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噩梦训练     
正神经学家认为,噩梦有时可能是现实中危险情况的一种预演,做噩梦可能帮助我们在应对危险时快速做出反应。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让18名志愿者戴着脑电波监测设备入睡,并在他们睡着后数次叫醒他们,询问他们是否做噩梦。科学家对做噩梦和没做噩梦的人的脑电波图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中做噩梦的志愿者脑中的脑岛和扣  相似文献   

2.
<正>长久以来,在人脑中植入芯片使之变成超人的场景在科幻电影里时有出现。现在,"脑机界面"成了科技界的新热点,相信未来电影里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也会逐渐变成现实。"脑机界面"系统提供了一个脑部和电脑直接沟通的管道,科学家预测这项科技有可能减少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不便,并重新唤醒患者瘫痪的肌肉。  相似文献   

3.
正"感受那股振动的力量。"在睡眠时环绕我们脑部的"莱娅公主波"或许正帮助我们记忆白天发生的事件。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几种模式的脑电波活动。当人们睡眠时,脑电波会呈环形状运动扫过大脑。科学家用电影《星球大战》中演员凯丽·费雪的发型来戏称它们。这种脑电波动从负责提取记忆的海马体开始,  相似文献   

4.
视点     
《科学之友》2013,(2):12-13
用意念控制的飞机用大脑意念来操控的东西越来越流行,连玩直升机模型可能都不需要遥控器了,可以由你的大脑意念来控制。美国的Puzzlebox公司推出一款可以分析大脑想法操作的直升机模型,Puzzlebox Orbit。Puzzlebox Orbit是由头戴式脑电波探测器、脑机接口软件和遥控器组成。脑电波探测器将脑部产生的微弱生物电脉冲转换成信号发送给遥控器,遥控器里的微控制器再将其处理为飞行命令发给直升机模型。这中间自然少不了脑机接口软件的搭桥,Puzzlebox花了3年时间研发,并且开放所有源代码,也就是说控制板上的软件是可以任意扩展的,这样就可以发挥想象,让各种东西被"意念"控制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大力推进诸如脑移植、仿生义肢等生物学领域内的研究,但一些科学家对这类研究的高风险存有疑虑。杰弗里·林(Geoffrey Ling)在谈论未来技术时,他的种种构想就像似旋风一般在房间里飞旋。在他的世界里,人们将活得比自然寿命更长;大脑意识可以下载到硬盘上,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加以强化;机器人和飞行器可以通过人的思想加以控制……"这些情景可能都会发生。未来20年的科技会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在向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领域迈进。"他说。  相似文献   

6.
<正>"植入设备",听上去似乎高大上,其实很常见,比如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现在,科学家们的目光已开始从这些专注实用性的设备身上向酷炫科技转移,如电子纹身、记忆芯片等。就像整容手术的流行是一个道理:手术出现最初是为了拯救生命,但是伴随文明的发展,已开始转向迎合审美与"面子"。而如今,当人们还在谈论可穿戴智能设备会是下一个消费热点的时候,城头已变幻大王旗,可植入设备已汹涌来袭。显然,植入大军已与可穿戴设备齐头并进,正成为科技弄潮儿的新宠。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让人类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美国科学家正试图让机器人来完成我们心中的想法。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拉杰什.瑞奥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脑电波控制机器人。演示者戴上一顶特制的帽子,这顶帽子上共有32个独立的电极与大脑头皮接触。通过接受人脑思维产生的脑电波,这台机器人可以完  相似文献   

8.
即使经常在一起的恋人,也未必能真正做到知道对方某一刻在想什么,但借助高科技手段,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千百年来,因为人心难测,所以人们内心深处一直在呼唤:借我一双慧眼吧!而今科学家正在采取科学办法,为人类打造一双"慧眼",让人们不但能读懂他人的内心,还能通过心灵感应,把人们的心"穿一起"。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一颗大鼠的心脏成功培育出了一颗迷你人类心脏。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剥去了大鼠心脏上的细胞,只留下较为坚韧的"骨架",然后在上面植入人类细胞,而这些细胞最终成功转化为了心脏细胞。研究人员称,这项突破或许将带来药物试验的革命,使新研发的药物可以在人工心脏上进行试验;同样的技术未来或许还能用于实验室培育可供移植的心脏。  相似文献   

10.
<正>智利科技公司Thinker Thing宣称,他们首次通过脑电波进行3D打印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当你戴上一个脑机接口耳机,在思考不同的3D形状的时候,大脑中的脑电活动会被发送至3D打印机。利用大脑中可以探测到的微小电脉冲,3D打印机就能够控制打印3D物件的整个演变过程,从而打印出不同形状的3D部件,并最终组合成一个你心中所想的真实物件。目前,Thinker Thing公司正在研究利用儿童的脑电波数据来制作3D模型。当然,"并不是说你想象了一个东西,然  相似文献   

11.
人的大脑在生存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会发出脑电波。科学家根据脑电得出的各种图形,对了解人体自身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脑电图形还能在更多的领域中显示身手。“脑电图”揭示心理状态1789年,意大利有一位名叫伽伐尼的医生,在解剖青蛙做实验时,发现青蛙被解剖后,虽然生命已经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5月12日,《自然》发布封面文章: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结合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创建了一套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可将大脑控制"手写"的神经活动破译为"笔迹",再把"笔迹"实时转化成电脑屏幕上的文本,从而帮助瘫痪人士实现超越物理限制的"脑写"。这一创举是科学界的首次。  相似文献   

13.
<正>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了一种约5毫米大小的白色物体。据称,这个在盛满培养液的器皿中装着的,是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 S细胞)培育的"人工脑",它已被确认与受孕25-38周的婴儿大脑有着相似的脑电波。此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宣布,他们首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个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 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见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15.
激动人心的科技革命,即将给农业带来新的变化。科学家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植物可以抵御昆虫的侵袭,杂草将被消灭,电子植入管可按程序工作,使奶牛高度兴奋,甚至使奶牛长得与象一般大。  相似文献   

16.
对于患有葛雷克氏症的患者(医学上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他们头脑意识很清晰,但不能控制自己的嘴巴说话。科学家通过把微电极连接到大脑皮层,用电脑破解脑电波,完成从脑电波到语言的转化。这一技术能够让这些患者重新说出话来。微电极被放在头脑的语言表达区,再连至电脑中的运算器。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电学、光学、声学、磁学和遗传学开发的脑机接口技术,尽管听起来有些疯狂,似乎并非不能实现。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都在进入"半电子人"开发快车道时,我们知道,人脑与机器的结合——脑机接口(BMIs)即将实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科幻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的脑机接口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当  相似文献   

18.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计算器与电子系统学系教授甘强研发出新式装置,能够“阅读”人脑电波。用户只要戴上帽状装置,即可控制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帽型装置上有10条电极管,可以探测人脑神经元之间的电流活动改变。当用户脑中想着某个动作,装置就会发出一组特定讯号,让计算机加以识别。用户初用时,需按计算机屏幕指示,重复想象移动左手或右手,让计算机熟悉个人特有的脑电波模式。甘强教授表示,研发阅读脑电波装置,  相似文献   

19.
<正>思考的电子化交流2020年8月28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旗下的神经连接公司举办了一场大型发布会,会上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工程学上的新进展,公开了未来有望更便捷易用的自动植入手术设备,再次激发了人们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热情和期待。发布会的亮点在于实验动物从2019年夏天的大鼠变为小猪,后者与人类的相似度比前者更高。植入手术由一台专用机器人完成,植入物仅有硬币大小,全过程仅需一小时,并可"当天出院"。  相似文献   

20.
睡眠的分子     
睡眠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但人们却很少了解这种无意识的自然状态,也很少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入睡。巳往,研究者研究睡眠是观测脑电波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测量睡眠时人体功能的变化。现在他们已把注意力转向“睡眠分子”,即引起无意识状态的化学信号上。几年前法国科学家提出,当脑中释放5-羟色胺(5-HT)时可引起睡眠。三年前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人尿中分离出一种促使慢波睡眠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