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杨  张新 《华东科技》2022,(8):54-56
目前,国内外市场对制造业的要求较以往均有所提高,制造业需要向智能化、信息化模式转型发展。济南市对此做出积极响应,当前济南制造业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笔者在文章中就济南制造业的现状、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如何使制造业尽快完成智能化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尝试从宏观、产业以及微观视角提炼主要路径。首先,从数字经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转变和优化的角度提炼宏观路径,包括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政策协同支持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其次,从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提炼产业路径,主要围绕农业、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展开。最后,从数字经济影响微观主体行为的角度提炼微观路径,围绕企业数字化创新、消费者数字化素养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临制造业低成本优势边际递减的困境,打好制造业转型发展攻坚战是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关键。"十三五"以来,河南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在载体建设、开放合作、融合试点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面临制度供给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高端要素集聚不足等瓶颈问题。只有深挖国家战略叠加新红利,加快集聚整合中高端创新要素,打造制造业创新创业高端平台,探索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新模式,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品牌化、国际化、生态化升级,才能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开启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和数字应用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数字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南昌市数字经济水平远高于江西省其他地级市;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制造业升级水平越高,同时居民工资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固定投资水平和外资直接投资显著影响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朱娜 《科技资讯》2023,(18):132-135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由科技力量辅助而体现出数字化发展趋势,面临更多转型升级的挑战。但就现阶段传统建筑工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整体情况来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以此促进传统建筑工程领域向更为理想的状态发展。该文以传统建筑工程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为依据,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其中的意义及现存不足,并就其优化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多年仍存在着大而不强不优的问题,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对各地级市进行了数字经济梯队划分,在此基础上,以2006-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PVAR),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三个维度对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和具体作用过程,从政策和数字经济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叶生茂  赵立华 《天津科技》2022,(z1):96-98,10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风起云涌,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也为中国农村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处在农村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无疑是一个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以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该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应对策略,提出水产养殖行业实现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  相似文献   

8.
镇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镇江工业经济的现状和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镇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镇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数字化将给所有产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实施数字化转型、建设“未来工厂”,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当前的政策、形势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工厂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已成为构建国家竞争力、助推经济绿色发展的先导力量。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绿色转型是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论述了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赋能传统产业和促进各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及战略布局;结合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实践展开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社会治理中存在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不足、带动就业能力不强、绿色集约发展滞后、产业转型与城市融合发展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社会治理的经济保障能力不足、社会就业不充分、生态治理任务繁重复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近几年南京市栖霞区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夯实社会治理的经济基础、扩大就业规模、引领绿色集约发展、"以产兴城"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宝贵经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驱动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社会结构变迁改善的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新路子,值得向全国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家居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文章通过分析家居行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积极推进家居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积极探索销售渠道创新、积极组建泛家居跨界联盟、积极尝试个性定制服务、积极推进企业跨界转型等策略,希冀为实现传统家居企业的营销增长及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成为当代制造业和现代工业的核心.文章系统研究了无锡产业规划及工业4.0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突破点,提出德国工业4.0对无锡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相似文献   

14.
在“降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的时代要求下,体育产业应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以整体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分析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内涵,指出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体育产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体育产业业态融合、产业链整合,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供需匹配;数字技术赋能还能够降低体育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促进体育产业降碳脱碳,助力体育产业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尚存在体育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认识不足、体育产业碳盘查难度大以及数字技术自身的高碳排放悖论等困境。鉴于此,提出政府端低碳政策规划引导、绿色金融扶持调节、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市场端加快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开展碳减排碳补偿等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国大陆东部、中西和西部三大经济区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均未建立起来,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东西部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是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在中部经济区,服务业发展则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的长期原因。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是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大国,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全球竞争力较弱,国际话语权仍非常有限,与国内服务业发展相比,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最后,从互补性视角提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必要而非充分路径。在分析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特征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基础上,认为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可借助政府、品牌整车及其骨干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四种资源,构建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快速嵌入珠三角价值链,并推进价值链的国际化延伸,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跟随式和自主创新式并举的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质内涵,阐述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地位,指出我们应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国外相关研究,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内涵、构成、特征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我国农业城市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经济持续增长困难、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支撑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传统农业城市创新的研究框架,并总结农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几个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