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代武侠是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武侠,唐代武侠小说的模式预示了后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以写实为特点的侠客传记向以虚构幻想为特点的武侠小说的转变;唐代佛道文化的繁荣鼎盛,是这种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考察武则天的宗教政策。武则天以儒为本,前期崇佛用道,后期佛道并重,这些都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武则天的宗教政策对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础,三教的宗教文化是我国宗教文化的主体。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一般都实行三教并用的政策,而宗教又与名山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儒佛道与中国名山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研究一般只偏重于儒家及佛道思想的研究。这给人们一个错觉:即把儒佛道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似乎传统文化纯粹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本文试图冲出误区:传统文化实际上是正统文化及其逆流的组合,正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正统文化的逆流是传统文化的旁支。所谓正统文化,是由统治阶层精英(主要是封建知识分子)创造,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太平广记》定数类15卷得以编撰是迎合了《太平广记》编辑的编撰思想、定位和宋初奉佛尊道文化的环境。经编撰者思想和背景、宋初奉佛尊道的文化和定数类引用书籍考证,15卷定数类录用迎合了宋初奉佛尊道风气和《太平广记》编辑的编撰定位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就《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出生求长生及其取经经历设计,探讨了佛与道,分别从本心上和方法上教化孙悟空,佛道兼修方能养育人才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更客观的理解和研究其他作品中的佛与道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考辨出唐代岭南道共进士49人,其中有7人是据县志和笔记小说新增的;第二节列表格说明唐代岭南道进士群的地域和朝代分布情况,并与谪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第三节从流宦贬人的影响、南选制的推行、家族文化的传承、京都游历四方面来阐述岭南道进士群的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8.
儒、佛、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丰子恺的文化人格和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使丰子恺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某种典型性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淮南三王”王艮、王栋、王襞三人在思想上有继承关系,但在佛道问题上却有不同的认识。王艮以正宗儒学家自居,但也承认佛道有佛道的作用,所以他虽然对佛道不感兴趣,但也不排斥佛道。王栋强调经世济用,他认为儒学主于经世,而佛道清虚寂静,不能为社会所用,所以他讨厌佛道,排斥佛道。王襞与他们截然不同,他高度认识佛道的功能,并钟情于佛道,成为泰州学派中少有的佛道热心人。  相似文献   

11.
宗教音乐以其特殊的艺术手法表达神学信仰情感,在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宗教又以佛道儒三家最为突出,本文从音乐形态风格、美学思想上对佛道儒家音乐加以介绍,为我们了解宗教音乐及宗教文化开启一个特殊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佛教理论的世俗化和道教教义的民间化,为佛道二教的融合提供了可能。信众只从自身需求出发、不分教派的信仰行为使佛道二教界限趋于模糊。观音与慈航、地藏与药王等"兼职"现象,进一步强化了佛道二教彼此的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寺庙和道观的建筑规制高度一致;民间信众佛道不分;民间佛道二教的宗教活动内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当时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在思想文化领域,总体上呈现出以儒学为正宗,儒、释、道三教并存又各显千秋的一种多元的文化格局。这种文化格局深刻影响了当时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唐代体育活动具有渗透、指导、创新和促进作用,是唐代体育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14.
闽南医神崇拜源自中原的医神信仰,闽南时常发生的瘴疠使闽南族群自唐代开始即寻求能解除苦厄的健康之神;其演变过程是佛道相争、相补直至相融的过程,也是神明的本地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多学者研究认为,韩贞是先信佛后弃佛从儒的,通过史料的梳理和研究,可发现韩贞尽管对佛教有所批评,但一生并没有离开佛道的影响。特别是师从王襞之后,韩贞受其影响,不仅佛道情结更重,其所修之禅也是吸收了佛道修行方法的综合之禅,当然这种禅主要是哑禅。  相似文献   

16.
李翱对于佛教的态度,既不同于韩愈简单反佛、道,也不同于柳宗元等人只指明反佛、道的方向。他避免了韩柳各自的不足,开辟了第三条途径:援佛、道入儒以反佛、道。李翱在理论上坚持儒家本位,同时大胆借用佛、道的某些方法,吸收佛、道的某些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儒佛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唐寅经过科场考案的打击之后,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再思考.与历史上许多文人一样,经过挫折之后,他曾借助佛道的理论来安慰自己.一些资料显示,他确曾在罹祸后,归心佛乘.从他的诗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佛道思想的存在.他诗文中的佛道思想凸显出他的佛道出世人格.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不可能凭空出现,它必定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发芽并成长成型的,水墨山水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唐代,也是如此。文章认为水墨山水之所以出现于唐代,是因为此时的水墨山水完成了“道”与“器”的统一。在文化空前开放的大环境中,儒、道、释三家文化交融并促使了水墨山水物以所载之“道”的成熟;墨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阐述此“道”最合适的形而下之“器”;而山水技法的进一步完善,则为形而上之“道”的阐述创造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9.
所谓儒佛道,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们的哲学思想,即儒学、佛学、道学;一为宗教,即儒教、佛教、道教。这两个方面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一下书法与儒佛道的关系:儒佛道的传播与书法艺术的发展;儒佛道与书法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宗教发展到晚明,经过历朝的融合碰撞,已经达到了佛道不分家、三教合一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性灵派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谭元春早年浸染佛教,晚年研习老庄,诗文受其影响亦深。因为明代佛教与道教的特殊关系,研究谭元春创作受到的佛道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