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学科学划界"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如何进行科学划界事关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事关心理学能否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对心理学划界标准的理解,反映了心理学家不同的哲学观、科学观和理智背景,折射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提供了理解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和侧面.  相似文献   

2.
民间心理学是普通大众解释、预测行为的心理资源,代表着一种常识心理观。本文在考察取消主义和工具主义挑战民间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证的基础上,对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重构心理概念图式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科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背影及其对科学的反思,讨论子事现代主义文化中科学反思的主导思想,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及意义,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科学反思值得认真研究。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世界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就会有些学科的划界带来困难。心理学自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就一直面临其划界问题,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非科学的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6月,160余位心理学者聚集在纽约Edith Macy会议中心,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题目是“非科学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另一种声音”。与会者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以外。研讨会所提出的“非科学心理学”并非是指没有科学性的心理学,而是相对于传统的强调实证研究的“科学心理学”而言的。长期以来,实证主义心理学的危机问题使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越来越成为心理学家必须面对的现实。了解“非科学的心理学”的立场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应当说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7):101-106
进入20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重大发现逐渐稀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关于科学终结的质疑。虽然该说争论已久,但疑云至今仍然遮蔽着科学视野。面对国家创新大势,有必要进行系统深入的再认识,以正确制定应对方略。重大科学发现应该具有革命性、受验性和简单性。科学衰落的成因包括研究客体的尺度变化、研究手段的力量限制和研究主体的内质嬗蜕,其中社会因素居于主导地位。根据科学前沿的实际,研究方向应该由纵向"掘进"改为与横向"回采"并举。科学不会终结,但其进步是一个量变和质变交互进行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与技术不同,科学量变中包括思想积累和灵魂自洁,经历的时间可能较长。  相似文献   

8.
科学主义心理学亦称自然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自然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和实证主义的客观实验范式,力图建构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人文主义心理学亦称人文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人文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的主观经验范式,力图建构以人文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科学观、对象观、方法学以及理论观等方面都存在着两极对立的倾向,表现出相互对立的理论特征,代表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是西方心理学的两种向度。  相似文献   

9.
论心理学的日常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中,过度地张扬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导致心理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面对现实问题束手无策。心理学应该是科学性与日常性的有机统一。心理学的日常性就是关注个体的自我心理生活,关注个体的常识理解,把心理学理论的支点回归到现实的个体身上。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人文的深刻关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科学与人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主义心理学以唯科学主义的特征,这种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周围就存在着对它的威胁,其中最主要的来自于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和本土心理学运动。我国心理学界对解除这种威胁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但这些看法是行不通的。我们要转化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危机,必须其内部着手,医治其痼疾。  相似文献   

12.
对科学课堂中学生的解释表现和教师的解释行为的研究表明,传统教学对科学解释能力的系统培养存在缺失。美国学者提出的"论断-证据-推理"框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然而在取得阶段成果的同时,此框架的哲学基础使其后续研究遇到了瓶颈。故我们引介了科学哲学领域对科学解释的思辨,在此基础上结合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重新审视"论断-证据-推理"框架及基于此框架的科学解释培养模式。在借鉴其培养策略和测评方法的同时,本文限定了科学解释的概念范畴,建议以解释模型发展史为线索,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重构科学解释能力的学习进阶。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我国轿车制造厂商主要分为跨国合资企业和本土股份制企业。与跨国合资企业相比,本土轿车制造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然而近年却相继在自主创新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本土轿车制造企业代表——奇瑞公司为例,从战略联盟的视角对其创新战略的形成及演化做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重点阐述了奇瑞公司在各个发展阶段运用战略联盟突破资源限制、提升技术能力的创新战略。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网络化联结日益紧密的现代商业情境中,企业战略联盟受到企业资源禀赋、学习能力、合作机制设计以及联盟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联盟企业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是实现战略联盟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里贝特的神经学实验显示大脑神经系统的反应先于有意识的意志出现,这对人们关于自由意志的信念带来直接的冲击,因为它是基于科学实验基础之上,而且这一实验还以不同的方式被重复。但是神经学实验并没有研究自由意志的意识基础,因为意识并不是可供观察的物理现象,但是意识却参与了自由意志的表达。意识所提供的信息处理和理由寻求让意志的反应是规范性的,这种规范性源自共同的理由空间,离开这种规范性的制约,意志的反应变成任意的和随机的,不会被体验和理解为自由的,也就不是自由意志,只有同时兼顾对自由意志的自然维度和规范性维度的研究,才能完整地呈现自由意志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6.
空间技术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在寄托着人类的梦想的同时,已经展现出了它的广泛影响力及其社会风险,因此进行空间技术的伦理研究很有必要。空间伦理是发展空间技术和进行空间探索活动时“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的伦理规则,主要包含两个基本问题,即如何不伤害他国(人)和下代人的利益。基于此,我们需要将空间技术的发展置于整个公共空间,使空间技术在公共伦理的考量下得到与公共价值一致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从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技术并非价值中立。由此,应该对负载价值的技术加以深刻的伦理反思。通过对技术实践的透视,我们发现现代技术是一种伴随着风险的不确定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