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中原城市群产业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圈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中原城市群经济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这一区域科技实力雄厚,经济基础强大,生产要素集中,区位优势显著。2001年中原城市群的GDP、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46.4%、47%、71.9%、64%。因此,优化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对实现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提升和优化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应贯彻“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区域分工、加强集成、形成合力”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和全国许多城市群一样,随着中部崛起,在中部各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地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几个城市,分别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太原经济圈、昌九工业走廊等城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不但是我省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也是我省科教水平较高、科技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推进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对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快实现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城市群不但是我省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也是我省科教水平较高、科技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推进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对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努力消除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差距,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省市的中原地区,是一个文化相连、经济相关、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三是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四是重视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三生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序优化的"三生空间"能够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有力落实。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内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进行评价,并得到其国土空间特征及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差异明显,基本呈现"强少弱多"的格局。生产空间功能方面,多数城市的生产空间功能得分差异不显著。生态空间功能方面,中原城市群内河南中部大片区域生态空间功能相对滞后。生活空间功能方面,大部分城市的功能评价等级为较低和低。(2)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类型以轻度协调和轻度失调为主。从分布格局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边缘高内部低"的空间分布形态。(3)通过计算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将中原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6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樊慈 《河南科技》2020,(28):124-126
不同规模的都市圈基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人口的自然流动在空间上交互与叠加形成新的城市形态+城市群。城市群与产业结构升级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就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人口流动与中原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就当前城市群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下人口流动的关系进行梳理,并提出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期优化产业布局,指导产业创新发展,并打造更为紧凑、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城市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Theil)、泰尔指数(Cv)、莫兰指数(Moran's I)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对2006—2015年中原城市群城乡收入差距的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乡收入差距由高位平稳发展转为不断减小,且减小速度加快;从差异指数看,城市群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波动性趋同发展趋势;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维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协调性发展,南部和北部发展最迅速,东部、西部迎头赶上;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要素是绝大多数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有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之称,现辖1市8县6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2006年底统计总人口达646万.  相似文献   

11.
信息博览     
塑料垃圾再生技术商丘市科委睢阳区星火科技研究所研究出利用城市塑料垃圾及其塑料废弃物不分捡、不清洗 ,加辅助材料采用科学配方生产塑料再生产品。利用不同模具可生产各类家俱 ,板材、建材、城市阴井盖等产品 ,此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该项目建厂周期短 ,投资少 ,见效快 ,原材料丰富 ,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沃文)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该项目由河南省地理研究所完成。该项研究紧系河南空间结构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原城市群的形成、机制、发展阶段、本质特点等。占有资料翔实 ,从一般到个别 ,深入研究了中原城市群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为加快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豫发〔2020〕3号)部署,2020年5月12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洛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高标准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创新基础、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十六条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若干措施》紧紧结合洛阳科技创新实际需求,针对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郑州,其国际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河南省经济全球化进程.如何创造国际化发展条件,打造国际化发展环境,成为郑州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笔者将从完善城市功能角度探讨如何推进郑州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又一重要板块.《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要发挥区位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近两年来,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承接了富士康等一批沿海企业的转移.但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制造业占了投资份额的绝大比重,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外,政府和企业重点关注的是引进资金的规模大小,对技术的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仍是承接产业转移后的发展瓶颈.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创新主体的培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尤其是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而近年来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之间的交通现状严重制约了河南经济的发展进程,提出了新形势下以郑州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城际轨道交通将会为河南城市群发展的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规划纲要,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至关重要。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规划纲要,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至关重要。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8.
徐蕾  史文雷  彭学君 《河南科技》2013,(11):226-227
本文首先分析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历程,并对首都经济圈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介绍衡水市的实际情况,最后给出借助物流产业推动衡水纳入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河南省循环经济空间发展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全省以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作为产业发展单元,各经济区由于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网络化发展将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本研究以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间的空间联系为例,借鉴城市职能分类统计分析方法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规模、城市职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中大城市数量多且规模相差不大,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数量较少,核心城市压力过大,环境溢出严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中心明显,但城市职能结构趋同,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中原经济区为组团式的城市发展结构,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后应注意协同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