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价值、公共性与公共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成主体目的的效用性;体现了人类对其内在尺度的自觉意识,是这一客现尺度的思想表达形式或理论表达形式;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以及人本身进行评价、选择和改造的尺度.公共性是事物、场域,以及人的行为、现念所具有的公有性、共创性、共享性、共同性等属性.公共价值是具有公有性、共享性、共创性的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欲望和目的的效用性;是一定共同体的人们对其共同性内在尺度的自觉意识及其表达形式;是人们对公共事物以及处于公共生活中的人本身进行评价、选择和改造所使用的普遍性尺度.  相似文献   

2.
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蒙古族具有特定区域和族群特性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生态特性,提出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美的”规定性不只是形式的,更是生态的,符合生态观念的,便是“美的”,这是蒙古族审美意识建立的基础。可以说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它的生态特性,是它不同于西方传统,也不同于汉族传统的审美经验和特性。  相似文献   

4.
模糊评价法在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定,可以根据项目所处的特定情况来确定评价主体,从模糊评价尺度出发,进行首尾一致的、无矛盾的价值评定,避免评价的失真,以获得大多数人均可接受的评价结果,从而为最终决策提供所需的正确信息。  相似文献   

5.
价值标准,指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在人的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中,具有尺度的性质和功能。在犯罪论体系中,司法评价犯罪必须通过立法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规范等价值标准来进行。司法评价犯罪的标准有主客观之分,行为构成要件与刑法法益二者作为客观价值标准,即通过行为构成要件符合性的价值判断,得出生活行为形式违法与实质违法的统一——刑事违法。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悲剧的本质精髓出发探讨《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认为《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审美客体(文本)呈现出来的窦娥所追求的以孝道与贞节为主要内涵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窦娥冤》悲剧审美价值的客观方面;二是由审美主体(观众或读者)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来的痛苦情感和愉悦情感,这是《窦娥冤》悲剧审美价值的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的价值历来受到重视,特别在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教育中,更为广大青少年所关心.对此间题,必须在理论上槁清一些根本任认识,从而使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是人的价值?这个问题首先得从价值谈起.哲学上讲的价值指的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客体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讲: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依据客体的不同可以把人这一主…  相似文献   

8.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内心世界出现了创造性的新产物--"间体世界"与"镜像时空"."审美间体"(心理结构表征体)乃是主体精神嬗变的核心标志,由此衍生的"镜像时空"(功能场)能够同时吸收与折射对象与主体的价值特征,并能与主体意识及镜内外的客体发生互动映射,因而妙不可言.主体借助"镜像时空"方能观照自我、并与客体展开互动投射.审美价值生成于"审美间体"和"镜像时空"之中,主体借助观照这些内在创造物而同时体验自我与对象的全息价值和自由快感.  相似文献   

9.
"圆满之趣"是元代戏剧在剧尾处理上呈现出的一道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其审美生成是我们民族传统审美意向的外化,是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审美意向无限趋同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创作主体在"自娱"和"娱人"取向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主观呈现;另一方面,它还是消费主体在市民口味消费期待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一种潜在诉求。元代戏剧"圆满之趣"的呈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审美情趣的一次重大转型,极具民族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上的"休谟问题"对于我们思考艺术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问题具有启发作用。艺术设计审美中的价值判断是关于客体对于主体而言"有什么意义"的判断,而在艺术设计审美判断活动中,审美价值判断要以事实判断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校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必须围绕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在教学中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已步入工业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很多问题,整个社会正日趋公司化,现存企业文化暴露出种种弊端,导致人的创造性、感情性、群体性等的缺失;对此,中国应进行批判与审美救赎,借鉴西方工业社会及西方文化界的经验,汲取教训,建设审美化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需要与外界给予的刺激相符合产生的效果是最大的.应用审美元素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从审美需要的角度出发,依据患者自己的偏好选择某种治疗工具,采用与来访者心理审关需要相符的刺激来进行的.关于应用审美元素心理治疗的发展,当前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依据美的形式和类型,以及审关元素的广泛性,审美治疗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巨大的.有关审美治疗的现有工具也大都还没有完全考虑来访者的审美需要,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学生学习数学审美感知力,数学审美的想象力,数学审美情感活动能力以及数学审美评判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需要、审美交流和审美修复功能表现出来的.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透过它的视野来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不仅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当代社会,民歌也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凸现出民歌的现代美.  相似文献   

16.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以下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对理解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成功地再现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王维《鸟鸣涧》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7.
《美海观澜——环桂林生态旅游》是袁鼎生景观审美的代表性著作,是审美实践与审美理论的整生统一。从其对景观审美的条分缕析、景观审美的真情灌注、审美景观的千姿百态、景观审美的方法与原理四个方面展开了解析。  相似文献   

18.
装饰是一个非常流行且有普遍性的概念,以其审美的个性满足着人们的需要,装点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审美方式的形象表现,又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形式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直接感受事物的深层美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严羽的“妙悟”说在中国美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妙悟的实质乃是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直觉。在妙悟中,审美主体运用具象、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跨越理性的迷障,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指本质的审美观照。妙悟内在地要求人与物的返朴归真,回归超越后的生命本真状态,使人与物在自由的审美观照中,实现由极致而冲淡的自由审美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