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研究从数字化技术投入、数字化生产应用和数字化创新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在厘清制造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基础上,构建了2009—2019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和异质性,制造业数字化生产应用能力逐渐加强,但数字化技术投入与创新动力不足;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制造业数字化创新效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制造业数字化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和规模效率改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且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整体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对制造业效率具有负面影响。相比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级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据要素视角,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长江经济带数据要素水平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等指标,通过面板回归、空间计量等方法考察数据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据要素的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驱动作用;同时,中介效应模型发现,数据要素作为单独生产要素可通过促进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来间接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显示,各地区数据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区域异质性方面,影响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1998-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各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建立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结果 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惯性特征,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1998-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各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建立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结果 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惯性特征,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此外,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是我国新发展阶段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要求。基于空间Durbin模型和GMM动态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006—202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发展与省际碳排放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少区域碳排放,相关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低碳技术创新和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共同构成了绿色金融发展影响碳排放的传导路径。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存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新时代我国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制定促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孟祺 《科技与经济》2010,23(1):67-71
产业集聚是否会促进技术进步?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计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指数,结果发现,产业集聚与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相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会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两方面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改善的影响程度较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该文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上,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区域层面上,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2)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和劳动配置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3)经济发展水平负向调节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韩江波  吴林  万丽 《创新科技》2019,19(10):28-36
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业发展逻辑,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而且是产业价值链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节能减排,进而实现绿色发展。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推进的基本经验体现为发展服务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制造服务业、采用新技术和利用新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强化制造业服务化制度标准和大数据标准的发展与完善、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等方面。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应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商业运作和管理方式、发展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强化标准建设等领域推进我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此外,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强化相关政策配套建设和人才、数据、信息等要素的培育与发展:一是提高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二是不断深入金融体制革新,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培育与发展人才、信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2.
李婧瑗 《创新科技》2019,19(8):32-37
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迅速壮大并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与制造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中美贸易摩擦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创新打开新格局。以构建产业创新模式、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路径,提出加强创新引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互联网融合、重视人才供给、打造品牌创新和倡导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互动关系为视角,运用囚徒困境模型对主体在绿色技术创新进程中的创新策略选择进行了单次静态博弈和多次动态博弈分析,指出创新可能陷入"囚徒困境",并提出了规避困境的策略,即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增强和稳定创新收益预期;完善绿色技术在生态旅游市场的交易和成果转化机制,增加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收益;搭建信息共享和公共绿色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城市上海市和合肥市为例,运用6个住房消费指标来定量分析住房公积金购买经适房模式的优越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其优越性是可以降低消费者购房的总金额和每月的还贷额,减轻消费者还贷压力;其适用性是指该模式适合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后提出了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以及抑制经适房价格上涨趋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简要叙述了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分析了绿色制造技术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对绿色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推进机械产品的绿色制造、实现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杰中 《创新科技》2015,(10):32-34
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九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对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了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新增"创新效益"指标测算创新绩效,运用熵值法对2019年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将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分为3个梯队,并得出城市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相关、相互影响,创新成果产出与创新效益两者之间因果关联不强,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成果转化利用有待提升的结论.基于此,文章提出建立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协同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化城市间创新发展要素支撑;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益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揭示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整合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二者耦合模型,进而从知识整合视角重点设计基于供应链、基于产业联盟、基于创新平台的三条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为培育和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决策借鉴,对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产业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产业结构调整也具有示范效应。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各要素的贡献率,就是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并从定量分析上得出科学的结论,即科技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粗放型发展方式和竞争优势地位后移等问题影响了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管理和政策创新,从而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