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起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秘鲁D油田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和相控建模相结合的方法,以秘鲁D油田V层为例进行了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地质建模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概念模型建立训练图像,然后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模拟沉积微相,最后在沉积微相控制下进行储层参数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不仅忠实于井点数据,而且可以在使用的训练图像中加入地质概念,从而对随机模型进行地质约束;V层沉积微相随机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沉积微相的空间结构,其孔隙度模拟实现与相应沉积微相模型吻合较好,且沉积微相对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和相控建模的建模原则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模型进行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从而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实际情况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3.
精细相控随机建模在洪积扇扇中砾岩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三维地质建模中较多不确定因素,为提高储层建模精度,提出将沉积微相划分同岩石相划分相结合,探索了一套针对洪积扇扇中砾岩油藏三维精细相控随机建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更为准确的储层属性参数模型,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相控储层建模技术是当前提高地质建模精度、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其关键是准确地建立储层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的数字模型,进而模拟储层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预测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应用多参数协同、分层次约束的方法,从沉积(微)相形成与演化的成因角度建立沉积相带的地质模型,以沉积相带的时空间展布特征对安塞油田长2河流相储层建模过程进行了约束.结果通过相控技术得到的储层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和砂体的连通性,并能较准确地模拟地下含油气储层的属性分布规律,同时为油藏模拟、剩余油预测及挖潜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大量的钻井、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及动态资料为约束,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定边张韩区块延长组长2储层地质建模及意义。文中建立了定边张韩区长2油层组包括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储层属性模型在内的三维地质模型。将所建地质模型与手工地质平面图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地质模型与手工地质平面图一致性较好;相控建模实现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受沉积微相的约束。所建模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为研究区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挖潜、井网加密调整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及网格数据体。  相似文献   

6.
探讨适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地质特征的相控建模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14加密实验区为解剖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基础之上,用反演波阻抗数据协同模拟泥质含量模型,进而利用泥质含量识别储层的下限标准建立岩相模型;再利用岩相模型对砂体规模和展布进行分析,并获得基于目标建模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用基于目标体结果的方法(示性点过程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开展不同"相控"条件下的属性模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中,心滩内部储层物性条件最好,其次是点坝,再次是河道微相;而以岩相控制的属性模型无法反映不同沉积微相内部储层物性参数的数学期望值与方差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利用该方法所建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可精细反映各微相的平面、剖面形态以及各微相的接触关系,其约束下的属性模型分相带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川洛带遂宁组气藏复杂的沉积微相,通过岩相成因单元的识别,采用成因砂体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方法,在微相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建立单井微相数据库。同时,通过常规的变差函数分析控制和约束序贯指示模拟可以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但其采用的二点地质统计学得到的确定的变程参数并不能完全体现遂宁组气藏复杂的砂体空间构形。基于此,提出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能够反映单个成因砂体纵向演化的精细等时小层内,采用成因砂体空间精细雕刻技术,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并在相控基础上结合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从而极大地降低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成果在用于砂体及其储集物性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主河道确定和预测、地质概率储量计算等方面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庆64井区延10油层的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储层建模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元城油田庆64井区延10油层的油藏描述中的应用。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资料,综合运用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韵律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认为延10油层属辫状河流相沉积;分析了辫状河道、心滩、天然堤、洪泛平原4种沉积微相的岩性和电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特征;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技术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微相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相控条件下所建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较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也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任丘潜山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构造断裂系统复杂、油藏纵横向各向异性强的特点,其储集空间复杂,由孔隙、裂缝及溶洞组成,储层的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控制.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建立该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即从测井解释的物性参数出发应用随机建模方法进行模拟,无法反映出油藏复杂缝洞系统的几何特性,所建模型不能很好地体现储层的展布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基于地震资料的蚂蚁属性体可以全面地展现油藏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因此,基于蚂蚁属性体与成像测井资料建立该油藏的"裂缝发育相",进而进行裂缝发育相控建模.储量及储层参数检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与实际更为吻合,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相控建模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良好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已有取心井测井资料的聚类分析,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典型的组合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环江油田虎二区块沉积微相的测井相知识库.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块所有研究层位不同沉积微相的几何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统计与分析,并构建了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几何变量参数的相关关系.整理、分析了储层测井解释参数的分布情况并构建了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数学回归关系.在构建的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基础上,选取序贯指示这一随机模拟方法对沉积微相进行随机模拟;利用物性回归公式,计算获取全区的物性参数,并进行了全区储层参数分布的随机模拟.最后基于储层地质模型对研究区井组注水受效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井组见水方向,为油藏后期的注水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级界面联合约束的确定性建模方法,应用钻井、地质、测井及生产动态数据,对大港油田某断块曲流河储层进行构型建模研究.首先在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点坝内部构型解剖结果,采用多级界面联合约束、界面间设定构型单元的方法建立储层结构模型,然后结合井点数据分析建立构型约束下的储层参数模型.结果表明:侧积层的间隔、倾角、倾向在其规模范围内有一定变化,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利用井点数据计算修正;界面约束的建模方法能够很好地体现河道内部侧积夹层分布;储层构型约束下的属性建模是确定和随机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合理地反映油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洪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岩石相随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合应用各种地质、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洪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岩石相进行随机模拟.具体方法是:在对洪积扇相储层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精细表征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砂体之间岩性、物性卜的差异,总结洪积扇沉积模式,建立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储层地质知识库;在沉积模式及储层地质知识库的指导下,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市洪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岩石相三维模型,并建立相控下的储层参数模型,利用此模拟方法对实际地层进行随机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法增强r地质条件的约束力,避免了井间插值的随意性,提高了相控储层参数模型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标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标点过程的基本原理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沉积微相进行了定量表征及三维建模。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标点过程法所建立的随机模型 ,能准确地反映井资料和地震资料 ,并能很好地恢复相 (或岩性 )的几何形态 (尤其是相边界 ) ,解决了以往微相边界须由地质人员主观推断的难题 ,大大降低了沉积微相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这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K油田处于开发前期方案编制阶段,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的空间展布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综合油田取芯、测井、测压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分流河道、溢岸和河口坝等多种沉积微相,采用传统地质建模方法难以精确表征K油田的沉积模式。通过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建模方法,融入反映地质认识的训练图像,结合已钻井垂向微相组合特征及储层平面展布规律,实现多维约束建立K油田相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由多点地质统计建模模拟的K油田相模型较好地表征了分流河道的展布形态及沉积微相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且地质不确定性较低,更加符合地质认识,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类似沉积相建模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中东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为例,基于多个油田的岩心资料、铸体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资料开展研究,从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入手,总结了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难点及建模方法。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构造作用影响弱,生物碎屑含量高;以铸模孔、生物体腔孔和残余体腔孔等次生孔隙为主;储层厚度大,垂向非均质性强。研究表明:孔隙型储层建模难点主要在构建储层格架模型、储层属性模型及建模约束方法三方面:物性隔夹层隐蔽性强,测井解释困难;贼层成因多样,静态资料难以识别;微裂缝随机展布,空间展布预测困难;复杂的孔渗关系制约了渗透率模型的建立;强烈的成岩改造降低了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约束,不同类型储层地球物理响应区分性低,造成井间模拟约束效果差。孔隙型储层建模的方法主要有相控建模、成因建模和等时建模,其中相控建模中基于岩相的相控建模应用最为普遍。同时指出孔隙型储层建模存在问题和不足:建模方法和随机模拟算法比较局限;储层构型研究薄弱,地质知识库不健全;地震多级约束方法、虚拟井约束方法及水平井建模技术等研究不够深入;储层的穿时性和展布方向模糊化制约了变差函数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标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标点过程的基本原理,应用随机模拟对沉积微相进行了定量表征及三维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标点过程法所建立的随机模型,能准确地反映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并能很好地恢复相(或岩性)的几何形态(尤其是相边界),解决了以往微相边界须由地质人员主观推断的难题,大大降低了沉积微相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这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的地质约束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 ,降低模拟实现中的不确定性 ,在建模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地质约束原则 :等时约束建模 ,成因控制建模 ,多步建模 ,应用地质模式选择随机模拟方法 ,应用目标区多学科信息或原型模型确定统计特征参数 ,应用确定性信息限定随机模拟过程。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地质约束条件下的储层随机建模流程 ,并以长庆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储层随机建模为例 ,进一步阐述了地质约束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储层精细评价技术中的储层参数井间预测方法。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油藏微相研究成果,采用井位和微相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息,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储层参数进行空间预测。结果利用空间分散井位点的孔隙度资料和地区沉积微相信息,对孤岛油田渤21断块油藏进行井间孔隙度内插预测,其井间参数的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为油藏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结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井间参数预测方法,可以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高质量的油藏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9.
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的地质约束原则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中的不确定性,在建模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地质约束原则:等时约束建模,成因控制建模,多步建模,应用地质模式选择随机模拟方法,应用目标区多学科信息或原型模型确定统计特征参数,应用确定性信息限定随机模拟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约束条件下的储层随机建模流程,并以长庆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储层随机建模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地质约束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变差函数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差函数能够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是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分析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及目标层位PI1-PI4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具体分析了在Petrel建模软件中应用变差函数分析实际地质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目标层位变差函数类型的选择、在沉积微相控制条件下变程的拟合以及搜索半径和带宽的确定。根据渗透率资料对目标层位进行变差函数分析并通过实际地质资料进行验证,最终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的后期开发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