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媒体纵览     
正中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中国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该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星间链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亮点,不经过地面基站,就能实现卫星之间的通信,堪称"空间高速互联网"。根据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源:新华网2016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我国卫星导航位置服务产业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正迈向大发展阶段。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北斗系统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高强度、高密度的发射建成了北斗三号系统。我国在12个月内成功发射19星,创下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奇迹,也是我国航天发射的新纪录。2018年11月19日,随着两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我国完成了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迈出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11月6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也开启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双星组成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这两颗卫星也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1年多的"勤奋"组网,中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了上述消息。至此,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截至目前,北斗建设历时约20年,已经在导航定位、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减灾救  相似文献   

6.
科技博览     
《石河子科技》2011,(4):69-70
<正>我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专家称,目前,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已建设完成,正在抓紧开展星地联调和测试评估工作,经初步测试系统运行良好,将于今年年底前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初步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满足交通运输、渔业、林业、气象、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服务,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该文详细介绍了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同时具体分析了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异同,指出了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8/30]11月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4和25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B1C和B2a信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  相似文献   

10.
卫星导航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各国的卫星导航系统都在飞速建设和发展中,其中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是目前最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本文选取GPS系统和北斗系统,分别对二者在空间星座、空间信号和服务性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它能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备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20世纪7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的GPS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垄断地位,确保我国在国防、林业、渔业、运输等领域的战略安全,我国组织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和研究工作。北斗是由国家主导的大型工程,在每一次重大决策中,集体决策均充分发挥了作用。自研发至今,国家组织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并调用了党政军各大部门配合实施工程建设。经过40多年的努力,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经稳定的向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然而,伴随着这些的巨大成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监测、精度可靠度、用户机成本、星座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目前全球一共有4个规模较大、技术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在未来,北斗必将面临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全面的竞争,它必须在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精确性等方面发展处自己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区域导航卫星星座建成。到2020年,还将建成"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GPS等系统相比,"北斗"导航系统有何特殊之处?它又有什么样的用途?  相似文献   

13.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6月23日和7月31日分别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和正式开通服务公告,这标志着北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 m、测速精度优于0.2 m/s、授时精度优于20 ns、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4.
冯昭奎 《世界知识》2020,(17):64-66
2020年8月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北斗500余种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包括星间链路、髙精度原子钟等核心高技术难题已经全部攻克。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5.
《少儿科技》2013,(2):27-27
不久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服务,服务能力与GPS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
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由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北斗产业也将进入新一轮的黄金机遇期。但是,北斗产业目前还比较弱小。这主要体现在北斗产业的生态系统还没有真正建立,产业链条还不完善。近日,在广州"北斗时空产业园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指出,通过军民融合发展北斗产业,龙头企业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普中国     
正我国"一箭双星"发射成功1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卫星入轨后,经测试及入网验证,可对外提供服务。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46-46
[新华社]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一:“北斗”正式成为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继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后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世界航海用户.  相似文献   

20.
导航信号结构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独立建设、自主运行的标志.本文分析了北斗三号B1频点卫星导航信号设计的需求与挑战,详细介绍了为满足北斗三号新一代导航信号性能提升、多样化接收以及与其他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我们为北斗三号主用信号B1C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交复用二进制载波偏移(Quadrature Multiplexed Binary Offset Carrier,QMBOC)调制技术,以及为解决北斗三号B1频点新旧两代和军民两类导航信号并存的重大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多频多分量导航信号恒包络复用(CEMIC)技术,并通过对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实际播发的信号接收处理与分析,验证了新一代B1频点信号的先进性能.QMBOC调制和CEMIC复用构成了北斗三号B1信号的核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号的时频域特性、接收性能及发射效率,目前已经部署在北斗三号所有的组网卫星上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成为北斗三号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