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画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承担价值输出的功能。关注动画片价值输出功能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纠正当前动画研究偏向和现实所存问题的一个突破点。金鸡奖获奖动画大多来源于民间谚语、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少数民族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事实表明,它承担着构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传承民族文化和教化受众的功能。获奖动画片向受众传递民族国家理念和民族文化的过程与受众的社会化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动画片的价值诉求与社会变迁、受众、传播功能等因素存在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爱情诗歌的主要目的是抒情,表达爱情诉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分为六大类进行平行比较,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呈现出不同的情趣和风格。英诗中的爱情诉求多热烈奔放,真挚昂扬,如江河奔流,具有阳刚之美;中诗中的爱情诉求多婉约含蓄,缠绵幽怨,如清泉静流,极具阴柔之美。赏读这两类不同类型的爱情诉求,读者不但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而且对于中英两个民族情感世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异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恐惧诉求在公益广告中的传播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益广告的传播目的在于影响公众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或使之关注并参与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 ,或改变其不良行为。以何种诉求方式才能吸引受众 ,以引起目标受众对议题的注意 ,是公益广告效果研究的重要课题。情感诉求 ,尤其是恐惧诉求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广告說服策略。根据恐惧诉求的有效性原理的两方面 ,即受众反应和信息内容的设计来考察 ,具备“自觉罹患率”、“自觉严重性”和“自觉反应效能”的公益广告 ,可以刺激受众情绪 ,激发受众心理反应 ,进而促使受众形成或改变态度以及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4.
根据每个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样被赋予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价值担当",即大众的体育价值诉求;回顾中国百年体育发展历史与体育价值诉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均承担了具有"时代色彩"的角色;回顾中国近百年的体育所被赋予的"担当",有助于在后奥运时期,体育体制的改革在遵循体育本质价值的前提下进行,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从而使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赞助是现代文化投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涉及到文化赞助主客体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在政府的有效规制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赞助"软"环境;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力量的文化赞助意愿以及发展文化中介机构,为文化赞助主客体利益诉求双赢搭建平台,从而实现文化赞助主客体利益诉求的双赢,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封建蒙昧性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突出特点,而劫运观是赋予义和团运动浓厚的封建蒙昧性色调的最主要的宗教信念。这一宗教信念以其富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独特义理,成为十九世纪末北方乡土民众进行民族自卫斗争的核心思想武器。透视这一思想武器的历史内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末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乡土百姓投身于民族救亡斗争的精神诉求,以及他们实践其精神诉求的悲剧性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疆四所高校——喀什师范学院、塔里木大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诉求表达为语料,以社会冲突理论、"安全阀"理论及话语分析理论中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来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诉求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基于此提出一套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8.
探索应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合理诉求的表达平台,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又是推进共青团创新工作的必然选择.本文借助新媒体优势,从夯实三个基础,构建一条主渠道,结合两种诉求途径,巩固三个主阵地,协调班级、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四级联动,来探讨构建大学生合理诉求的有效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9.
汉越跨境民族文本检索是一类面向领域的跨语言检索任务,旨在以一种语言作为问题查询,检索出另一种语言对应的民族、宗教、文化习俗等跨境民族文档.但在汉越跨境民族文本检索任务中存在大量不常见的领域实体,实体表达形式多样,且中文和越南语两种语言领域实体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导致跨语言领域词对齐和语义对齐困难,进而影响汉越跨境民族文本检索模型性能.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领域知识图谱和对比学习的汉越跨境民族文本检索方法 .首先,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将汉越跨境民族领域知识图谱融入查询和文档,丰富查询和文档中不常见的跨境民族领域实体信息;然后,引入对比学习来解决跨语言查询和文档的语义表征对齐困难问题;最后,将融入知识图谱的查询和文档表征之间的相似度计算作为相关性分数.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和基线模型相比,性能提高了4.1%.  相似文献   

10.
从建国到现在,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非裔美国人、拉美移民、亚裔等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歧视。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从历史根源、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多方面来认识。只有从这些方面共同入手才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各民族、种族取得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用文化统战来增强政治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是百色起义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因为,邓小平等共产党人通过尊重民族习俗以构建民族平等关系、弘扬民族文化以唤醒民众革命意识、传播先进文化以提高民众政治觉悟等举措,使文化统战起到了唤醒民心、凝集民心、激励民心,最终夺取胜利的作用。如今的文化统战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启示,如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确保先进文化主导性、讲求文化宣传立体性等。  相似文献   

12.
跨越老挝、泰国边界线而居的民族可以分为"跨居民族"和"跨境民族"两类,跨境民族的形成模式有"边界模式"和"迁移模式"。自1926年老挝、泰国的边界线划定之后,两国的跨境民族长期以来都利用正常通道和非正常通道以政党活动、通商、通婚、务工、访学等方式保持着密切的来往,其跨境行为的特点表现为民族跨境迁移以从老挝向泰国的移动为多,同国家安全联系紧密,与当前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涉及复杂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发展战略问题。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问题、长期性问题、基本性问题和计谋性问题。《跨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作者——余远辉博士,紧紧抓住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较重要的结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比瓜把”和“杂安部”是舟曲藏族村落中以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两大民间社会组织。作为舟曲藏族民间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民间社会组织在村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维护当地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社会道德,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辅佐基层政府管理社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两大民间组织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以及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力图较为准确地反映这些颇具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民间社会组织对藏区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娟丽  王跃 《西藏大学学报》2012,(3):103-107,140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地方政府面临的趋势与潮流。文章从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需要、内部问题的“逼迫”与各族人民多元化的需求、降低行政成本、维护西藏稳定的政治使命等方面,提出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理念、主体、方式、内容,以解决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领域、行政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管理领域中突出的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政治思想是较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理论,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理论和解决民族问题政治方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民族问题是关系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几代领导人各坚持了以下民族政策:毛泽东指出要坚持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邓小平说要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江泽民则要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国家统一;胡锦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这为党的民族理论发展、我国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民族理论内涵丰富,涵盖了民族关系、民族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信仰、民族工作方式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又是对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准确把脉。邓小平民族理论对于今天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利益源泉多元化、社会结构变化以及其他矛盾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关注民族社会稳定需要构建反映民族社会发展的民族政治发展理论体系。民族发展政治理论体系包括民族自身发展、民族与外部关系发展、民族与国家关系发展。在民族发展政治实践策略方面,设计民族发展正义与公平的政治制度考量维度;发展民族群体的差异政治权利;发展民族个体成员的社会化、公民化和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民族社会政治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原华夏人群对西南和西南社会的认识了解,是伴随着华夏认同与华夷边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形塑的,巴、蜀不同族源故事的讲述即其明例。从土著族源的"淡化"、"失忆"到"华夏共祖"及共祖祖先们在巴蜀地区遗迹、"记忆"的重新发现,巴蜀在血缘、空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认同上被逐渐吸入华夏。华夏西南边缘从最初的巴、蜀进一步移到后来的"西南夷"地区,反映随着华夏政治力量扩张,"新边缘"不断地调适,最终在经济和文化上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华夏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