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8月24日,捷克首都布拉格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近500名正式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执委会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该决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太阳系天体的分类规则:把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三类;把矮行星中以冥王星为标志的海外天体分为一个新的族.参加大会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认为,近十几年来天文观测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深入使得人们对太阳系的结构有了更好的了解,而传统上将冥王星作为第九颗大行星的提法在专业领域和部分公众中逐渐受到越来…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科学家通过NASA太空望远镜在太阳系边缘的一个矮行星拥有自己的卫星,这个矮行星被命名为2007OR10,是我们知道的太阳系第三大矮行星,大约955英里宽。这个发现是由三个NASA太空望远镜协同实现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太阳系当中几乎每个超过600英里的大矮行星上都发现了卫星。天文学家开始认为,2007  相似文献   

3.
仁心 《青年科学》2008,(4):12-12
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从何时开始仰望星空的,也不会有人记得到底是谁首次发现了金、木、水、火、土这5颗行星。可以相信,它们明亮的身影在星空中穿行时,曾经引起地球上不同地方、不同年代许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06,13(3):183-183
美国天文科学家提出新的行星定义。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km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科学家们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此前,太阳系内只有4颗气态行星(外行星)有环状结构,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今,天文学家们又发现,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一颗矮行星——妊神星,也有环状带。该结果已于2017年10月11日发表在Nature上。在太阳系外沿有很多小型天体。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这些天体并非都是又小又黯淡,某些天体的体积甚至可与冥王星相当。于是,在2006年,天文学家定义了一类新的行星——矮行星。妊神星是继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之后发现的第5颗矮行星。其形状宛如橄榄,自转速度极快,有两颗卫星,一直以来格外吸引天文学家的目光。环状带的形成原因实在太多了,有可能是在与其他天体碰撞时产生的,也可能是妊神星本身的自转速度太快造成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12,(4):12-12
尽管像地球这类离母恒星很近的行星是和恒星几乎同时诞生的,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银河系内数以十亿计的恒星很可能从宇宙深空中"抓取"行星。这可能解释为什么很多行星离母行星非常远,还暗示在冥王星之外可能"潜伏"着一颗看不见的新行星。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阳系行星轨道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类似于量子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了行星轨道的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个和Bode定则不同的新的行星轨道分布公式:a=0.044n2AU.它和天文观测数据相当 符合;用类似的公式讨论了几个卫星系的情况。最后,用旋量波动方程探讨了太阳系 的行星和卫星的角动量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8.
张德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881-4883
基于某些物理-数学建模技巧,利用已有的数据,建立了太阳系行星磁场与自转关系的一个非线性模型。对此模型线性化形式统计估计表明,模型参数为0.577,参数的t-统计量为16.53,相关系数为0.993,确定系数为0.986,说明模型的统计可靠性和拟合优度令人相当满意。在讨论中,提到太阳磁场与自转的关系也可由同类的数学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9.
借助一种最新技术,天文学家们近日发现了一颗遥远的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这颗“怪异”的行星表面炽热无比,且有云和含铁的“雨滴”。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学中心的一个专家小组发,这题行星绕着  相似文献   

10.
太阳系行星公转速度变化与低温灾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资料表明,地球的加速运动与冷冻低温及冰期相对应,运用相对公式导出星体加速运动时吸收能量和减速运动时释放能量的结论,新能源,活动星系核的高效产能率是其天文证据,由于不能超过光速,黑洞边界可能存巨大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这一新能源是地质旋回与天文周期一一对应的原因,也是物质和反物质同时存在的问题,根据天文周期,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1.
<正>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都知道,太阳系内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是木星,它有79颗卫星。而现在,我们要改变说法了。不久前,一个研究团队发现20颗围绕土星运行的新卫星,从而使土星卫星总数达到82个。因此,土星成为太阳系中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据称,这些刚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和12天的激烈辩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6年通过关于太阳系行星的新定义,而冥王星将不再被定义为"行星"。太阳系行星家族只剩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名成员。由此,冥王星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归入"矮行星"行列。  相似文献   

13.
14.
<正>欧洲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太阳系外星系,距离地球约127光年,其可能包含有7颗行星。如被证实,这将是迄今发现的行星数量最多的类太阳系,此前还没有哪颗恒星像太阳一样有这么多行星。此次发现也意味着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的类太阳系。该新星系的母星HD10180位于水蛇座,距离地球127光年。由克里斯托夫·洛维  相似文献   

15.
“它是另一个世界……但是它是我们的第十颗大行星吗?”北京时间3月15日,澳大利亚的消息源以此为标题发布了一条新闻,这是人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第三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一个以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16.
17.
南极AST3望远镜研究将会获得南天极附近天区恒星长时序高精度的测光数据。从这些数据里,我们可以通过探测行星掩星信号来搜寻太阳系外行星,也可以根据多次掩星之间的间隔变化(TTV)来确认多行星系统。2013年度,我们处理了CSTAR2008年的i波段数据,剔除了数据类几种类型的误差,将精度提高到1%以下,从而能够有效发现木星尺寸的系外行星。经过搜寻,我们在南天极附近天区找到了10颗系外行星候选体。同时,我们使用时序更长的kepler测光数据,对kepler多行星系统内的行星候选体进行了分析,分两次证认了其中16个系统的32颗行星。对kepler行星TTV研究的经验,将被应用于南极AST3项目后续获得的时序测光数据上。  相似文献   

18.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远远不止我们已知的9颗,估计还应该有12颗或14颗行星隐藏在太阳系遥远的边缘地带,它们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1000倍至10000倍。  相似文献   

19.
行星和矮行星不断地吸收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假定行星和矮行星处于热平衡状态,利用黑体模型估计了它们的表面温度.结果显示,行星和矮行星表面温度与其自身大小无关,主要受它们与太阳距离远近的影响,距离太阳越远,温度越低.理论计算得到的表面温度大体上与实际表面平均温度相吻合,但由于行星大气或内部热源等因素,实际温度稍微高于理论计算值.文中还研究了星体表面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辐射冷却后的温度,对于周围没有大气的星体,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太阳系8大行星质量分布具有内在规律:行星质量取值不是任意的,而是一些特定的数值,每个行星质量由1个或2个基本质量之和构成,基本质量取值符合233律.利用前期提出的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认为该规律与万有引力和质量的起源有关.因为万有引力起源于大尺度微子微团的运动,其引力质量等于微子微团最大速度与广义粒子半径的乘积,在最大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微团在向内逐级嵌套过程中,相邻层次的半径具有2倍或3倍的关系,在半屏蔽的情况下形成了行星质量分布的233律.利用233律估算得到行星质量与实测符合得很好,但也存在小量误差,原因在于行星周围微子微团存在密度和压力,所产生的斥力削弱了万有引力,使得测量值略小于估算值.金星和天王星存在较大相对误差的原因就在于其周围微子微团的密度过大,也是行星存在逆向自转和金星转速极慢的原因.通过分析提出了行星形成的分裂说,认为所有行星都起源于同一母行星,该行星分裂成母木星和母土星,之后2颗行星进一步分裂,形成了4颗土系行星和4颗木系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