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变截面弹性管中一维非定常气流的广义变分原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坐标变换,在映象平面上,巧妙地把控制方程转化为守恒形式.在此基础上,作者定义了2个新型函数──迹线长度函数Y和能量函数Ω.在应用刘高联系统方法建立广义变分原理时,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临界变分现象.并且分析了产生临界变分的原因,最后导得了一维变截面非定常可压缩均熵流动的广义变分原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者提出的片光跟随主流偏移的新测试方法,成功对后加载环形叶栅的二次流瞬态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实测瞬态矢量场定量展示了二次涡的强烈非定常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通道涡更靠近吸力面和端壁,而其流线结构也更加不稳定,在同一区域常常存在分叉与不分叉、多次分叉与一次分叉交互出现的非定常现象.基于对通道涡流线结构的涡动力学及其物理本质的分析,认为其流线结构取决于局部压力梯度和正、负耗散区的竞争,在各种抑制二次流措施的基础上,若能一直保持通道涡为不稳定焦点结构,将可以进一步减少二次流损失.  相似文献   

3.
平行平板流动腔是当前研究不同切应力下细胞的变形特点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ANSYS计算力学软件,对相同压力边界条件下不同高度的流动腔内的定常不可压粘性流体的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发现Flow Chamber流动腔底部切应力只有在离两端有一定距离的中间部分才是均匀分布的,而在入口和出口都有比较大的跳跃,入口处的切应力值明显要大干出口处.  相似文献   

4.
研究冷轧带材三维变形的流线条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型条元法-流线条元法,按照金属的流动迹线将变形区划分为若干流线条元,并将其映射为矩形条元;构造了金属横向位移纵向分布的新模式-四次加三次曲线分布。进行变形区三维变形与应力分析。关于1850mmCVC冷带轧机轧制铝合金带前张力横向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方法的计算结果稳定,收敛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压非等熵模型对内燃机非定常流计算中分枝管边界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
王远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364-2367
通过求解三维非定常N-S方程模拟叶轮机械内部流场。采用有限体积中心差分和四步龙格库塔时间推进格式,并且使用了双时间方法对计算加速。对一级跨音速风扇静叶选取不同的叶片数方案进行非定常流场和性能数值模拟。对于不同的叶片数,叶片几何截面按比例缩放以保证各方案叶片稠度不变。计算结果给出了风扇级的性能、叶片气动载荷和非定常气动力等参数。叶片数目选择影响到非定常效率波动的幅值大小。通过对非定常气动力力的频谱分析得出,不同的叶片数目对非定常气动力的前两阶幅值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气象历史资料数字化是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应对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气象历史资料数字化主要内容是完成珍贵纸质气象资料中字符和迹线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建立历史长序列气象资料数据集。气象自记纸记录的迹线信息是气象历史资料的重要内容,气象资料迹线信息的准确跟踪和提取是实现气象历史资料数字化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纸质气象资料存放时间长,气象迹线识别面临迹线记录模糊或迹线晕染等问题。传统的图像分割和迹线提取算法依赖局部或单一的图像特征,无法有效识别复杂背景中的气象迹线信息,特别是变化的、模糊的、晕染的迹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气象资料迹线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传统算法和U-network (U-net)语义分割网络自动提取不同尺度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实现气象迹线的高精度识别。本文以达因型风自记纸为例,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依据,对不同台站、不同年份的3200多张达因风自记纸进行迹线识别验证,风向迹线平均识别正确率达95%,风速迹线平均识别正确率达95.5%。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迹线,高度还原了气象迹线信息。该方法适用于风、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资料迹线自动识别业务化处理,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量和降低人工成本,为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提取数值模拟得到的流线场内质点的空间坐标及属性数据,建立流线簇流量、流线簇潜力和流线簇含油率的油藏流线场表征方法,应用密度峰值算法对流线场进行聚类分级评价,并通过SDbw系数验证划分流线等级的聚类效果,最终形成高含水期油藏流线场定量表征与评价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流线簇流量、流线簇潜力及流线簇含油率等3参数对流线场进行表征较常规方法更能反映注采井间流量及潜力的分布关系和大小,通过表征参数的聚类分级定量确定不同区域的流线强度等级。将流线场表征与评价方法应用于某东部油田实际区块,整个流线场被划分为14类,各区域驱替强度差异较大,通过流线场重构,调整前后流线场等级由14类变为7类,流动非均质性减弱,油藏动用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Mohr包线的二次曲线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岩土类材料破坏的非线性,基于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结果的特点建立了二次抛物线形式的Mohr破坏包线,并给出了主应力表达形式。与Mohr-Coulomb准则一样,确定此破坏包线只需要两个破坏Mohr圆。根据本法得到的偏平面上的屈服迹线呈等边不等角曲边六边形。且随平均主应力增大,屈服迹线相对于由Mohr-Coulomb准则得到的结果要经历三个阶段:小于Mohr-Coulomb准则屈服迹线、大于Mohr-Coulomb准则屈服迹线和小于而且越来越小于Mohr-Coulomb准则屈服迹线。利用本模型在子午面上可以方便地直接给出平均主应力与偏剪应力的关系。本模型可以反映拉压不等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某全尺寸汽车风洞1∶15模型风洞试验段内的非定常流场.对测点自功率谱密度(PSD)分析表明,对于喷口风速小于37m.s-1的低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20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25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喷口风速大于37m.s-1的高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43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41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无论是高速工况还是低速工况,气流从喷口到收集口处脉动速度的振动幅值都逐渐增加,且在高速工况下的脉动速度幅值增量明显大于低速工况.通过试验还发现脉动速度在收集口角度为0°的工况下的振动能量远高于收集口角度为15°的工况.  相似文献   

11.
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物性差异、水油流度差异、注采差异、注入水长期冲刷及剥蚀等因素影响,油层内逐渐形成优势流场。矿场生产证明,优势流场对流体的分布和运移起重要作用,对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有较强影响。但是实践也证明,不同开发区块、不同油藏类型、不同井网类型以及不同工作制度等条件下形成的优势流场有很大差异。依据优势流场中流场强度大这一主要特征,引入流场强度指数作为定量的界定指标,并与PV 数指数、采出程度及注水效率等参数结合,定量界定了优势通道的形成及所处阶段。当流场强度指数大于1.5,注水效率高,采出程度低时说明这是优势流场的初期阶段;流场强度指数大于1.5,注水效率低,采出程度低时说明是狭窄的优势通道,为优势流场的中期阶段;流场强度指数大于1.5,注水效率低,采出程度高时说明是优势流场的后期阶段,即已成为优势通道。  相似文献   

12.
Visualizing 2-D vector fields using streamlines is one popular ?o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tandard streamline generation algorithms compute the density of streamlines across the domain,detect features,and employ customized rules to emphasize features.In this process,fea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visual clarity are heavily considered.Simultaneously preserving the temporal coherence for time-varying vector fields,however,remains a challenge.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coherent and feature-aware streamline generation algorithm by employing a feature-guided streamline seeding technique and a coherent streamline placing scheme.For each frame,a feature map is first computed with critical points or the Finite-Time Lyapunov Exponent(FTLE) approach,and is used to initialize a set of seeds by leveraging the Poisson Disk distribution.These seeds are further optimized by using a deformation-driven moving mesh method.To preserve the temporal coherence,the streamlines generated from the seeds are individually checked subject to their correspondences to the ones in the previous frame.Subsequently,additional streamlines are sequentially inserted in low-density regions.We demonstrate our algorithm on both 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s(CFD) and non-CFD datasets,and compare it with the recent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三维流线的视觉叠加性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三维流线图的可读性。通过分析地下水流线的生成过程,将其分布控制归结为流线初始点的布置问题,在探讨地下水流场特征点的基础上,结合流线初始点局部布置方法,制定了流线初始点的整体布置原则。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矿区鹰骏一号井田为例,利用其水文地质资料对流线布置原则进行检验,获得的流线图清晰地描述了地下水运动规律且有效地揭示了地质特征点(天窗)对地下水径流的控制作用,证明了流线布置原则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Dressler方程及其在反弧流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Dressler方程这一非恒定浅水流动方程组,建立了溢流反弧曲面上的流动模型,用这一模型较好地计算了反弧曲面上压力与水深分布,并对流线坦化进行了研究.理论模型指出了在坦化小的条件下反弧半径的选择标准,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的比较表明,Dressler方程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曲面边界流动问题的模型,其显著的简单实用性使这一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应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深井泵泵内流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场对泵阀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及泵内结构对流场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对混相流深井泵采用偏心球形阀球;对于流道狭小的深井泵采用滴形球阀;对含砂的抽油井所用深井泵,则采用嵌有密封胶皮的锥形阀球。在保证最大过流面积的条件下,阀球罩的断面形状应该尽量采用流线型,以减小过流阻力。应考虑将柱塞的吸入口设计成流线型或喇叭口型,以降低其吸入阻力。在保证柱塞出口有最大过流断面的同时,也应将柱塞出口流道设计成流线型,以此降低柱塞出口处的过流阻力。  相似文献   

16.
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模拟方柱绕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模拟了两种情况下的方柱绕流:方柱位于流场的边壁和方柱位于流场的中央。在第1情况中,分析了流场的流线、速度矢量分布以及方柱后面绕流形成的回流区长度随Reynolds数的变化曲线;在第2种情况中,除了给出稳定时流场的流线、速度矢量分布和压力分布以外,还模拟了Re=150时方柱后面形成的周期旋涡现象。两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与其他文献中的计算数值和试验数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导出了适合于无叶喷嘴透平级流线迭代计算的损失模型及流动控制方程组,并据此编制了理想和有损失流的流线迭代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对轴流无叶喷嘴分别进行了理想流和有损失流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非均质油藏内部渗流规律,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地层中流体流动规律及分布特征,揭示流场变化与储层特征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水动力学原理及流线簇方程,提出储层中波及范围内具有相似流动规律及储层特征的渗流区域为微观流动单元,建立流量贡献率、流动单元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和流量强度差异系数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流动单元的区域流量对总产量贡献的大小进行划分,建立流动单元高速流动区与低速流动区的划分准则。通过对五点井网一个注采单元的模拟,结合流线簇方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速流动区能量充足,其占整个流动单元面积的53.7%,提供了总流量的61.7%,为流量的主要贡献区域;低速流动区域占整个流动单元总面积的46.3%,只提供了总流量的38.3%。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船舶轨迹数据的异常和丢失问题,辅助轨迹复原和情景推演,提出一种双向学习模型,用于修复船舶轨迹.从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报文中提取航行船舶的上下文轨迹特征向量,改进基础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构建具有双向预测功能的BP神经网络(Bi-BPNNs)模型,修复缺失的轨迹数据.使用长江干线航行船舶的真实轨迹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与基础BP网络和常用线性插值方法的对比,证明Bi-BPNNs模型在船舶轨迹修复上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