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表征智能是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布鲁克斯认为,传统人工智能在建造机器人时,采取的是"感觉-建模-计划-行动"框架,这种框架在表征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实际上,机器人的行动方式完全不必如此复杂,只需要两个步骤就可以:即感觉,然后行动。我们在建造机器人时,完全可以放弃表征范式所要求的那些复杂的计划、映射和认知等表征内容,而采取基于行为的包容结构。在包容理论指导下,布鲁克斯制造了"艾伦"、"赫伯特"、"成吉斯"、"考格"等机器人。布鲁克斯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遇到一些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文洁 《科学大观园》2012,(20):79-80
生病时,不用忍受打针、手术之苦,只要服下一粒小药丸,里面的微型医疗机器人就会在患者体内四处游走,消灭病菌;外科手术,不用轻易切肉换骨,医疗机器人会为你"微创"治疗,大大减轻传统手术痛苦;突发疾病,不怕身边没有名医,远程手术机器人会在医生的数字虚拟指挥下为病人治疗……这些从前仅存在于科幻世界的梦想,如今正被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向现实:医疗领域中的医用机器人,已经  相似文献   

3.
张恒 《科学大观园》2012,(10):76-76
据国外媒体报道,到2050年,男人们到阿姆斯特丹"红灯区"逛妓院,接待她们的可能不再是真实的年轻美貌的女人,而是机器人妓女。当然,这是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管理学院的伊恩·约曼和米歇尔·马尔斯在他们名为《机器人、男人与色情观光业》的论文中对2050年的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1,(1):32-33
在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50个最佳发明"中,涉及技术、交通、医疗健康、生物工程、绿色能源、服装、机器人与软件以及军事等领域,苹果iPad、飞行汽车、喷气飞行包  相似文献   

5.
在数十年精心设计并派遣机器人执行宇宙探索任务之后,美国宇航局准备转变思路——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月球采矿机器人,它们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眠不休的连续不断工作。或许,我们可以将这种"RASSOR"机器人称为"蓝领"机器人——这是"表土层先进表面系统操作机器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的专家们研制了一种拥有"嘴"和"肠"的机器人,这种神奇的软体机器人在"吃"掉有机物质后,能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电能。研究人员介绍说,虽然这种不能呼吸的新型机器人还算不上真正的"活机器人",但已经很接近"活"的状态了,它能够将吃下的有机物消化后转化为电能。这款模拟樽海鞘类海洋生物的机器人,采用柔软的聚合物膜当作"嘴",通过过滤水生植物为食来  相似文献   

7.
"柳树车库"是一家雄心勃勃的机器人研究公司。2009年,公司完成了第二代个人机器人PR2的原型设计,并自带一套"柳树车库"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ROS,PR2定价为40万美元。《福布斯》杂志称其为"机器人中的iPhone":"将个人机器人变为一种全能产品,就像iPhone一样,能够符合软件开发者的意志。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设计出有软件大脑的机器人,这样它们能做的就不仅仅是清洁地板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6,(3):15-19
1.中国仿人机器人首次亮相能舞刀耍拳 中国仿人机器人在2005年9月18日举行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亮相,其可爱的造型和表演立即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两位名叫"汇童"的机器人在展览现场表演了问答对话、刀术、太极拳等动作."汇童"仿人机器人,身高1.6米,重63公斤,外形酷似美国影片<机器战警>中由真人扮演的机器人警察.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19-19,24
采用机器人辅助护士对病人进行巡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在复杂动态环境下机器人仅依靠自身传感器获取信息的局限性,至今未能很好地解决自主导航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有很多种,大部分机器人只有一种运动模式,有的在空中飞行(如美军的无人机),有的在海里游动(如鲨鱼机器人或水母机器人),还有的在地面上爬行、奔跑或滚动。但既会飞又会走的机器人却不多见。遥控的Daler机器人可以在空中优雅地飞行,而它在着陆的时候同样有趣:它的翅膀部分就像笨拙的翼龙或蝙蝠一样在地面上爬行。拥有电池供电的"翼腿"展开时长度达到60厘米,其飞行时间大约为30分钟,或在地面上行走1个小时。Daler的全称是"Deployable AirLand Exploration Robot"(可展开式空陆两用勘探机器人),由  相似文献   

11.
苗苗 《科学大观园》2014,(20):71-71
<正>不久前,在美国伯克利召开了"2014年度机器人技术:科学与系统大会",在此次科学与系统大会上,美国科学家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未来"机器人大脑"将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海量信息,并教会机器人其所知道的所有知识和所拥有的所有技能。目前,"机器人大脑"正在从互联网上下载和处理大约10亿幅图片、12万段视频、1亿份说  相似文献   

12.
<正>扫地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写稿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挤奶机器人……当年只在电影中呈现的智能机器人,如今变身武艺高强、不知疲倦的"超人类"登堂入室,全面入侵我们的日常生活。在2015年9月,无论是新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还是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暨博览会,机器人技术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从医疗服务到远程传感操控,智能机器人井喷时代的到来,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深潜入家庭在整个智能机器人产业,扫地机器人只是很小的一个物  相似文献   

13.
"危险作业机器人"是广州卫富机器人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复合移动机构的系列化反恐防爆机器人.它具有探测及多种作业功能,是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的新型机器人产品.作为地面移动机器人它具有极强的地面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路面下前后左右移动和原地转弯,在爬坡、爬楼梯、越障时,机器人采用履带移动方式,在平整人工地面时,机器人采用轮子移动方式,充分发挥了两者的各自优点.  相似文献   

14.
<正>西班牙科学家性爱机器人开发者塞尔吉·桑托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仅看到性爱玩偶,还会看到它们走在路上,并会向人类爱侣说出"我愿意",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只是个时间问题。此外,更令人震惊的是,桑托斯还宣称自己已经制定了与机器人伴侣"萨曼莎"生一个孩子的计划。萨曼莎是一个重约45千克的性爱机器人,运行着8个程序的她能够发出"逼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当哨兵 这台担当哨兵的机器人名叫"水星",由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飓风来临前部署在新泽西州附近海域.它的设计者是加州的"液体机械"公司,这家公司研发了一系列被称为"海浪滑翔者"的海上作业机器人,"水星"即是其中一款.从外形上看,水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工作时始终位于海面上"浮器"组成;还有一个是装有水翼的"潜器",它位于海平面以下.浮器和潜器之间由一根长约6米的缆线相连.这台机器人的好处在于不需要装备马达,上下分离的设计使它能够将海浪中的能量转化为前进的动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4):25-26
基于Internet多移动操作机器人协作遥操作系统(MOM)具有的移动特性、协作特性增强了系统从操作端机器人的分布性、窬错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区分作为工具的智能机和作为主体的机器人,关于人的定义必须由本质主义转向功能主义。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经历了形式化、经验化、理性化三个发展阶段,但却仍然不是在结构上,而是在功能上模拟人类思维。只有关于人的功能主义定义才能兼容未来的新物种和新人类——"不受控"机器人。如果"不受控"机器人出现,自然人和机器人的关系将会从人机关系发展到跨人际主体间关系。这种关系既非以往人和机器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关系,亦非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人不应套用以往策略对待机器人。人类至上主义并非不证自明。自然人自身再进化、人机并行、人机融合是自然人避免被机器人所超越、替代、淘汰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统性玩偶与AI的结合体,伴侣机器人能够在“身”“心”维度满足人类需要,但这并不能构成其充当人类伴侣的充分道德理由。为此,伴侣机器人需要得到严肃的伦理审视。考察从小到大的三大伦理场域:“个体-家庭-社会”,伴侣机器人可能会对当前人类的“身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造成强烈冲击。原因有三:一、伴侣机器人并不具有专属于“人”的性别,但它因具类人化的外形,故可获得虚幻的“第三性别”。二、伴侣机器人具备一定的性能力,故可成为家庭生活中想象的“第三者”,对夫妻的情感及性关系造成威胁。三、伴侣机器人不是道德主体,但人们又易将道德期待附加在它身上,使其处于尴尬的“道德盲区”。综上,伴侣机器人只能停留在伴侣的功能性维度,而无法上升至伦理性维度。故,机器人不能成为人类的伴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5-55
旋切定心设备是决定旋切单板木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设备,在我国当今资源状况下更显出其重要性。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制造成本上低于同类产品,使其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技术上形成国际化生产模式。研制的小型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将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供实用机型,改变我国绝大多数胶合板生产线没有定心机的原始局面,为这些生产线提供低成本、高效益、使用方便的小型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  相似文献   

20.
当前,AI已经在高级思维与问题解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设计与开发用于人机互动的社会机器人上仍然面临诸多的难题。与各种社会机器人的互动中感知到它是一个可以提供某种互动的自主体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当前的人机互动中包含"真正"的社会性?通过整合社会神经科学、动物行为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证据,具身卷入的社会互动观认为社会机器人的AI设计需要应对如下问题:(1)如何利用系统1直接知觉社会行为?(2)机器人的形态与生物学规律如何影响社会互动?(3)如何让社会机器人与人类建构共同任务?这将为AI在设计社会机器人上反思图灵测试的前提假设以及处理"4W/H"问题提供丰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