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不仅为动植物提供物质资源、栖息场所,还能调节气候水分、充当过滤器,湿地这个地球之肾不能太赞了!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  相似文献   

2.
<正>湿地,是指以水为主要因素控制环境和相关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价值巨大,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湿地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威胁的自然解决方案,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变热和减少污染,被称为“地球之肾”。仅泥炭地的碳储量就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森林碳储量总和的两倍。湿地还可以缓冲洪水、干旱、飓风和海啸影响,并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复原力。但当湿地受到破坏时,也会排放大量碳。  相似文献   

3.
4.
湿地是地球上三类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和湿地)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自然湿地面临严重威胁。这里介绍了我国湿地的分布与现状、独特的生态学意义,以及湿地恢复的成功实例,为我国湿地的合理利用与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田宁宁  余杰 《科技潮》2005,(3):15-17,19
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湿地将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有效地保护和建设湿地不仅可以改善北京的水质,实现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可以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和居住环境,实现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球之子     
十亿年前,在地球飞快的自转过程中,有一块地方渐渐出现了裂痕。随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它逐渐脱离了地球,被甩向茫茫的太空……  相似文献   

7.
地球之子     
下午四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杨生平教授为组长的外星探测小分队携带最尖端的科学仪器和武器,前往宇宙探测中心专用的航天飞机场。机场位于城市边缘,大约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他们乘坐的航天飞机完全使用核动力,每秒可以飞行90千米.  相似文献   

8.
地球之子     
郭述军 《少儿科技》2010,(11):30-31
这个星球上也有章鱼?它怎么和地球上的章鱼截然不同呢?章鱼怎么能生活在森林里?"袁教授,有这种可能吗?"有人问袁韶华,其他人也希望得到答案。"很有可能。生物进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适者生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地球之子     
郭述军 《少儿科技》2010,(10):30-31
“看,这是什么?”走在左翼的小王突然喊了一声。  相似文献   

10.
地球之子     
郭述军 《少儿科技》2010,(12):30-31
“轰轰”的炸响声,让每个人发颤。所有的枪一齐开火,可根本招架不住章鱼们的强大攻势。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小王和飞行员驾驶着航天飞机呼啸而至。此时,那架庞大的飞机已经按照输入的指令变为一架超威力歼击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华南地区的沿海滩涂上,生长着一种主要由红树植物组成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乍一看,这种树林并不起眼:树木不够挺拔,没有参天的高度,枝干略显纤细,林中泥土又黑又臭……可是,这些貌似瘦弱的树木却被冠以“海上森林”和“海岸卫士”等美名.这是因为红树林有太多重要的功能:防风护堤、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供给化工原料、提供旅游及教育的好去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强大的环境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最湿——雨都难耐印度的摩辛兰是世界闻名的雨都,这里的降雨量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自从1952年英国人在这里设立气象站后,当地的雨量纪录就初多次刷新。气象资料显示,1861年的降雨量创造了26米的惊人纪录,仅1995年6月16日一天的雨量就高达1.5米。在如此潮湿多雨的地方长期生活,其身心感受是旁观者难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基本分五大类:近海及海岸温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  相似文献   

14.
有没有搞错,地球哪里来的肾?又外行了吧,没听说森林是“地球之肺”吗?这“地球之肾”啊就是湿地。红军当年过的草地,就是湿地的一种。它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3,(3):23
由12名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科学考察船队,于乘坐英国最新的一艘科学考察船RRS·詹姆斯·库克号,从西班牙特内里费岛出发,向大西洋中部海域进发,开始了为期40多天的科学考察行程。这个科学考察队的目标是一个被称为地球之窗的海底巨洞。这个神秘巨洞位于大西洋中部海脊附近。海脊是新的海底地壳生成的地方,熔岩  相似文献   

16.
《华东科技》2010,(12):72-75
近几年,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南北极的冰川融化、青藏高原冰川大退缩、海底热液及成矿更吸引了公众的关注,这些地球之极似乎一下子离我们很近。无论是南北极还是青藏高原,亦或是深海,都在不断挑战着生命的极限,同时以各自的壮丽讲述着地球的未来,它们的命运也将关乎着人类的发展。本次科普大讲坛邀请了在极地、青藏高原、深海三大极限领域的一线科学家,带领公众亲临地球之极,感受极致之美,体验极限挑战,一起来了解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及成果。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2013,(10):18-18
美国的科学家表示,长期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通过对岩石的研究来探索地球的生命奥秘。在此之前的多年间,人类从未在地球表现发现年龄超过40亿年的岩石。因此,许多地质学家都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最初5.5亿年间,整个世界完全处于一种混沌炙热状态。如此恶劣的外界条件,固态岩石根本不可能存在。地质学界的这种共识一直延续到25年前,人类才有了新的发现。在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个偏远地区,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锆石鱼叉。而锆石这种矿物质状态极其稳定,对化学侵蚀有极强的抵抗力。新的发现表明,这些锆石鱼叉至少已经存在了40亿年。  相似文献   

18.
小文 《青年科学》2010,(9):28-29
世界上充满各种各样的奇怪声音,不过其中一些显得尤为突出,尤其当这些声音非常大或者通过现代科技无法理解时,人们更对它们好奇。  相似文献   

19.
很多老师认为,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就是地球自转运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全世界海洋中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虽比月球稍小却比冥王星还大!但在地球诞生之初,地球表面却找不到一滴液态水,那时的大气中充满了有毒的甲烷和氧。地球上的第一滴水到底来自哪里?围绕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争论了N年,也提出过N个假说,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