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要素,而公民素质又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根据国内外城市化建设中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和经验,应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市民教育模式:即各级城市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学生共同努力,通过"以小手牵大手",强化中小学校公民素质培养,反向引导成人公民素质提高,增强公民意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要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 ,增强中国公民的法治观念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是入世对我们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一 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良法”是法治的基础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 :“法治应包含两层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从公民的角度看 ,首先应当是符合公共道德原则的法律 ,即良法。否则 ,无论形式上…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年开始,我国在蓬勃发展的普通法学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全民普法"为主要形式的面向全民的社会法治教育,这种社会法治教育如今已经从"一五普法"到达"五五普法"阶段。可是,20多年过去了,我国党政官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提高在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反思我国的社会法治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从教育对象来看,以全体公民为对象而没有特别突出党政官员,忽视对道德和法律"底线意识"的培育,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等乃是其根本的缺陷。因此,我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应该实现以我国党政官员的法治教育为重点,以法律意识的培育为核心,强化党政官员的法律底线意识,以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和宪政的精神实质与原则诉求的现代人即"公民"为最终目的追求等几个方面的主题转向。  相似文献   

4.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需要 ,深化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是转变法学教育观念 ,更新法学教育思想。法律人才素质不同于别科人才的素质 ,法律人才素质内容有其特殊的内容。转变法学教育观念 ,更新法学教育思想 ,注重提高法律人才素质的方法很多 ,但重要的是深化法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进步,具体表现:第一,公民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第二,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第三,国家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第四,经济由"官本经济"向"民本经济"转变;第五,文化由"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之"法律基础"部分以大法学体系为设计蓝本,内容大而全,导致教学内容随意性,制约了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创新,不能有效回应学生法治困惑并迫使教学背离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法治史为核心重新安排法律基础部分内容有利于释疑解惑,增强教学实效性,为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技和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通过向生产力诸要素的渗透和转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进步通过开发关键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教育是转变公民的人口意识,推广计划生育新技术,提高公民的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改进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强化校园法治环境、加强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增强高校法制教育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 ;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 ;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从"两课"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教育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到教学方式方法都存在着严重偏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推动高校“两课”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但是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解决好公民教育的根基和出发点,建构完备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将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公民意识的提升结合起来,尤其必须明确.高校“两课”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绝不是对“两课”教育的根本否定,而是对“两课”教育内容的充实和丰富,是“两课”教育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从法学专业的特性与法律人的职业素质构成来看,实践能力是法学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核心。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法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法学专业毕业生因实践能力较差而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通过不断改进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建立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健全法学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旦农民的权益遭到侵害时,农民往往选择的不是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是选择息讼。是传统的思想文化制约了农民起诉,农民自身的条件阻碍了农民起诉,农民的经济条件影响了农民起诉,中国目前的法治环境导致了农民选择息诉。可以从以下途径对当前农村息讼的状况加以改善:加强法制宣传,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改善法治环境,增强农民对法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仍应定位于基础教育、通识教育而不应定位于职业教育,但在进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内容。与此相对应,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应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但应该进一步完善讲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采取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完善专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邸振龙 《长春大学学报》2010,(12):138-139,14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人才的供与需矛盾日益显现。针对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现状,从国家、学校、社会、学生四个方面分析问题所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学教育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汪云 《科技信息》2010,(29):I0165-I0166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务工作者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务工作的新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法律职业发展,但还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不协调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改革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使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并逐步改革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录用制度,促进法官、检察官录用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分离,使中国法治建设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乱收费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投入未完全纳入法制化轨道,教育法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不强。为了真正实现依法治教,解决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必须提高全社会的教育优先意识和依法治教意识,建立完备和的教育法规体系,并通过弱化行政干预,完善“司法独立”等途径来加大教育法的执行力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就实施素质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问题作了论述,回顾了本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总结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及改革发展的经验,主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四川、云南等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中小学教育资源设备也遭到毁灭性打击,校园的重建工作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教育公平的推进和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我国逐年增长的教育经费很难满足目前义务教育的需要,发行教育公债正是解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诊所法律教育对法科毕业生就业影响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诊所法律教育的成功开展,不仅能直接提升法科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而且在提高法科生的人品、情商、社会阅历以及搭建就业平台、做好职业规划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如何改善法律诊所这一教学平台促进法科生的就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