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青海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中,藏族回族学生较多,其他民族占比例较小,为此,做了以上两个民族和汉族学生三个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比较研究,以研究三个人数最多的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差异.本研究运用测试法和数据分析法,结果显示,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明显高于汉族和回族,汉族学生体重高于回族;三民族大学生营养状况不佳,其中70%回族男学生和56%的回族女学生体重较低,明显低于藏族、汉族学生营养状况;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立定跳远、藏族男大学生的握力明显高于均值;三个民族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指数比较中,汉族学生明显高于均值,藏族女生明显低于均值和回族女生;三民族大学生中,藏族男大学生目前体质总分明显高于均值,其他民族男女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均值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西北民族大学1200名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在校大学生,研究其身高、体重、BMI等身体形态指标,同时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WGOC)制定的中国人群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超重肥胖人数的筛查.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值高于汉族、藏族大学生;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藏族男生;维吾尔族女生超重率、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藏族女生.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现况优于汉族、藏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方法: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习惯调查问卷表.用体成分测试仪进行体质检测,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对甘肃省西北民族大学藏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共1 50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和体质健康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各民族不吸烟和正常作息的大学生占大多数.男女之间前者有明显差异(P0.01),后者无明显差异(P0.05).各民族大学生运动习惯良好,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进行体育锻炼,男女生之间无差异性(P0.05).各民族饮食习惯良好.主食类主要是米类和面类,民族不同可能会有偏爱.身体质量数正常的人数占到了绝大多数,除藏族以外,男生、女生间与各民族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惯良好、运动方式丰富、饮食结构合理、体质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汉族、藏族、彝族、羌族和回族大学生参加《标准》测试所反馈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寻找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为相关部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制定增进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维护祖国繁荣与稳定、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对锻炼习惯的养成、教改措施的执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终身的健康都有重要意义。以284名回族、111名藏族、416名蒙古族、337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锻炼态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回族大学生与藏族大学生的1个分量上有统计学差异,与蒙古族大学生的4个分量上有统计学差异,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6个分量上有统计学差异;藏族大学生与蒙古族大学生的1个分量上有统计学差异,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5个分量上有统计学差异;蒙古族大学生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7个分量上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因不同的民族而表现出特有群体的特征性,因此,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锻炼态度的特征开展课堂教学、体育锻炼、校园体育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6.
对1271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10项体质发育指标和12项派生指数进行了测量研究,并与汉族的相应资料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间及同民族的男女之间有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男性中藏族的肺活量和胸围大于回、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身高、体重、坐高、肩宽、舒张压大于藏、回、维吾尔族,而回族的收缩压和脉搏数高于另三个民族。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青海三所高校藏、汉族大学生120名,对他们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藏族男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好于汉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好于藏族女大学生.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按照藏、汉族大学生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有效增强藏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现况.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西北民族大学20~23岁维吾尔族大学生共计905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身体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数据,并利用BMI标准筛查营养状态.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坐位体前屈指标均值以及50米成绩均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及格等级,台阶指数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良好等级;男生各年龄组身高值、体重值、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值、台阶指数平均值、50米跑成绩均优于同年龄组女生;维吾尔族大学生均表现为体重正常者所占比例约为74%.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现状水平达标,但未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抽样调查,对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汉族13-17岁学生身体成分4项指标的测试、分析,揭示新疆维、哈、锡、汉族13-17岁学生身体成分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间身体成分的差异,为研究维、哈、锡、汉族青少年身体变化规律和制定体质评定标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哈、蒙、汉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民族一年级大学生身高体重的五个等级为变量,分别与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级所占的百分率之间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男生的速度灵敏类项目表现优异,蒙古族男女生的柔韧类项目表现优异,汉族女生的耐力类项目表现超过汉族男生,而他们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分合格率只有60.6%,说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够全面,在不同民族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总体滑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