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的量子通信,假以时日,我国必能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纵观人类通信史,从最原始的结绳记事到语言文字的沟通交流,从近代远程传送信息的电报电话,到当前普遍流行的智能手机、网络等,不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论坛"第28讲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及未来趋势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使量子通信成为可能。论坛嘉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宇翱教授着重介绍了我国在实现全球量子通信最终目标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可靠的、超过2000 km光纤连接的中继骨干网,通过济南和合肥连接北京和上海。目前,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正在试用中。过去10年,我们一直在为卫星量子通信进行系统的地面测试。我们的努力最终确保了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以及三大科学任务的完成。最后指出量子通信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前沿     
正1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土卫六上发现有液体流动的大峡谷美国航天局研究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有着  相似文献   

4.
袁岚峰 《自然杂志》2017,39(4):299-303
正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引爆了公众对量子科学的兴趣。许多人都知道了,中国的量子通信走在世界最前列——尽管对于量子通信究竟是什么,大多数人还是一知半解。最近,又有一条"日本成功进行超小型卫星量子通信实验"的新闻刷了屏。典型的报道像这样:新华社东京7月11日电(记者华义)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11日宣布首次用超小型卫星成功进行了量子通信实验,该机构  相似文献   

5.
关毅 《自然杂志》2016,38(5):377-386
<正>中国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引发了全球科技界的关注和热议。这不再只是一个中国的科研大事,因为它所获得的任何成果,必将是世界性的。中国此次发射量子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多项科学实验任务。这都是量子信息技术的最前沿研究,自然是举世瞩目。9月15日晚,正值中秋月圆夜,天涯共此时,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飞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全球业  相似文献   

6.
<正>卫星可将纠缠光子对分发至相距1 200公里的两个城市,这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开辟了广阔前景。2016年8月,当潘建伟看到长征火箭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他几乎喜极而泣。该火箭搭载的量子科学卫星,是中国科技大学(USTC)潘建伟教授与其同事花了5年时间研制并不断完善的成果。为了获得6.5亿元的项目资金,他花了很多精力游说。当最终看到它离开地面,他说:"简直是一种解脱。"  相似文献   

7.
前沿     
《科学之友》2015,(2):4-5
<正>"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完成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两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8.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此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的首颗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8次飞行,主要用于开展Ka频段宽带通  相似文献   

9.
<正>虽然这是某个光子的一小步,但却代表了科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5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该项目是卫星与地面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我国将依仗这一平台完成空间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以期取得量子力学基础物理研究重大突的破和一系列具有国际显示度的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10.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卫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和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11.
前沿     
正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巴基斯坦卫星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及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和科学实验卫星"Pak TES-1A"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继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之后,中巴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又一次合作,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9次发射。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高维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为发展高效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称为"量子通信领域的一个里程碑"。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能借助量子纠缠这一特性,将未知的量子态传输到遥远的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是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分布式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宣布,用我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的改进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代号为"铱星"的低轨道卫星,从而建造由人造卫星"星群"和用户便携式电话机组成的全球个人通信系统。有关专家认为,摩  相似文献   

14.
动态点击     
<正>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北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年来,北斗三号卫星已成为我国卫星导航舞台上的"主角"。不过此次任务,发射的却是一颗北斗二号卫星。北斗一号从无到有;北斗二号建设着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设计指标和定位精度上大幅提升,迈开了全球组网的步  相似文献   

16.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高分五号"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对金贤敏来说,可谓是收获的一年。前不久他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0万)的资助,支持他做光量子芯片研究。9月初,国内外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特别研究员、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金贤敏领衔的课题组完成世界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观察到光子极化量子态和量子纠缠可以在高损耗和高散射的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这是国际首次通过实验验证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这意味着量  相似文献   

18.
<正>印度高中生设计全球最轻卫星2017年6月21日,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卡拉姆号"和其他参与实验的卫星从美国宇航局(NASA)位于弗吉尼亚州瓦勒普斯岛发射升空。该卫星的主要目的是展示碳纤维3D打印技术的表现,检测3D打印的轻质外壳的持久性,证明碳纤维材料能否适应卫星发射和收回进程中的恶劣环境。一旦通过测验,这无疑将变成3D打印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卡拉姆号"卫星在发射后将进入亚轨道飞行,整个任务时长4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卫星将在  相似文献   

19.
<正>开启互联网新纪元美国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 X公司)成功发射了世界现役运力最强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而后仅隔半月,该公司于2月22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SLC-4E发射场,又让"猎鹰9号"火箭成功升空,2分钟后火箭一二级分离。大约11分钟后,配备先进雷达装置的西班牙地球观测卫星PAZ到达距离地球上方约514千米处的轨道,部署成功。虽然此次发射的主要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20.
秋夜星空,群星争辉,有一颗“星星”从北半球升起掠过太空,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登月热,这就是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一系列应用卫星,卫星门类比较齐全,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4艘无人试验飞船,并非常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船的发射和返回。我国以后还将向月球、火星和其他外星发射探测器。我国空间飞行器(卫星、飞船等)研制和发射的事业方兴未艾,看未来的宇宙空间,到处驰骋着我中华的航天器,我国在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