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内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科疾病,它是指眼睛内像照相机镜头一样的晶体失去透明性,变为混浊,并阻碍光线通过,使人看不清物体的一种眼病。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白内障,它的自觉症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晶状体混浊的部位不同,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广泛应用,许许多多白内障患者恢复了有用视力.然而,在广泛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个别地方也零星出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甚至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如何规范白内障手术医生的诊疗行为,如何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术后随访也日趋倍受关注.本文就人工晶状体材料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低硒环境是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硒对肝癌及其他有关癌症的防治作用;锌的生理功能以及对白内障、感冒等疾病发生的影响和治疗作用;缺碘可引起地甲病和地克病的原因;高氟会引起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延迟以及地方性氟中毒的表现与发病机理和氟对遗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Ⅰ-胶原(COL-Ⅰ)的表达,用以研究ICAM-1在糖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在糖尿病组中,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于2、4、8周末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的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GF-β1与ICAM-1和COL-Ⅰ之间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TGF-β1可以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和COL-Ⅰ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促进HLEC的粘附、增生和移行,从而在糖性白内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Ⅰ-胶原 (COL-Ⅰ)的表达,用以研究ICAM-1在糖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在糖尿病组中,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于2、4、8周末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结果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TGF-β1和COL-Ⅰ的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GF-β1与ICAM-1和 COL-Ⅰ之间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糖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TGF-β1可以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和COL-Ⅰ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促进HLEC的粘附、增生和移行,从而在糖性白内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白内障手术后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大量增生等原因而常常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药物来防止其发生.激光后囊切开术虽常被用来提高后发障患者的视力,但可能带来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眼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基因治疗为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基因治疗中,逆转录病毒载体是在具有分裂功能的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和表达的载体,这一特点对其应用于靶向性治疗的实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在后发性白内障早期,晶状体上皮细胞处于活跃分裂状态,而角膜内皮细胞等眼组织细胞多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本文针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基因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现代白内障囊外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490例(1670只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0例(1670只眼)中共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35例(35只眼),占2%。结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除术中比较带见的并发症,可引起眼部多种并发症,术中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及时恰当处理直接影响患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8.
手机,慎用!     
近来,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发出的微波辐射可以对眼组织产生影响,使之出现白内障先兆,同时还会干扰眼睛的聚焦能力。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微波辐射热下的晶状体,其在聚焦光束方面,作用力减弱,这可能导致眼睛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图象。当停止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之后,晶状体的损伤也逐渐复原。然而,微波辐射同时也会造成晶状体组织内部形成泡沫,这种影响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晶状体泡沫是白内障或永久性眼部损伤的先兆。对此,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利瓦伊·舍希特教授警告说,手机发出的微波可以导致无法挽回的损伤。专家建议那些有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膜裂伤缝合白内障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0例60眼角膜裂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行角膜裂伤缝合白内障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48月,视力<0.312例占2%,0.3—0.425例占41.67%,≥0.523例占38.3%。结论:角膜裂伤缝合白内障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角膜裂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摘出术疗效。方法120例(152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观察组60例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摘出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摘出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眼病是晶状体逐渐混浊影响视力,最后复盖瞳孔成为盲人。 目前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开刀的方法,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达到复明的目的。但由于刀口过长,病人术后很痛苦。 用超声波白内障粉碎吸出器做白内障手术的主要特点是开口小,利用超声振动使白内障乳化后吸出,术后病人不需要卧床和专人护理,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  相似文献   

12.
近视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属于一种屈光不正类型,发病多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中,已成为我国三大学校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将会引起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成为我国居民视力障碍、致盲的主要原因,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对于提高患者视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青少年近视为起点,分析常见的防控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药物控制、角膜接触镜、生活习惯等,降低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虹膜拉钩在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7例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使用虹膜拉钩固定晶状体前囊膜,植入3片式人工晶体.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术眼裸眼视力分别为0.47±0.21、0.51±0.23、0.56±0.24、0.52±0.27,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3±0.23、0.56±0.21、0.57±0.31、0.57±0.29,术后3个月13例人工晶体位置居中.结论:虹膜拉钩在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IFG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Ⅱ型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眼LECs中TGF-β1 mRNA表达;探讨TGF—β1在IFG阶段时对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60例(6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根据血糖浓度分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21人(21只眼),IFG伴白内障组19人(19只眼),Ⅱ型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20人(20只眼),术中取晶状体前囊膜(LECs),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样本LECs中TGF-β1 mRNA表达;凝胶成像并作半定量灰度分析。结果表示:IFG伴白内障患者及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LECs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伴白内障患者与糖尿病伴白内障患者LECs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IFG患者TGF-β1表达水平异常,可能加速晶状体混浊,影响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防治后发障最重要问题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抗代谢药能阻断晶状体上皮细胞分裂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能有效地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如何确定最佳药物、剂量、浓度及最佳给药途径,减少毒副作用,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晶体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外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36例(36只眼).患者首先做常规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同时切除溢出到前房的玻璃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36例(36只眼)患者均顺利摘除浑浊的晶状体,成功地保留了后囊膜,并在囊袋内植入了人工晶体,28例患者人工晶体位置较正,8例略向下移位.术后视力0.1~0.5者24例;0.5~1.0者11例;1例失明(均随访半年).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钠钾ATP酶(Na , K -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氧化损伤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影响。 方法:3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10例透明晶状体前囊膜,测定晶状体内GSH含量和Na , K -ATP酶活性的改变。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白内障组与对照组相比GSH含量(P<0.05)、Na , K -ATP酶活性(P<0.01)均显著下降。 结论:氧化损伤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8例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及原因,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54例白内障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前膜28例7.9%,经给活动瞳孔、皮质类固醇激素、环磷酰胺及YAG激光治疗。结果:28例视力恢复至膜形成前,3例下降。结论: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其前膜的发生率不同,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有时老年人会偶尔出现"返老还童"现象,不少人认为这是健康长寿的吉兆,其实不然。医学专家指出,这些现象常常是疾病发生的信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视力好转有些老年人戴了一段时间的老花镜后,忽然视力好转了,这种反常现象可能是白内障的早期信号。因为当白内障由早期向中期发展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1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1.96%和77.17%.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