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达乌尔黄鼠冬眠期与非冬眠期的产热活性及激素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冬季冬眠时和秋季非冬眠时的产热活性及其激素调节.达乌尔黄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冬眠时含量显著高于非冬眠时的,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质量浓度也有明显增加.表明达乌尔黄鼠下丘脑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和功能存在季节性变化,冬眠时该轴是激活的,这个轴的激活,有利于黄鼠冬眠觉醒中褐色脂肪组织(BAT)的产热.冬眠时达乌尔黄鼠下丘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F)的质量分数、肾上腺皮质酮的质量分数和肾上腺质量明显比非冬眠季节的个体低.表明达乌尔黄鼠在冬眠过程中,下丘脑CRF-肾上腺轴受到抑制,从而解除了对BAT产热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光周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环境因子。冬眠哺乳动物感受到光周期的缩短从而感知冬天的来临,进而在生理上表现出适应性调节准备进入冬眠状态。前期的研究表明光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典型的贮脂越冬的冬眠动物达乌尔黄鼠冬眠的启动。以达乌尔黄鼠为研究对象,对比光照(12L∶12D)和恒黑(0L∶24D)对其入眠影响的糖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条件下达乌尔黄鼠肝脏中糖酵解过程的3种限速酶,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己糖激酶(hexokinase,HK)、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和脂肪酸分解代谢的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acyltransferase1,CACT1)的活性并无显著差异。2)无论有光照还是恒黑条件,出现冬眠状态的达乌尔黄鼠肝脏中CACT1的活性比活跃状态的黄鼠显著增高;心肌及白色脂肪组织(WAT)中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的活性也出现显著差异。这是动物对入眠后机体代谢的主要能源由糖类转变为体脂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作为研究冬眠的优良模式动物,已经在医学、生理学以及生态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尚未见使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进行冬眠机理方面的研究。瘦素在调节摄食、能量平衡和入眠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尝试使用RT-PCR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达乌尔黄鼠的瘦素和β-actin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得到了达乌尔黄鼠的瘦素和β-actin基因片段的序列,为研究达乌尔黄鼠冬眠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总结了用RT-PCR方法检测未知基因序列物种有关基因表达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冬眠动物在冬眠过程中多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为探索冬眠准备期不同阶段及冬眠期达乌尔黄鼠血液指标变化特征,本实验在达乌尔黄鼠冬眠前不同阶段及冬眠期间取血,通过BECKMAN COULTER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指标,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在冬眠前保持稳定,冬眠阶段下降;血小板压积在冬眠前的体重下降阶段达到最高值,在冬眠阶段达最低水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不同阶段无差异。说明达乌尔黄鼠冬眠期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血小板在冬眠期间减少,以免发生血液凝固。  相似文献   

5.
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年龄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野外环境中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模式存在年龄性别的差异,为研究这种差异是否与冬季可利用的能量有关,我们将动物按年龄和性别分为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年雄性和亚成年雌性4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监测冬眠前能量贮存和冬眠季节冬眠模式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的入眠和出眠时间基本为先雄性后雌性,先成年后亚成年;成年黄鼠冬眠季节的持续时间和深冬眠的累计时间短于亚成年组,与野外的研究基本一致.代表能量贮存量的最大体重值为成年大于亚成年,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体重出现时间也是先雄性后雌性,先成年后亚成年,这与冬眠模式的年龄性别差异相一致.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的年龄性别差异本质上可能受体内能量的贮存状况的影响,黄鼠能够利用可利用的能量减少冬眠表达.  相似文献   

6.
冬眠黄鼠几项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哺乳动物中具有冬眠习性的异温动物,在我国分布很广,既是卫生害鼠,也是农牧业主要害鼠之一,因此系统研究其生理生态特征,对冬眠理论的探讨和黄鼠鼠害的防治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对冬眠动物的研究,国内应首推赵以炳对刺猬的研究报导,国外的研究报告则更多,但是有关我国达乌尔黄鼠(以下简称黄鼠)生理生态的系统研究,尚无报导.我们从1982年起对该种黄鼠在活动期和冬眠期的代谢、循环、呼吸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后我们又对该种黄鼠活动期和冬眠期的血糖、血红蛋白和血液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个体差异的能量学特征及其神经内分泌调节”是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0770337,批准经费28万元,执行时间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主持人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杨明教授,博士,辽宁省动物学会秘书长,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前期相关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可利用能量对哺乳动物冬眠表达的影响受到极大关注。有研究证据支持"最小蛰眠假说",即储食类冬眠动物,可以利用储存的食物补充能量,减少冬眠表达。以典型贮脂类冬眠的达乌尔黄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2组,在冬眠期分别进行补充食物(FP)和剥夺食物(FD)处理,并探讨食物和身体脂肪是否影响、如何影响该物种的冬眠模式。结果表明,FP组17.6%的个体在冬眠季节连续摄入食物,29.4%的个体在冬眠的初始和结束期间摄入少量食物,半数以上的个体冬眠季节未摄取食物。与不取食黄鼠相比,持续取食的个体冬眠阵的持续时间较短,阵间觉醒持续时间较长。冬眠期间的体重降低与入眠时的体重呈正相关。食物补充可减少冬眠季节的长度和冬眠季节异温时长的比例。这些结果支持了可利用能量影响达乌尔黄鼠冬眠表达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人类肥胖会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在野生动物中这一现象却很少见,例如达乌尔黄鼠经历年度周期性肥胖后体脂水平能恢复。通过生化仪、GPO-PAP酶法及COD-PAP法对起始育肥期、育肥完成期、冬眠早期、冬眠晚期、出眠期雄性达乌尔黄鼠肝功肾功,肝脏和肌肉中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在育肥完成期与冬眠晚期肝功能受到影响,育肥完成期肝脏胆固醇含量明显上升,肝功和肾功,肌肉和肝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在起始育肥期与出眠期均无显著差异。提示达乌尔黄鼠在育肥及冬眠过程中肝肾功能及脂代谢相关指标存在波动,但其年度周期性肥胖对肝肾功能及脂代谢机制无实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前人的研究发现,动物人眠前,脑内NE活动下降,并在眠阵中保持低水平。本实验增通过黄鼠侧脑给予6-羟多肥胺(6-OHDA)损毁脑内儿茶酚胺(CA)神经元末梢,降低NE活动,发现可使动物入眠诱导期大大缩短,总的冬眠时间延长。在本实验中给黄鼠侧脑室注射6-OHDA后,又将自体一侧肾上腺髓质移植到侧脑室。结果表明,在CA降低的背景下,移植组织分泌的CA在冬眠行为上起到了一定的代偿作用:动物总冬眠天数,冬眠  相似文献   

11.
甜菜碱通过钙通道升高鼠脾淋巴细胞内[Ca^2+]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甜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及相关钙通道的研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应用不同钙通道阻滞剂研究甜菜碱影响细胞内钙浓度变化途径.对终浓度4mmol/L甜菜碱作用淋巴细胞不同时间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值分析表明:甜菜碱可以使淋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6h后效果最明显;对加入不同阻滞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分析表明:钙通道及蛋白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咪贝地尔、金雀异黄素对甜菜碱升高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没有影响;维拉帕米、新霉素、肝素、普鲁卡因能阻断甜菜碱对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作用.由此可知: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在G蛋白介导下通过影响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仅。亚单位而引起外钙内流;通过影响胞内钙库的ILR钙通道和RyR钙通道而引起内钙外排.其共同引起胞质钙离子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By the analyses of Guliya ice cor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lcium (Ca^2 ) originated from the terrestrial source is the main cation of soluble aerosol and a good proxy of the atmospheric component and environment in the mountain ice core located in the mid-low latitude arid regions. Evident variation of Ca^2 concentration has been found in the Guliya ice core since the Last lnterglaciation with two relatively strong increase periods and two weak increase periods. These variations are generally related to climatic changes: high Ca^2 concentration periods coincide with cold periods and low Ca^2 concentration periods coincide with warm periods. However, Ca^2 concentration does not always decrease (increase) with climate warming (cooling). The magnitude and phase of Ca^2 concentration does not always match temperature either. The chang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land surface condition and atmospheric humidity might b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a^2 concentration besides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3.
PDF对Hg2+、Pb2+、Cd2+的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马铃薯提取淀粉后的废弃物——马铃薯渣制成的新型纤维(PDF)对重金属离子Hg^2 、Pb^2 、Cd^2 单组分水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对吸附模型、吸附时间、不同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等给予表征。结果表明:PDF对Hg^2 、Pb^2 、Cd^2 的吸附是化学与物理吸附的综合结果。物理吸附中,对Hg^2 、Pb^2 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又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而对Cd^2 的吸附仅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  相似文献   

14.
Effects of Cu2+ and Ph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in vitr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ffects of Cu2+ and pH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lacunae are studied by culturing Japanese white rabbit osteoclasts on bone slices.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bone resorption lacunae are measured by photomicrography and image analysis.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ion in the supernatant is measur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osteoclasts.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cunae is observed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2+ at concentration of 1.00×10-6 mol/L and 1.00×10-7 mol/L inhibits osteoclastic activity and causes a dose-depende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the lacunae. While the number of lanunae is increased and osteoclastic bone resorbing function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Cu2+ concentration of 1.00×10-8 mol/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Cu2+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depends on Cu2+ concentration. p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steoclastic function in the near neutral range.  相似文献   

15.
植物胞外CaM调节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AD激酶法和平衡透析法,作者研究了不同pH条件对Ca^2+,钙调素(CaM)的结合能力及CaM激活NAD激酶的影响。结果发现:H^+不仅能降低Ca^2+与CaM的结合能力而且还能显著抑制CaM对NAD激酶的激活。本实验证实了酸性条件下不利于CaM的活性状态的转变,即pH值低时激活CaM需要更多的Ca^2+。此研究结果为植物胞外CaM的活性状态的转变,即pH值低时激活CaM需要更多的Ca^2+  相似文献   

16.
岩石对Zn^2+、Pb^2+的竞争吸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岩石静态吸附Pb^2 、Zn^2 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岩从含Zn^2 的溶液中吸附Zn^2 、从Pb^2 和Zn^2 混合溶液中吸附Pb^2 和Zn^2 以及角砾岩从Pb^2 和Zn^2 混合溶液中吸附Pb^2 的过程均是类分形的;角砾岩和砂岩对铅的吸附速率大于锌,在铅存在的情况下锌的吸附能力减弱;角砾岩和砂岩对铅离子的吸附量相差不大,但角砾岩对锌离子的吸附能力强于砂岩。  相似文献   

17.
以木屑、米糠、稻杆、玉米秸杆为原料, 在300, 400, 500, 600和700℃下, 氮气保护的无氧气氛中热解制成生物炭, 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水溶液中重金属Pb2+和Cd2+的吸附效果。研究发现, 对于4种生物质原料而言, 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对水溶液中Pb2+和Cd2+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他制备温度下获得的生物炭, 其中稻杆生物炭(700℃)吸附容量最高, 对Pb2+和Cd2+分别为126.58和60.61 mg/g。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气体吸附仪等方法, 分析700℃下制取的4种生物炭的矿物相元素组成、表面形貌及其比表面积。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4种生物炭样品在吸附重金属后的矿物相特性, 分析其重金属吸附机理。结果表明, 4种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均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同时XRD分析显示Pb2+和Cd2+在生物炭表面以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亚硫酸盐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冻融作用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b2+和Cd2+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冻融作用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推断了影响机制, 并分析了温度对冻融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 影响了吸附曲线的斜率, 但未改变吸附曲线形状, 这与冻融作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有关: 冻融作用影响了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机制, 引起专性吸附向非专性吸附转变, 利于Pb2+和Cd2+向环境的解吸和释放. 冻融作用未影响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热力学性质, 随着温度的升高, 冻融土壤和未冻融土壤对Pb2+的吸附量逐渐升高, 属于吸热反应; 对Cd2+的吸附量降低, 属于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不同污染因子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对五种主要水体污染因子Hg^2 、Cr^6 、Pb^2 、酸雨、苯酚各取5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钝顶螺旋藻,使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生长,每天测定培养液的光密度OD560,溶氧量DO和pH值以分析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对Hg^2 最敏感,对Cr^6 ,Pb^2 和苯酚的敏感性稍低,对酸性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Cu2+、Zn2+、Al3+3种离子对泥鳅的单一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Zn2+和Al3+对泥鳅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4和1.50 mg/L;Cu2+、Zn2+和Al3+对泥鳅48 h的LC50分别为1.05、3.02和1.43 mg/L,对泥鳅72 h的LC50则为0.67、3.02和1.39 mg/L,对泥鳅96 h的LC50分别为0.56、2.87和1.35 mg/L;而Cu2+、Zn2+、Al3+ 3种离子对泥鳅96 h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56、0.029和0.014 mg/L。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评价法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Cu2+-Zn2+-Al3+混合溶液对泥鳅表现出拮抗作用(48和72 h)和协同作用(9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