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追风人物     
<正>80后更依赖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美国社会研究机构近日公布一项研究结果,美国婴儿潮时期(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一代人习惯通过电视收看政治新闻,而80后比较依赖社交媒体。据悉,总部设于华盛顿的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了近3000名在线成人,借此了解美国民众如何获取明年的总统大选的相关新闻。61%年龄介于18到33岁的80后表示,他们通过热门社交网站读取政治和政府相关的新闻,另外37%的人则是收看当地电视新闻。这个结果恰好和年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并检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媒体使用问卷、创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创业意向问卷对4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使用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同时负向影响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交媒体使用和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在基于内容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管理及引导,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大学生创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调节作用,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简化版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对919名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青少年进行了测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焦虑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且均能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3)性别在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男生的个性品质对社交焦虑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使用新浪微博的204名大学生的调查, 发现线上社会支持、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显著相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因社会支持类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把社会支持看成一个整体时,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社交互动增多, 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感的正性影响越来越显著; 而从线上社会支持的归属感维度讲,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归属感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社交互动, 由此提升其社交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社交媒体以及线上行为如何影响线下心理与行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在社交媒体上无所顾忌地展示自己的状态、行程、照片和各种评论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简单的行为正在或已经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造成致命的影响。在这个"泛社交媒体时代",据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美国人平均每天都花40-50分钟时间来更新他们社交媒体的个人专页,人们认为这是一块专属于自己的自由之地,他们在此无所顾忌地展示自己的状态、行程、照片和各种评论。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正是这些简单的行为正在或已经对他们职业生涯造成致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家谱图技术评估青少年个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以症状自评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检验评估效果,探索家谱图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识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依恋类型可预测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研究说明家谱图在评估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基于家谱图技术的心理评估方法兼具临床式评估的详实性和问卷统计式评估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正>11月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福尔表示,当前全球有数量巨大的少年儿童面临心理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已成为提高公司价值的重要渠道。本研究以中国为背景,旨在调查社交媒体(微博和短视频平台)运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采用多阶段倾向评分匹配(PSM)和分化差异(DID)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采用抖音短视频平台进行社交媒体运营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公司采用新浪微博进行社交媒体运营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公司运营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对公司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为公司开展社交媒体运营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SM)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正迅速地融入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影响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年轻用户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而他们逐渐成为组织的主力军,将社交媒体带入到工作场所中,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绩效。通过对23位使用社交媒体的员工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员工在工作场所使用社交媒体,一般是出于工作需求和社交需求;社交媒体使用不仅会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和适应性绩效,还会导致反生产工作行为;员工使用社交媒体能够增加社会资本,与同事的社会交互更加频繁,更愿意信任同事,并形成共同愿景;员工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会面临技术压力,出现过载、入侵和不确定性等负面结果。最后提出命题,构建了初步理论模型。研究结论有助于组织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外部沟通进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为组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使用社交媒体的实践措施提供指导,为组织发挥社交媒体的巨大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模式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使用时长、依赖程度等因素会对社交媒介的使用产生影响。自尊认知、感知与思维能力、社会态度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正相关,而高校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不同,沉迷程度不同,自尊认知和感知与思维能力也会产生差异。文章探析大学生社会心态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分析社交媒体对社会心态的交互作用及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依赖于社交媒体获取和分享信息,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变化。最后,讨论改善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青少年情感满意及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卑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索青少年情感危机补偿的团体干预模式。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情感量表》、《自卑心理诊断量表》对江西省上饶市3所中学共210人进行了测查。结果:青少年心理健康总检出率为32.07%;青少年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Ⅱ型自卑,男生自卑心理强于女生;男生总体情感指数得分高于女生,相较女生有更多的积极情感,更少的消极情感。所测查青少年群体心理满意度水平偏低。青少年自卑心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整体、消极情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与常模相比心理满意度偏低,并且青少年体验到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较高的因动机与期望引起的自卑。最后提出了改善青少年情感危机的团体辅导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既是性心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为迅速也最为不平衡的时期之一。特别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已经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同龄正常青年组,心理问题的发生比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李淑然等,1989;王淑兰等,1991;范存欣等,2001).樊滞珉在研究中发现(1994),我国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10万,而且仍呈上升趋势。因此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和促动因素,为有的放矢地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好心理保健工作以及对未来人才的培养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1心理健康内涵1.1心理健康一词的来源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为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着的。1903年心理卫生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120例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表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较普通人相比严重,SCL-90的各因子平均分均低于2.0,但略高于常模;犯罪青少年EPQ各因子中,精神质(P)维度上的测验结果得分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男)常模;犯罪青少年精神质、神经质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结论:犯罪青少年的管教工作应该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引领着社交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社会影响力亦与日俱增。然而从商业角度来看,社交网络如仍停留在"人拉人"的运营模式,未来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知名新媒体研究专家布莱恩?索利斯在《社交媒体2011年状况》一文中指出:社交媒体的初级发展阶段即1.0版本已经结束,而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结合有望引领社交网络走进全新的2.0时代。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由于大量用户的参与,社交媒体平台上已累计了海量的舆情数据,并且还在以指数级增加。如何发现和跟踪社交媒体中舆情变化是当前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演化聚类的方法是分析社交媒体舆情的一类主要方法。主要从主题模型和矩阵/张量分解模型两方面来总结当前基于演化聚类的舆情分析方法,并且分析这两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护理学专业8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护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人数为20.6%。心理健康在强迫、人际关系、恐惧、精神病性几个因子上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护理本科生心理问题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当今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着青少年,人们也积累了很多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方法.元认知是心理学新兴的研究领域,各种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此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元认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利用元认知理论从认识自我、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改善学习等方面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纵观国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述评。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我国的素质教育密切相连,理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内关于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颇多,而对技校学生这方面的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贵州省5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整体情况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变量下的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结果显著;在是否单亲家庭、不同民族、是否为学生干部变量下的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