科学家庄小威曾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员,如今是哈佛大学教授、与诺贝尔奖最接近的女性华人、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裔院士。在很多人眼中,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才女。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总额比上年大幅度减少,但科技领域的预算不降反升。日本科学家今年一举夺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至此,日本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仅2000年以来就有4人获奖。照此推算,日本“50年得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真的可能变为现实。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日本人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1月17—20日,中国动物学会第17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中国动物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祖望、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清华大学教授李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范、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分别作"中国动物学会成立80周年回顾"、"流动的  相似文献   

19.
9月18日,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上,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大会特邀报告《科学与发展》中指出,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同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立即产生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才能他经济持续发展。然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种观点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20.
再有十天半个月,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要与公众见面了,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的诺贝尔奖,再唠叼几句。 去年日本科学家小柴吕俊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同获物理学奖;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与美国、瑞士两位科学家同获化学奖。日本在连续三年内获得了4个诺贝尔奖。如果从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日本第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