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杂交早稻新组合威优242在我省正季栽培的生育期,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威优242的生育期比当前生产上的主栽组合品种威优49和鄂早6号明显提早,产量与威优49相近;但比鄂早6号显著增产,很适合在我省三熟制双季稻区作“油菜—早杂—晚杂”等新的栽培模式的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新选育的杂交水稻超高产新组合“准两优527”,首次在贵州省遵义县试种获得成功。据悉,这种超级稻今年将在当地扩大试种500亩。“准两优52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选育的超高产新组合,也是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总理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课题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Y两优2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远恢2号"与"Y58S"测交配组而成的强优势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2009年分别在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参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示范、品比,产量均排名第一,被袁隆平院士确定为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首选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4.
"博优香"系广西玉林地区博白县农科所用自选的香质恢复系与博A测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迟熟晚籼型香稻杂交组合.集美区种子公司于1995年引进试验,当年4个试验点平均单产达7 925.70公斤/公顷,最高产量8 250公斤/公顷;博优香的种性稳定,纯度高,在集美、杏林两区多年的种植表现突出,深受农民欢迎,本地已推广种植4年,其占晚杂优组合的比重逐年上升,累计种植面积2013.33公顷.明年可望取代集美区生产上主推品种且种性日益退化的"特优63".  相似文献   

5.
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725物质积累与分配特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重型穗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725不同时期根系发育、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重的测定与分析表明,该组合源足库大,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运转通畅,干物质积累量大,分配合理。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6,(9):13-13
2006年9月8日,受安徽省科技厅委托,合肥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及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防伪型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两优6号中试”项目中关于“新两优6号”4000亩制种现场进行了测产验收。  相似文献   

7.
<正> 在农业生产上,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一项有效的增产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水稻杂种利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怎样进一步选育出早、丰、抗、优的新组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为了给选育杂交水稻新组合提供理论依据,现将1981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11,(Z1):13
<正>江淮地区麦稻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针对江淮地区水、温、光资源特点,研究确定目标产量下水稻小麦复种周年总用肥量、前后茬需肥特点、灌溉方式、腾茬时间、播期、播量等关键技术参数;水稻选用杂交中籼稻"丰两优4号"、"扬两优6号"、"丰两优1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亚洲栽培稻种内不同生态类型材料与籼、粳亚种杂交育性,对19份包含亚洲栽培稻种内5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与云南温带粳品种滇粳优1号及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籼稻品种IR64的杂种F1育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不同类型中,温带粳与籼亚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温带粳与热带粳间、籼籼部分组合也存在杂种不育,Aus类型与籼、粳亚种的杂种不育程度与品种相关.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亚洲栽培稻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杂种不育奠定了基础,为认识亚洲栽培稻的分化提供证据,并为利用亚洲栽培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新组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测定了95个水稻材料由抽穗期及成熟期植株的含氮率及干物质积累量,并分常规粳稻、常规籼稻、广亲和品种、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及两系杂交稻6种类型,研究了供试水稻材料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籼稻梗株的含氮率明显主粳稻及广亲和品种,杂交灿稻的含氮率高于常规籼稻,而杂交粳稻的含氮率与常规粳稻无显著差异;②籼稻植株总吸氮量平均比粳稻高154.1%,与常规籼稻及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籼稻及杂交粳稻的总吸氮量分别高22.8%和16.4%。③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以根、叶片的变异幅度较大,而穗及茎鞘的变异幅度则较小;根中氮的分配比例以广亲和品种最高,常规灿稻显著高于杂交灿稻,而常规稻而杂交精稻间无显著差异。④从氮的利用效率看,粳稻及广亲和品种氮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籼稻,而氮的粒粒生产效率低于灿稻;氮收获指数以广亲和品种最低,其他类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史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街道与单体建筑两个方面具体阐述福州双杭商业街区特色.街道特色包括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和街道形态独特三方面.对单体建筑,从平面布局、立面风格和细部处理等方面论述其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提出应从历史的延续性上提高对传统街区保护的认识,以及整体性、特色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几何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数学构型、力学机制、工程应用、艺术设计及哲学思考。以几何机器人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出以几何机器人为载体的MSEAP 研究与教育理念,即将数学、科学、工程、艺术和哲学融合于几何机器人的学习、研究以及应用,旨在修养形成数学家的逻辑思维、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艺术家的美学视野、哲学家的普世情怀。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对信息工作的影响,探讨了信息机构进行业务机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在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机构应作战略调整,将网络化、数字化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增强信息开发能力并使之产品化、市场化,形成知识为基础的信息咨询服务业。信息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采用VOSviewer、CiteSpace 5.1 R8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以及流域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数据支撑4个方面指出未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具有线路长、地形复杂,工程设计施工难度大,且涉及多专业交叉等特点,为了在Web端更加便捷、清晰、直观地展示并管理道路、桥梁等数据,通过结合当前被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 BIM技术、Web GL、倾斜摄影技术等,提出基于开源三维地图引擎Cesium的高速公路数字化方法,在数字地球上集成BIM及GIS领域的多源异构数据,为基础设施提供真实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将拥有更多立体的基础设施,并使地形、道路信息模型等能够跨平台、跨终端地进行三维展示及交互,实现对工程项目从宏观至微观的把控以及设计成果的可视化数字交付。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北京延庆某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中,为行业建设提供应用参考,为公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野外调查及灾害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多源数据整合技术应用于县域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分析,基本解决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将基础地理数据、灾害点特征数据、相关多媒体数据等异构数据源进行标准化处理,规定空间数据和灾害特征数据连接的各种关系,建立了基于SQL Server的ArcSDE Geodatabase地质灾害专题数据库。以VS.NET(C#)和ArcEngine作为可视化开发工具与GIS开发平台,实现了县域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相关功能模块及软件的设计与编制。此系统包括灾害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分析评价、制图输出等功能,为野外灾害数据快速采集与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计算机平台。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连栽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交换性Mg2+、有效Fe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2代均高于1代,且根际、非根际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1、2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百分比最高,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对根际、非根际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连栽后,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硝化作用强度趋于上升,而氨化作用强度趋于下降,且根际土壤硝化、氨化作用强度与非根际土壤氨化作用强度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展马尾松容器苗添加不同水平磷(P)及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明确添加不同水平P与接种菌根菌的互作效应。【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与不接种2个处理,接种处理为播种时在播种穴下方置入由蛭石与松乳菇菌丝体悬浮液制作成的固体菌剂0.3 g;副区为添加P处理,设置以P为主的水溶肥添加梯度共7个水平,样地P添加量介于50~600 g/m3。于7—10月分15次等时间间隔将不同梯度水溶肥溶于水后均匀喷洒在苗木上,分析苗木生长性状和氮(N)、P吸收利用与添加P量及菌根菌的关系。【结果】 接种菌根菌后,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指标比不接种分别增加了9.87%、3.35%、41.50%和12.41%,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等养分指标分别增加了5.05%、25.03%、100.36%和70.53%;高径比、总根长、N和P含量分别降低了5.98%、22.47%、24.97%和11.26%,除苗高和N吸收量外各生长和养分性状指标接种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P添加量增加,接种前后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整株P吸收量均呈增加趋势,高径比呈下降趋势,整株N和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添加P水平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总生物量、根系直径、整株P吸收量、N和P利用指数均为接种大于不接种;而高径比、总根长和整株P含量均为不接种大于接种。接种菌根菌和添加P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性状无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后马尾松容器苗生长性状对整株N含量的变化更敏感,对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接种菌根菌(松乳菇菌)可与马尾松容器苗建立较好的协同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马尾松容器苗的生长,而且提高了N、P养分利用效率。接种后苗木的高径比降低,N、P利用指数增加,能以较低的养分浓度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有助于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和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性事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儿童青少年作为此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的弱势群体,身心受到剧烈冲击。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研究进展,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社区、家庭及个人层面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应激源;总结了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类型,包括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归纳了普通儿童、疫情严重地区儿童和家人患病或抗疫人员子女、隔离儿童、其他患病儿童及感染儿童这5类不同风险的儿童青少年面对疫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颠覆性技术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力量。美、日等国早已布局发展颠覆性技术,中国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通过梳理全球主要国家颠覆性技术资助的经验,结合中国科技管理实情,发现现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传统的评审标准与方式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的“急功近利”等阻碍了颠覆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此,提出成立专项资助办公室、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与资助方式以及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