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吡啶为目标污染物, 考察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的 12 株高效吡啶降解菌对吡啶的降解性能和生物膜形成特性, 以期为在废水处理系统中构建降解型生物膜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 12株菌都具有较高的吡啶降解活性, 其中代表性菌株Pseudomonas sp. ZX01和Arthrobacter sp. ZX07降解吡啶的最适温度是35oC, 最适pH是7.0, 在初始吡啶浓度为100~2000 mg/L的范围内, 降解率均达到100%。不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明显, 胞外蛋白分泌量、胞外多糖分泌量和由鞭毛参与的游动能力与各株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良微孔板法, 考察pH、温度、培养时间和目标污染物浓度4 个环境因子对3 株氮杂环芳烃降解菌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 pH、温度、培养时间对生物膜的形成影响显著, 且各降解菌的最佳成膜条件分别为: BC026成膜的最适pH为7,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36 小时; BW001成膜的最适pH为8,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48小时; BW004成膜的最适pH为7~9, 最适温度为40℃, 培养时间为36小时。在0~1600 mg/L的目标污染物浓度内, 目标污染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温度、pH值、不同培养基、不同光照条件、产生草酸能力及致病性方面对10个供试菌株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核盘菌在5~30℃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为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一般生长速度较快的菌株其产毒素草酸能力较强;所有供试菌株,均对向日葵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秦皇岛地区貂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之间关系,对秦皇岛地区分离的20株貂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选择常见的3种四环素类药物进行耐药性的检测,并通过PCR扩增对其耐药基因进行判定。结果表明:20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占75%,多重耐药基因的菌株占100%,耐药基因检出和耐药性结果比较表明,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对5种耐药基因的符合率在88.89%~100%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srtA对单增李斯特菌(LM)环境应激及生物膜生成的影响,本实验比较了缺失株LM90SB2-△srtA与野生株LM90SB2在不同温度、pH、渗透压、H_2O_2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药物敏感性及生物膜生成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缺失株在致死酸(pH 3.5的盐酸和乳酸)条件下的存活率(55%和54%)低于野生株在致死酸(pH 3.5的盐酸和乳酸)条件下的存活率(71%和75%),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差异显著;缺失株在培养12、24 h后生物膜交联程度和着色区域厚度低于野生株。但在不同温度、pH、渗透压、H_2O_2条件下的生长以及药物敏感性上均无明显差异。提示srtA分选的表面蛋白可能参与致死酸度条件下的存活和生物膜的密集度。  相似文献   

6.
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和温度下离体黄姑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道各部位消化酶活力多数有显著影响(P0.05),在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5个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4、7.8、7.8、2.2、6.4,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5.0、7.8、7.8、6.4、5.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5.0、6.4、7.8、3.6、5.0;在最适pH条件下,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左右,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肝胰脏中为40℃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 606.576±83.457 U,淀粉酶活性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88.086±17.538 U,脂肪酶在pH 5.0、40℃时达到最大值34.247±1.926 U。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致绵羊脑炎单增李斯特菌新疆分离株LM90SB2的LPXTG基序蛋白lmo0160基因对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及同源重组技术,使用穿梭质粒p KSV7载体,构建lmo0160基因缺失株LM90SB2-lmo0160。通过测定OD_(600)绘制生长曲线,利用结晶紫染色测定OD_(570)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膜的形态。结果显示:与LM90SB2菌株相比,LM90SB2-Δlmo0160在37℃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1)。LM90SB2和LM90SB2-Δlmo0160在不同时间点均形成网格结构的生物膜,但生物膜的致密度和OD_(570)有不同。显微镜下LM90SB2-Δlmo0160形成松散,稀薄的生物膜,LM90SB2生物膜致密,浓厚。不同时间点LM90SB2-Δlmo0160 OD_(570)值均小于LM90SB2,8和12 h差异不显著(P0.05);24 h差异显著,(P24 h0.05);48 h差异极显著(P48 h0.001)。本研究表明,Δlmo0160基因对LM90SB2生长增殖和生物膜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LM毒力因子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pH对黑鲷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试验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黑鲷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鲷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40℃和30℃;在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5.0和4.0,均在酸性范围;而在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0,7.0,7.5和7.5,7.0,7.0,且均为中性或弱碱性.并且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黑鲷不同组织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消化道不同部位脂肪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pH和温度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斑蛙消化道不同部位脂肪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是中肠、后肠、前肠、胃和食道.pH和温度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较大,二者与脂肪酶活力的关系曲线均呈单峰型,胃和肠道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和7.5,最适温度均为40℃.此外对蛙类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壳聚糖铜固定化和交联酶聚集体的方法固定化漆酶.探索了固定化前后漆酶的最适温度、pH,热稳定性和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交联漆酶聚集体制备的条件.结果为:游离漆酶的最适温度是20℃,最适pH是4.6;壳聚糖铜固定化漆酶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是4.0;交联漆酶聚集体的最适温度是15℃,最适pH是3.6.固定化后漆酶的热稳定性提高,不同金属离子影响固定化漆酶的活性,其中K+的激活作用尤为明显.制备交联漆酶聚集体最适戊二醛浓度为1%,最适交联时间是2 h.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verruculatum Cuvier)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以及相应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在5-75℃时,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和30℃时活性较高;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45℃和50℃时活性较高;胃淀粉酶活性在25-45℃维持较高水平,随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在50℃时较高.在pH为3.0-8.0范围内,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均为6.0;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9和5.4;胃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6.0.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远大于肠纤维素酶、肝胰腺纤维素酶和胃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2.
经测定,淡水白鲳淀粉酶、蛋白酶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50 ℃和450 ℃;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2.6.在最适温度、pH值条件下,不同组织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分别用酵母菌、光合细菌作饲料添加剂拌喂淡水白鲳,结果表明酵母菌、光合细菌对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胃、肠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及提高肝胰脏淀粉酶的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pH对糙海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糙海参前肠、中肠及后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糙海参前肠和中肠在pH=3,后肠在pH=10时,其蛋白酶的比活力最高;糙海参前肠和中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酸性范围,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碱性范围;2)糙海参前肠淀粉酶在pH=3,中肠和后肠淀粉酶在pH=7时,其比活力最高,前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酸性范围,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中性或偏碱性范围;3)糙海参的整个肠道均能消化蛋白质与淀粉,中后肠是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4)淀粉酶的比活力高于蛋白酶的比活力,这与其摄食底栖藻与腐屑的食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啤酒酵母M05-37变株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谷胱甘肽(GSH)、多糖和麦角固醇的甲硫氨缺陷型(Met^-)变株——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05—37。该变株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后(蔗糖蜜为碳源,酵母粉和(NH4)2SO4为氮源,最适pH5.5~6.0,最适温度28~30℃),其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每100mL发酵液含GSHl0.78mg,胞外多糖34.24mg,麦角固醇2.20mg,分别比出发株提高79.36%,58.07%和44.76%。  相似文献   

15.
分离筛选出一株产亚硫酸盐还原酶活能力高的细茵,初步鉴定该茵属于脱硫弧菌属,该菌兼性厌氧,产胞外亚硫酸盐还原酶.对分离菌所产亚硫酸盐还原酶进行初步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在条件为25~40℃、pH7~8范围内时,酶活性较高;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7;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80℃下放置2h,酶活仍可保留55%左右,在pH 4~10的条件下,酶活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不同PH条件下乌鳢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乌鳢(OPhiocephalusargus)为研究材料,获得在不同pH条件下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及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3.0、8.0和8.4).三者在最适pH值时酶活性的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pH对胃蛋白酶的影响大于对杨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菲为模型,分离能够以菲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研究菲的降解特性,为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机制和工业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焦化污水池附近的土壤中,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具有菲降解能力的茵株,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菌株的生长及对菲的降解性能.结果 得到两株较好的菲降解茵,初步鉴定其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茵属.其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7℃,最适降解温度分别为34℃和37℃,最适生长pH分别为7.0和6.5~7.0,最适降解pH为7.0和6.5,两天内菲的最大降解率分别达到80.4%和86.6%.结论 分离得到的两株茵对菲都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且假单胞茵略微优于不动杆菌,降解机制及降解策略、工程应用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8.
筛选野燕麦致病菌株,研究其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为野燕麦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测定,筛选对野燕麦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致病菌,并通过对致病菌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以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各种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经初步鉴定3号菌株属于镰孢菌属(FusariumLink ex Fr.),对野燕麦有致病性,发病率在80%以上,在SCS培养基生长最好,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2℃,最适为28℃,pH范围2~11,最适6.0,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20~35℃,最适28~30℃,pH2~11,最适6.0,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最高;蛋白胨、牛肉浸膏、吐温-80明显提高孢子萌发速度。结果提示3号致病菌株对野燕麦有较好的致病作用,具有进行野燕麦杂草生物防治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一株脂肪酶的筛选和产酶条件及其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东营油污样中分离获得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BYCM-1,经鉴定为根霉属.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及其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的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温度40℃,培养时间72 h.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40℃.Ca2 和K 对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Mg2 ,Cu2 ,Fe2 对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兰州鲇消化器官理化特征及pH值对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Chen)消化器官的理化特征及在不同pH条件下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比内脏重分别为0.91±0.25、0.0158±0.0045、0.0112±0.0054、0.0199±0.0069和0.0916±0.0293;胃、前肠、中肠、后肠壁及胆汁的pH值分别为5.5~6.5、5.5~7.0、6.0~7.0、6.0~7.0和5.5~7.0;胃、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4、6.6和7.0,脂肪酶最适pH值分别为5.4(或5.8)、6.6和6.6.兰州鲇胃和肠的pH值环境均有利于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发挥.在最适pH条件下,肝胰脏淀粉酶活力略高于肠,胃淀粉酶活力最低,而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力相同,胃脂肪酶活力最高.从消化器官特点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可以看出,兰州鲇消化生理特性与其肉食性特点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