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推崇"预防性防御"战略的美国第25任防长阿什顿·卡特于3月6日就职后,面对国内国际多重挑战,首先将目光集中在美军自身的力量建设上。他接过了前任哈格尔去年11月提出的"防务创新倡议",大力推动第三次"抵消战略"(Offset Strategy),力图用技术创新抵消被日益侵蚀的军事优势,确保美军的全球军事投放能力,通过保持"遥遥领先的军事实力"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维护美国军事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2.
布什政府批准的21世纪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坦率阐明了谋求全球经济、军事霸权的目标,提出了先发制人遏制国际对手崛起的战略原则,从长期来看,它可能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最大威胁。从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的出笼过程看,它并非是反恐战争时代的产物,而是在前苏联刚刚解体和国际格局出现失衡的情况下,右翼保守智囊就酝酿成形的全球霸权战略,现在美英高官正将其发展成新帝国主义论和新罗马帝国构想。美国石油、军工垄断财团为追求经济利益,在推动美国全球战略演变方面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基于强大实力地位的霸权战略和安全目标,是其军事外交发展的动力,决定了其军事外交的规模和收益;美国军事外交充分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利益观以及特有的安全理念;冷战后美国军事外交的展开,既出于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需要,又受霸权战略本身的制约;美国军事外交深受世界军事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4月初,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太空威胁评估》报告,梳理了全球太空技术尤其是对抗性武器的现状,对具备太空实力国家的太空战略对抗能力进行了评估。美国在太空"高边疆"的实力长期独占鳌头,然而面对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的追赶,危机感迅速形成。为维护太空霸权优势,近年在美国出现了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论",关注中俄等国的太空计划,宣扬加强对太空战略态势的监控和未来太空作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之所以战胜法兰西第二帝国,其军事优势起了重要作用。这种军事优势表现为:普鲁士建立了便利完善的公路和铁路交通设施;以新式武器装备军队,战斗力得到极大增强;在军事制度上进行了深入改革,军队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对法战争准备充分,后勤供应和补给也很充足;在战略上灵活机动,主动进攻,速战速决。  相似文献   

6.
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经历了由"扶日抑俄"向"美日对抗"的转变,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均势战略",确保中国"门户开放",以便利用经济优势,巩固和扩大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相似文献   

7.
外刊要论     
新战略三角:美欧对中国崛起的反应David Sham baugh(中文名沈大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华盛顿季刊》2005年夏季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出版在未来若干年中,美国、中国和欧盟三者之间的互动是决定国际关系体系的关键性因素。美国的军事霸权和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化安全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化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为:文化安全战略是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战略的重点是向全球输出以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战略实现的主要手段是文化产品的输出.美国文化安全战略的主体是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这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但美国文化安全战略中的某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些经验为我们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俄乌冲突揭示了新一轮全球政治博弈和大国交锋。在军事对抗、政治较量的风云变幻中,一股新兴私人力量展露出不可小觑的影响。那就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科技明星”和巨头借助其技术霸权优势,直接参与冲突,推波助澜甚至布局控局。  相似文献   

10.
<正>中美战略竞争正趋于强化,其根源在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调整,这种调整的"竞争强加"色彩十分浓厚。从竞争形态上讲,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开启的不仅是贸易争端,更是一场"混合竞争",有人甚至用"混合战争"来界定它。美国单方面高估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甚至不惜以自己的霸权信誉为代价来推动这种战略竞争关系的发展。由于事关对自身霸权的护  相似文献   

11.
战略能力与维护霸权需求之间的差距,经常是美国全球战略必须面对的难题.反恐战争历经十余年,美国虽然实现了其一些地区性的战略目标,控制重要的地缘枢纽和资源的流量和流向,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耗损了自身的权力资源,削弱了其全球霸权的领导地位.事实说明,过度依赖硬实力的运用,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成果与代价严重失衡.因此,美国政府不得不对其全球战略进行调整,以寻求战略收缩与霸权维护之间的最优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虽然美国高层多次宣称"亚太再平衡"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战略,但不可否认的是,军事层面始终是该战略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作为亚太军事"再平衡"的重要一环,美国几年来一直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其亚太军事部署。在调整中实现优化几年来,美军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调整其在亚太的军事部署,目标便是在亚太打造一种"地理上更加分散、行动上更加灵活、政治上更可持续"的军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与霸权大国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态势。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强中弱是目前的基本态势,也是中国决策的出发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但美国不能不视中国为其重要的合作对象国家。  相似文献   

14.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取向主要在两条路线之间摇摆,一条是新保守主义,另一条是自由国际主义。新保守主义强调军事优势,主张用单边军事干预的方法推进民主。自由国际主义则关注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多边人道主义干预以及在海外以政治方式推进人权。  相似文献   

15.
环球视野     
正编者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大数据、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本国的科技与产业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兴起的第四产业——知识产权产业革命,凭借其海量的体制、机制创新,第一次形成了对全球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力,正在全面、迅速加大对其他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优势;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通过剧烈改革,加大了对"地缘科技对手"的竞争优势,正在改变全球科技产业供应链格局;印度通过实施"头脑经济战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人才、科技服务输出中心,并在硅谷产业集群、大学教育产业集群等诸多领域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6.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徽地处中部东缘,沿江近海,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安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论述了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经济发展的优势、弱势和面向"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选择.在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崛起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汪靓  程嫱 《科技信息》2011,(3):177-177
2009年5月,奥巴马总统在美国白宫发布《赛博空间政策评审》报告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把赛博空间"作为国家战略资产来对待,保护该基础设施将成为国家安全优先考虑的工作"。美军认为,赛博空间是21世纪智慧与控制部队的基本依托,夺取赛空间优势是陆、海、空、天作战行动顺利实施的关键保证。美军之所以要积极抢占这一空间,谋求对这一空间的霸权,其用意是很明显的,就是要通过对信息领域的主导控制维持和加强其全球军事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孙凯 《世界知识》2023,(7):46-47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航道利用、战略部署等愈益引发域内外国家的关注。兼具北极大国与全球霸权国家的美国,越来越将北极地区视为重要的战略疆域。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加大了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力量投入。美国通过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外交能力、发布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构建北极同盟体系等措施,力图重振美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国际领导力,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美国国内的对华共识,已毫不掩饰地向冷战式的遏制与对抗快速滑落。特朗普癫狂式的执政风格虽然对这一趋势起到了加速作用,但归根到底,是中美两个大国走到了角色深刻转型、规则破中求立、力量态势生变、战略认知起伏的重要时期。从美国的角度看,对华采取战争手段显然是最差的选择,因为它或许能停滞中国的民族复兴,但代价也必然巨大,甚至导致美国失去维系70多年的霸权优势。在思考如何以相对小的代价阻挠中国的崛起时,制衡策略成为重要考量。太平洋的确很大,大到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大国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重点:亚欧大陆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由冷战时期的“两洋战略”(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的扩张)转变为现今的“亚欧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美日军事同盟为支点,再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或称国际制度)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亚欧大陆的“一超独霸”地位,并最终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的霸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