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玉毫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2)
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物理原理、相关理论、组成及其评价体系,分析了国内外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从地震预警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建立国内地震预警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5.12汶川地震中参与救援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况,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5.12汶川地震中550名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重度PTSD症状表现的救援者为9.0%;地震后部分救援者感到内疚、无助、压抑、无信心和生命无意义,救援者成为PTSD症状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4.
唐晓春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6)
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已成为震后灾难救援、灾区重建等减灾防灾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11个方面初步探讨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 相似文献
5.
健全和完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做好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对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甘肃陇南是5.12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当地政府应对地震灾害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备灾物资的严重不足、民众地震防范意识不强等。因此,以陇南市为例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进行探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实地调研、图表分析、综合评判等方法了解陇南市政府在此次地震中采取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应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SeisComP3 软件系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款免费的、部分开源的地震实时监测与自动处理系统。根据地震监测、大地震海啸预警等工作需求,本研究组应用SeisComP3 系统提供的实用工具进行辅助功能开发,实现地震数据的实时汇集、共享与自动处理,为大地震海啸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地震基本参数。同时,基于SeisComP3 系统地震自动定位结果和实时波形数据,应用W 震相方法快速反演海啸强震震源机制解,为海啸数据模拟程序提供实际发震断层面参数解,提高后续海啸数值预报的准确性。实际应用表明:SeisComP3 软件系统为海啸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保障和科技支撑,促进了海啸预警预报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孥勇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9):1185-1191
利用历史时期的地震数据,以及地震震中固体潮参数的分布特征,通过其相关性可设计发震概率的预报函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模型理论上可模拟预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强震发震概率.此外,该系统亦可方便地获取全球或局部区域的模拟地震指数.实现精确的定点预报与区域的指数预测相结合.采用NEIC提供的全球1544次M≥6.5级地震数据,举例给出全球和台湾附近地区2010年1月1日UT=0:0的瞬时地震指数,以及台湾附近地区的平均地震指数.基于对美国旧金山所作10年的强震定点预测,给出其附近区域在2015年6月24日±15日内的平均地震指数. 相似文献
8.
9.
唐晓春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6)
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已成为震后灾难救援、灾区重建等减灾防灾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11个方面初步探讨四川5·1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及其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灾害链. 相似文献
10.
1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波及四川、陕西和甘肃多个县市,绵竹市也遭受严重损失.建设部、四川省安排多批专家赴绵竹市开展震后房屋应急评估,涉及绵竹市市区的建筑、乡镇主要公共建筑以及部分工矿企业建筑.针对应急评估中所涉及的3 400多幢建筑,从结构体系、建筑使用功能等角度,对其震害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若干典型建筑的震害现象与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是继"5.12"汶川地震之后相隔约5年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作者在收集了遥感、DEM、地面地质及芦山震区人工地震剖面基础上,对网上公布的芦山地震震中数据、地震机制解、余震分布数据和地震的地表破裂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断引发芦山地震的断裂是盆地内西南侧地腹隐伏断裂或新生断裂。将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进行了综合对比,认为2次地震均属构造地震,从构造动力学角度分析均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碰撞有关;但2次地震发震断裂和发震构造单元特征是不同的,应属2次独立地震。 相似文献
13.
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分子Nd·(η~5-C_5H_5)_3·OC_4H_6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晶胞参数α=8.429(9)(?)、b=24.637(9)(?)、c=8.276(4)(?),β=101.52(5)°,Z=4,V=1683.8(?)~3,Dc=1.61g/cm~3,F(0,0,0)=812。用重原子方法确定结构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对1728个独立可观察行射点进行修正得到R=0.038,结果表明Nd—C(η~5)的平均键长是2.766(?)。整个分子可以用一个四面体描述,这个四面体是以三个碳五员环的中心和一个氧原子分别为顶点而形成的,Nd原子处于中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四川5·12地震造成大量山体崩塌和滑坡,在灾区河流上形成了上百个雍塞体和堰塞湖,其中比较大的有34个,这些不同规模的地震堰塞湖的稳定性和溃决风险成为最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对于这些堰塞坝的处理需要进行科学地评估.对四川地震堰塞湖的比较研究发现,流域面积很大(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堰塞体很难形成完全堵江的堰塞湖,不用担心堵溃风险;流域面积很小(小于300平方公里)的河流,径流量很小,相对库容较大,暂时不存在溃决风险,甚至可以保留下来加以利用;而对那些中等流域的河流,堰塞湖的相对库容较小,在连续暴雨情况下容易发生漫溢溃决,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18.
在分析汶川震区陕西省宁强县滑坡灾害特征和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开发的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GIS系统,选取斜坡坡度、地层岩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8个因素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根据研究区13 477个网格单元信息量计算结果,将宁强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5个危险等级。研究得出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勉阳深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滑坡点密度为20.5/100 km2.中等危险区分布于境内工程地质岩性较为软弱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6.3/100 km2.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位于区内人口稀少的高远山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0.64/k100 m2. 相似文献
19.
刘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8):148-148
汶川大地震对建筑物损害巨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原有建筑结构设计安全设置度及抗震设防烈度低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是我们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等内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地震中电力设施震害情况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5·12汶川地区地震灾害的现场考察和资料调研,首先介绍了汶川地震中四川电网的受灾状况,并对电网的地震受灾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就四川电网的震害原因进行了分析.汶川地震中电力设施震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烈度远超出抗震设计烈度,同时,电力设施的特点及其缺陷也是震害严重的原因之一.最后,建议对现有电力设施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新建电力设施需进行抗震设计,进一步提高我国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