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美国宇航局当前的终极目标是在本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但如何登陆这颗红色星球仍在讨论之中.不过,美国宇航局更倾向于先在未来10年实施一项小行星探索任务,而后迈出又一个“人类的一大步”,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但据为my San Antonio.com网站撰稿的科学记者埃里克·伯格透露,宇航局实际上正在策划重返月球,将月球作为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的跳板.伯格说:“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曾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表演讲时指出‘我必须很坦率地说,我们已经登上月球了.  相似文献   

2.
晓华 《科学大观园》2009,(16):72-72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40周年庆典已经结束,但是美国宇航局能否把人类送上火星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3.
胡杨 《科学大观园》2009,(18):72-72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40周年庆典已经结束,但是美国宇航局能否把人类送上火星仍是一个谜。 当前的科技水平可能刚刚达到,也有可能还远远不及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所需的技术水平。因此前往这颗红色行星的载人任务仍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是美国宇航局仍坚持远征火星,而且有关火星探索的新想法层出不穷。休斯敦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月球和火星综合研究部研究人员布雷特·德雷克说:“火星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筹划捕捉一颗500吨的小行星,并将它重新部署成一个空间站,以便为宇航员前往火星提供一些帮助。目前,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准备制定今后10年的太空探索安排,其中就包括在未来几周内,考虑这项需要耗资25.85亿美元的计划。如果该计划得到批准,该小行星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人类移动的天体。在美国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学院准备的一份可行性报告里,科学家概述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3,(23):33-34
美国宇航局打算捕获一颗小行星送到月球的轨道周围。该局已经缩小符合这种条件的小行星的搜索范围。美国宇航局表示,已经发现3颗符合条件的小行星,并希望可以借助遥控太空套索,把其中一颗送人月球轨道。但最早也要等2021年宇航员才能利用“猎户座”飞船前去探访这个太空岩石。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的会议上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均在7到10米,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试验,才能确定它们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6.
在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新太空探索计划的阐述是:截至2025年,希望能制造出承担深层次太空探索任务的新型航天器——即月球以外的太空;而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希望能将人类送上火星运行轨道并安全返回地球;之后,再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伟大梦想。为支撑这项新太空计划,当时决定将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注入60亿美元的资金。尽管奥巴马放弃月球剑指火星的太空计划承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NASA的技术研发倾向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生命开始于地球的理论有许多,其中一个叫有生源说。根据这个理论,一颗源自太阳系内火星等行星的小行星或彗星上的微生物形式最早把生命带到地球。但反过来是否有可能?我们能否把人类生命发送到宇宙,"种"出另一个世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可行的。2014年5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森尼》杂志举办的一次题为"未来是节日"的谈话中,美国宇航局工程师亚当·瑟尔茨纳尔在谈到未来的太空探索时,除了重申我们继续载  相似文献   

8.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22):66-67
美国宇航局决定在21世纪30年代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但加拿大前宇航员克里斯-海德菲尔德则认为应该是先重返月球,在完成这个"一小步"之后再上演登陆火星这个"一大步"。他指出我们没有相关技术或者能力确保火星之旅的安全性,例如飞船与地球之间的通讯等还存在面临巨大挑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月球上生活几十年,而后才考虑实施载人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将来火星上的宇航员要活下来,就需要具备园艺技能。一个英国人领导的科研组计划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种生菜,希望这个计划会对将来建造人类地外栖息地的食物供应提供帮助。如果这个计划被接受,作为2025年在太空建造人类居住地的火星一号任务的一部分,生菜就可能最早于2018年被送上这颗条件恶劣的星球。火星上的夜间温度下降到零下90摄氏度,巨大沙尘暴会在几周内席卷整个火星,风速可达每  相似文献   

10.
每个太空爱好者都知道,20年之内人类将登上火星.当然,过去半个世纪里,我们一直在这么说.1950年到2000年期间,NASA(美国宇航局)和各种独立团体设计了超过1000个详细的人类登陆,但没有一个接近成功.至少在理论上,火星依然是NASA最终的目标,2012年8月5日,好奇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后,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今天,‘好奇号’的车轮开始为人类的脚印探索道路."可事实上,火星并不在NASA的雷达上.除了定于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探测器之外,近期NASA并没有为红色星球安排其他的探索计划.太空历史学家大卫·波特里说:"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人真的想把人类送上火星."但是,在民间却不乏各种火星探索构想,有野心勃勃的——比如技术大亨艾伦·马斯克希望在20年内派人登上火星;也的古怪至极,比如自杀式火星单程旅行.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媒体1月25日报道,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  相似文献   

12.
自从火星被发现以后,人类就有登陆火星的梦想.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太空计划将开始使这一梦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但是这一计划真正具有可行性吗? 下面是美国《连线》杂志记者概括的人类登陆火星面临的多种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的方法. 运载火箭 要登陆火星,首先需要巨大的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6日,被塞进“火星科学实验室”飞船的美国宇航局的火星车“好奇号”,将以每小时2.12万公里的速度急速飞向火星表面,而且只有6分钟时间用来减速,之后进行软着陆。另外,它在下降过程中角度要大小合适,这样才能确保着陆成功,一位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把这比喻成是需要从洛杉矶把一颗高尔夫球准确无误地击入到苏格兰圣安得烈高尔夫球场的球洞里,这将是一次最棘手的登陆尝试。  相似文献   

14.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3,(13):64-65
惊人小行星捕获计划有望在10到12年内实施。一旦小行星成为"囊中之物",科学家计划将其拖到月球附近环绕月球运行——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NASA已经向美国白宫提交了一项惊人的小行星捕获计划,NASA计划在10年到12年左右,用阿特拉斯5号火箭向一颗飞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小行星发射一艘无人"小行星捕获飞船",然后用一个直径15米宽的"巨袋"裹住这颗旋转飞行、重量约达500吨的小行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30年左右将人类送上火星,并且已经开始对宇航员所能承受的极限进行测试。不过,如果想要成功到访这颗红色星球,我们或许还需要考虑一些更为极端的改变——包括身体上和思维上。波兰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的认知科学家康拉德·斯佐西克认为,美国航空航天局为登陆火星所做的准备工作并不能真实地模拟宇航员将面临的环境条件,因而他建议可以用电子设备加强宇航员的感官能力,并用药物缓解惊慌和其他情绪反应,以成功完成前往火星的旅程。而美国莱斯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斯科特·索罗曼则  相似文献   

16.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4-65
荷兰公司公布惊人计划:2023年发送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此后每两年增派4人到火星"定居",并将火星殖民生活拍成电视真人秀——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美国NASA宇航员或许最迟要到2029年才能登陆火星。不过日前,一家荷兰独立太空发  相似文献   

17.
蔡伟 《科学大观园》2009,(14):72-72
科学家表示,数十亿年前火星与一颗得克萨斯州大小的小行星发生碰撞,最终导致在火星表面形成美国面积大小的崩塌,这是迄今人类所知晓最大的一次崩塌事件。  相似文献   

18.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正向火星疾驶而去的彗星,将会把美国宇航局的3艘轨道飞行器置于危险境地。该局目前正在采取措施保护它的火星轨道器,同时还要保留继续收集宝贵科学数据的机会,因为编号为C/2013A1的赛丁泉彗星将在10月19日近距离飞越火星。虽然这颗彗星自己并不会对轨道飞行器造成任何威胁,但是在它的尾迹里高速飞行的碎片将会给任何进入彗尾区域的飞船带来巨大问题。这颗彗星的彗核将会从相距火星13.2万千米处飞过,从它上面脱落的碎片将会以大约每秒56千米的相对速度向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媒体1月25日报道,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圈“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洋细的“于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叶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一个可供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4,(18):73-74
<正>美国宇航局揭开了一款载有7种强大仪器加强版2020火星车的神秘面纱,这些仪器将有助于科学家破解有关这颗红色行星的谜团。其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Moxie,这种仪器能够吸收火星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并为火箭输出纯氧燃料,或者有一天供人类呼吸使用。这辆2020火星车还将具备利用名叫桅杆相机Mast Cam的设备捕捉这颗红色行星图片的能力。Mast Cam将会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