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新诗体,元人以“唱曲”作为曲论的逻辑思维 起点,对散曲的体裁,散曲的音律、内容和风格、散曲的传播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用宽泛的理念把握体裁,以通俗可歌衡量作品,通过演唱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新诗体,元人以“唱曲”作为曲论的逻辑思维起点,对散曲的体裁,散曲的音律、内容和风格、散曲的传播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用宽泛的理念把握体裁,以通俗可歌衡量作品,通过演唱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3.
阿鲁威是元代蒙古族散曲家的优秀代表,其散曲存世虽仅19首,却体现出深厚的汉文化底蕴,有鹤唳青霄之誉。其中,[蟾宫曲]前九首是以屈原《九歌》拼成的散曲,别开生面,在元代散曲中绝无仅有;其他怀古、羁旅、怀友题材的散曲,豪放稳健,悲婉蕴藉,均属上乘之作。阿鲁威以学问和才华闻名当时,流传后世,被尊称为学士东泉鲁公、元室文献之老。  相似文献   

4.
元代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民族大融合的社会背景、城市经济的繁荣、思想禁锢的松弛,为散曲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机缘。遍及城邑的勾栏歌楼,既是散曲创作、演出的平台,更是散曲传播的集散地;文人雅士广泛参与散曲创作,且与艺人关系密切,成为散曲传播的重要媒介;而散曲作品及相关史料的整理与出版,决定了散曲这一卑体持久传播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代咏史散曲是我国古代咏史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国咏史诗继唐之后的又一发展高峰,但人们对它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本文分析了元代咏史散曲兴盛的三个原因:古代咏史诗体发展的结果,元代黑暗社会和高压政策的促成,唐代“温李”诗风的影响;论述了元代咏史散曲发展为继唐之后中国咏史诗又一高峰的四个特点:作家人数众多,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风格多样;概括了元代咏史散曲思想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阐明了元代咏史散曲在中国咏史诗发展史中的地位。文章弥补了中国咏史诗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元代文人身处逆境,散曲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从中可管窥到元代文人的人格精神;他们反叛现实反叛传统,力求寻找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坐标,他们崇尚自由,任情任性,以极端的放浪不羁实现主体人格的高扬。  相似文献   

7.
8.
9.
10.
元代散曲是元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元代歌妓是元代社会的特殊群体。元代散曲中的歌妓和歌妓创作的散曲都反映了她们的生活和心理。本文立足于此,通过具体散曲的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突出歌妓与文人及其作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点,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一直教育中的难点,本研究通过梳理国际女童教育的政策,以及国内关于女童教育的各级课题立项,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进行梳理,探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蕴藏着内涵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传统知识,这些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所总结和创造出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学术界对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绩斐然、成果丰厚。本文就这一历史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医药知识、传统知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利用、传统知识的保护研究”等四个方面对之展开述评,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者以为散曲出两宋都城,时在宋金.我以为散曲肇源于燕京,时在金元.因为:首先,从散曲对音乐的依赖程度可以推断,其产生一定与燕京(今北京)及周边地区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散曲也带有鲜明的以大都(今北京)语言为基本标准和典型代表的北方方言特征.第三,散曲的特点,决定其必然产生发展于商贸繁荣市井发达之地,燕京作为辽、金、元三代都城,发展这种“市井俗曲”的文化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第四,以散曲与杂剧的密切关联度亦可佐证其肇源地就在燕京的推断.同时,北散曲的繁荣发展,久远保留和广泛的传播,都依赖元大都国家首都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提供的"着"字用例,进行比较、归纳,试图探明元散曲中"附着"义的’"着"字及其虚化形态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15.
困而退隐--从散曲看元代知识分子的归隐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知识分子承受着汉民族"自我"位置的失落与传统知识分子"应有位置"的失落.这种困境,使得儒家个人传统价值观所造成的痛苦与道家逍遥避世所带来的心灵解脱在他们心中不断撞击,这种矛盾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就形成了元散曲"叹世归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元曲研究专家、河南大学教授李春祥先生生前花费多年心血,整理元人曾瑞散曲之文献,其成果《曾瑞散曲集校注》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此书的亮点有二:一是选取了最好的底本,二是注释独具机杼。他的《曾瑞简论》对曾瑞散曲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授权专利的角度,综合专利的数量和专利的质量,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还原了中国专利发展走过的“从无到有的发展之路,从慢到快的升级之路,从弱到强的转型之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尚无相关的专利法规法律,更无从谈起专利数量。直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推出,表明中国的专利制度初步形成。1985年中国有了正式的授权专利,其数量为54项,2000年授权量突破万项,到2009年授权量超过10万项,再到2012年授权量突破20万项,现在中国专利的年授权量已经突破了40万项。从1989-2008年的20年,中国大陆的专利比例常年低于50%,其专利主导强度也持续低于1,甚至在1999-2003间,专利主导强度仅有0.51。从2009年始,中国大陆的专利比例开始持续增长,且在2014-2018年间上升到75.48%,其专利主导强度也增长到了3.08。  相似文献   

18.
元代文学的整体性研究在 2 0世纪虽未充分展开 ,但学界已对若干课题作了初步探讨。人们注意到民族文化融合、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崇尚文儒的国策、民族和阶级矛盾、商业经济、娱乐文化、东西方交通和国家开放等文学发展背景方面的因素。对文学性质的研究 ,人们主要从俗文学兴起、少数民族文化为文坛注入新的因子等方面考察。元代文学的特征 ,一般被归纳为传统文学的衰落和俗文学的兴盛、各种文学样式都得到了发展、传统的雅文学产生新变等。学界普遍将元代文学分为前后两期 ,但对分期断限和各期面貌、特点的认识稍有出入。元代是古代文学发展转型期的最后阶段 ,从此俗文学成为古代文学史的主流。这一点也得到普遍、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内容摘要:公民教育,最近十年来为学界所关注,其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十年来,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研究日益引起重视,特别是在中国,对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展望三个部分对少数民族公民教育十年来的情况进行综述,期许通过述评,与学界志士仁人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公民教育体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周易》卦象取法自然,以模拟万物发展情状来阐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元散曲的盛行亦是文学规律自然运行的结果.相较其他文学样式,元曲最突出之特色是本色自然,与"易"之自然之道有契合之处.尝试用《周易》"困""复""遁""乾"四个卦象来阐释元散曲的发展进程,是对易学规律与文学规律之间内在相通性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