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皮江法炼镁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白云石粉、硅铁、萤石及黏结剂混合造球,然后煅烧,煅烧后的热球团直接用于还原的炼镁新技术.采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了预制球团的导热系数,并通过数值方法研究预制球团的传热规律.结果表明:导热系数随着平均温度提高而增加,随着球团密度和硅铁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密度为1.1 g/cm~3、硅铁为理论添加量时,预制球团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λ=1.04×10~(-4)T+0.11;球形球团的传热情况优于圆柱形球团,球团具有较小的密度和热容以及较大的导热系数有助于热量由表面向中心传递.预制球团与皮江法球团的传热情况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炼镁还原罐内传热与化学反应的耦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综合分析还原罐内传热过程及化学反应过程对Pidgeon炼镁工艺中产镁速率和反应转换率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具有耦合特征的传热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炼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还原罐内的温度和产镁速率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并分析了罐外等效换热系数对上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罐中心区域与罐壁处的温度及反应速率存在较大差值;球团的吸热反应特性及导热热阻是影响产镁速率和反应转换率的主要原因,而等效换热系数在达到一定数值后,对罐内的工作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传统球团料在还原罐内的温度分布,提出了以改进布料方式缩短硅热法炼镁还原周期的必要性.研发了一种新型炼镁料块,运用FLUENT软件对料块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料块的高度、外缘高度、内孔直径、上下面直径、凹槽直径和凹槽个数对料块传热过程和镁产量的影响.发现当料块的高度为100 mm、外缘高度为50 mm、内径为100 mm、上下面直径为200 mm、凹槽直径为50 mm和凹槽个数为8个时,单炉镁产量最高为318 kg.h-1,较传统球团料提高43.9%,吨镁煤气消耗量降低了30.5%.通过实验得出料块内部的温度分布与数值模拟的结果一致,说明数值模拟的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硅热法炼镁还原罐子系统能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方法对硅热法炼镁还原罐子系统的还原反应过程进行了严谨的能量计算,并从选择还原炉内涂料和燃烧的最佳条件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该过程的节能措施.结果表明,在控制好工艺条件的前提下,还原过程中还有54.59%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5.
硅热法炼镁预制球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硅热法炼镁物料预处理过程中,白云石煅烧时经常会损失大约5%的细粉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将白云石先造球再进行煅烧处理的新工艺.主要研究了白云石球团进行分步煅烧后,球团内白云石的烧损率、煅白的灼减量及水化活度.结果表明:白云石制团后经过分步煅烧,球团内煅白的质量完全达到硅热法炼镁的要求,并有效地缩短了白云石煅烧时间.当煅烧1h时,球团内白云石的烧损率为45%,煅白的灼减量为189%左右,水化活度为35%,球团的吸湿远远小于白云石常规烧结.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真空热还原制取金属锂的还原效率和还原率,综合考虑罐内球团传热和化学反应,建立了传热与反应动力学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单球团和还原罐内球团还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球团温度及还原率的时间分布,并分析了罐外换热系数对球团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团低导热率和反应等效热汇是影响还原过程的主要因素,罐中心区域和罐壁处的温度和反应速率存在较大差值;还原初期传热为还原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反应后期化学反应为主要控制因素;罐外换热系数对还原过程影响不大,增强罐内传热是提高还原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炼镁还原罐早期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炼镁还原罐的失效形式及原因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研究发现还原罐的早期失效与化学成分及组织的控制不当直接相关。铬的不足导致还原的严重氧化;碳量过高导致晶界碳化物网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改变硅热法炼镁工艺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等缺陷,提出了造球→煅烧→还原硅热法炼镁新工艺.为了控制炼镁预制球团生球的成长,主要研究了白云石球团生球的成长特性,考察了影响球团成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断造球过程中,生球的长大主要以聚结机理进行,连续造球过程中,生球的长大主要以成层机理进行;白云石预制球团生球的成长率随原料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岭土用量的增加,生球成长率上升;原料进行湿混或干混,对生球的成长行为产生不同影响,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其生球成长速度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转底炉处理钢铁厂含锌粉尘为背景,结合转底炉实际生产工艺条件,建立了含锌粉尘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一维非稳态数学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和碳的气化反应,还加入了氧化锌的还原反应,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了炉温、球团半径及孔隙率对球团还原的影响.炉温对球团的金属化率和脱锌率均有显著影响,孔隙率和球团半径仅对球团的金属化率影响较小,而对脱锌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综合分析还原罐内传热过程及化学反应过程对Pidgeon炼镁工艺中产镁速率和反应转换率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具有耦合特征的传热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炼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还原罐内的温度和产镁速率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并分析了罐外等效换热系数对上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罐中心区域与罐壁处的温度及反应速率存在较大差值;球团的吸热反应特性及导热热阻是影响产镁速率和反应转换率的主要原因,而等效换热系数在达到一定数值后,对罐内的工作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换热管传热过程的熵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对换热管由管内到管外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熵产分析,以管内流体为基准引入了无因次熵产数并得到其计算式;讨论了管内流体雷诺数、管内外流雷诺数比值、无因次入口换热温差及无因次特征尺寸等参数对换热管传热过程不可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一最佳的管内流体雷诺数使无因次熵产数最小;无因次熵产数值随管外与管内流体雷诺数的比值的增大而单调递增,随无因次入口换热温差和无因次特征尺寸的增大亦近似成线性增大。结果和方法对进一步完善基本对流换热过程的热力学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为换热管双侧强化传热时性能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Heat transfer is related to thermal comfort of textileproducts . Thermal comfort involves heat transfer andmoisture transfer . For moisture transfer and the coupled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a lot of meaningful works havebeen done[1 5]. For heat transfer ,the early research focusedon experi mental study[6 8]and the research of insulatingmaterial[9 10]For heat transfer through textiles , manyquestions still remain unanswered . One of the questions ishowto describe the details of t…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一种采用热管构成传热微元段,实现SO2氧化过程连续换热的方法,从而使整个反应过程贴近最佳反应温度曲线,并作了设计方案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换热的SO2转化系统,催化剂用量、设备总投资及操作总年费明显优于普通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15.
研制了一种新型三维内微肋管。在工质蒸汽进口压力为147、186、226和265kPa下,在凝结液质量流率为33~153kg/(m~2·s)范围内,通过对3种不同微肋尺寸的三维内微肋管的实验,得到了R11在水平管内的凝结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6.
传热系数的确定是新型热法磷酸燃磷塔设计的关键。燃磷塔内的传热以辐射为主,其总体传热系数与辐射换热系数近似相等,是系统黑度、烟气平均温度及壁面温度的函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连续快速燃烧燃磷塔传热系数计算的工程方法,并依燃磷量240kg/h燃磷塔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由该法计算得到的传热系数理论值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能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建筑构件内耦合的传热传湿动态数学模型,鉴于材料吸湿在传热传湿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在能量方程中考虑湿度梯度作为热源或热汇,在质量方程中把温度梯度作为湿源或湿汇。首次提出用传递函数分析方法研究建筑构件内的热湿耦合过程,并以玻璃纤维板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热湿耦合过程的分析计算,得到了板内温度和含湿量的动态分布特性。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本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8.
一种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首次提出了用频率谱分析法分析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及推导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经实验和预测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其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为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找到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管内流动换热过程的性能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维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Z1):18-21
基于管内流动换热方程,在最小初投资的条件下导出经济合理的管长、管径比与换热参数的关系式.同时对管内流动换热过程进行火用分析,得出火用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运行参数(Reopt),以及由换热准则关系式得出的最佳换热参数(Stopt),最后得到使管内流动换热过程的结构、流动与换热性能综合优化的管长管径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